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陽圩鎮(zhèn)中心小學 陳玉少
小學應用題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在小學數(shù)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載體,也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重要的是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具有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標準》明確要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答能力,是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因為應用題類型多而復雜,從小學生解答的行為實際看,小學生解答主要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難以分析題目,未弄清題意,常常盲目解題;二是未能找出數(shù)量關系,不能順利地解答應用題;三是解答結果是否能與條件和問題相結合,得出答案是否與條件相符: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從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發(fā)展思維、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質的重要內容。要提高學生的解答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應用題具有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所以,應用題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基本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下面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角度和學生的解答實際出發(fā),談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如果學生拿到題目粗略一看,動手就做,必然易發(fā)生錯誤。因此必須要求學生養(yǎng)成認真讀題、審題的良好習慣,使題目的各種情節(jié)、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認識,并自始自終地保持在學生頭腦之中。在學生初步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意,加深對應用題情境及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
對于低年級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引導他們說一說,動一動,培養(yǎng)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獨立理解題意的意識,要引導不愛思考的學生進行思考,明確提出“想比不想好,想錯了也沒關系,只有想了,才有可能對”等,并通過訓練,使學生解題思路不斷完善,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即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把數(shù)學總問題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和深化都離不開生活實踐,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數(shù)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的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形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比如,“果園里有桃樹20棵,梨樹是桃樹的4倍,梨樹有多少棵?”學生會誤解列式為:20÷4=5(棵)那如果把第二個條件改為:“桃樹是梨樹的4倍”讓學生對比這兩個條件有什么不一樣,那學生就清楚了。應該是:20×4=80(棵)。讓學生多練,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這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于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對于題中某一個條件或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轉換的思想,說成與其內容等價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豐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每解答一道應用題時,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讓學生分別進行順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題思路及計劃說出來,解答時,先從問題思考,比如,“小明上午寫了15個生字,下午比上午多寫了8個,他一共寫了多少個生字?”學生就會直接列式為:15+8=23(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先提醒學生:“一共是指上午和下午的總個數(shù)”,那學生就明白了,應該列式是:15+8+15=38(個)。如果把問題改為“下午寫了多少個?”又是怎樣解答?讓學生多練變換題型,以后就會提高小學生的解答能力。鼓勵學生有理有據的自由爭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發(fā)表不同見解的思維品質,尋找到獨特的解答方法,選擇有趣的素材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從一年級學習數(shù)學起就經常接觸表格,進行過許多填表活動。因此,選擇填表整理比較貼近學生實際,宜于學習,表格條理清楚,數(shù)學化程度比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經過篩選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數(shù)據,實際問題里的許多情節(jié)性內容都被過濾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幫助學生把握住實際問題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填表整理要注意四點:一是帶領學生經歷填表的過程;二是引導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三是啟發(fā)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四是組織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整理信息的意義,并轉化成內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解決問題的價值不局限于獲得具體問題的結論和答案,它的意義更在于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體會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還體會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數(shù)學教學在這種鼓勵個性發(fā)展的理念下進行,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