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卡靜,鄒曉丹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男性強制戒毒人員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應對方式的研究
劉卡靜,鄒曉丹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通過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結合的方式對資陽男子強制隔離戒毒所20歲~50歲的戒毒人員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找出這個群體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應對方式的特征,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強制戒毒人員;父母教養(yǎng)方式;應對方式
吸毒人員,作為社會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適應已經引起了很多心理工作者的關注和研究,但是很多研究都是有關戒毒人員自身的一些因素,很少從家庭方面入手,本論文將對吸毒人員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應對方式以及相互聯(lián)系問題深入的展開,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和一些潛在的差異。
強制戒毒人員和勞教人員存在很大的不同,經采訪社會人群得知,人們對勞教人員的接納性遠遠高于對吸毒人員的接納。導致吸毒人員自身對重新融入社會存在一定的阻礙,他們對社會的應對方式也就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在這一點上,很有研究的必要,只有當我們清楚了他們的應對方式,我們才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去對待他們,讓他們在成功戒毒之后,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會。
1.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針對教育撫養(yǎng)孩子所采取和表現出來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的一種行為傾向。
早在1959年就有Schaefer編制了子女對父母的評價量表,此量表把父母教養(yǎng)方式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接納和拒絕、心理自主和心理受控、嚴厲和放縱,針對我們國家的人文差異,我國的岳冬梅老師對此做了改編,確定了中國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維度,更加適合我國的國情。
2.應對方式
應對,又稱應付,是指個體處于應激環(huán)境或遭受應激事件時,為了解應激事件或應激環(huán)境帶來的行為問題,或為了平衡應激事件或應激環(huán)境帶來的情緒問題,而采取的種種對付辦法。應付方式是在應對過程中,繼認知評價后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應對活動,是影響個體環(huán)境適應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國對應對方式的研究最多的是和其他特征聯(lián)系在一起的,類似孤獨感等等,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孤獨感和應對方式是存在相關的。在我的研究里,我將對戒毒人員的應對方式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1.通過對資陽男子強制戒毒人員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既要找出這個群體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應對方式各自的特征,也要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為父母怎樣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定的教育意義,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社會人群能夠更好的接納戒毒成功回歸社會的戒毒人員。
2.本研究利用整群抽樣發(fā)放問卷調查的方法,抽取資陽強制戒毒所五個大隊的成員,各大隊隨機抽取20人,共計100人,并且在所選擇的被試中隨機抽取一部分來進行訪談。全數發(fā)放問卷100套,回收100套,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78套。
3.本次采用由岳冬梅等老師改編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量表,用這個量表來測量強制戒毒人員父母教養(yǎng)方式;肖計劃老師的根據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和應對理論,基于我國的文化背景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利用這個問卷來調查強制戒毒人員的應對方式; 訪談提綱里又包含了一般情況問卷調查表,訪談提綱共包含十個題目,涉及到父母教養(yǎng)方式以及應對方式的問題。一般問卷調查表包含學歷、年齡、戒毒次數、婚姻狀況。
1.通過得出的表格數據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分析,可得出以下兩方面結果
父親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1)被試群體在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三個因子方面的得分是高于平均數的,并且在這三方面都存在顯著性差異。
(2)被試群體在情感溫暖理解、拒絕否認、過度保護這三個因子方面的得分是小于均數的,在情感溫暖和過度保護方面都存在顯著性差異。
(3)被試群體的父親教養(yǎng)方式呈現的特點是懲罰嚴厲、過分干涉自己和偏愛被試自己。
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1)被試群體在懲罰嚴厲、偏愛被試、母親拒絕否認這三個方面的得分高于均數,并且在懲罰嚴厲、拒絕否認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2)被試群體在母親情感溫暖、母親過分干涉過分保護、這兩個方面的得分低于均數,且在過分干涉保護著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3)被試群體的母親教養(yǎng)方式呈現的特點為母親懲罰嚴厲、偏愛被試、拒絕否認。
2.強制戒毒人員應對方式的分析
(1)學歷和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這五個因子之間存在負相關;學歷和解決問題、求助因子之間存在正相關。這說明學歷越高的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更加愿意采取問題解決和求助這些積極的應對方式,這和他們懂得的道理是有關系的,學歷越高,也越明白,問題是不能逃避的,只有解決才可以消除自己煩惱。
(2)年齡和解決問題、求助、合理化因子之間存在正相關,年齡和自責、幻想、退避因子之間存在負相關,這說明年齡越大的戒毒人員就更多的采取問題解決這個積極的應對方式,年齡越大的戒毒人員,社會經驗也越豐富,在面對困難和困擾時,他們會盡可能的想盡辦法來使問題得以解決,從而消除煩惱和困擾。
(3)戒毒次數和自責、幻想、退避這三個因子之間存在正相關,戒毒次數和解決問題、求助、合理化之間存在負相關,這說明隨著戒毒次數的增加,戒毒人員更加傾向于自責、逃避、幻想這一些消極的應對方式來處理問題。
(4)戒毒人員已婚和未婚情況在應對方式上沒有顯著的差別,說明結婚并不影響戒毒人員應對方式的改變。
3.強制戒毒人員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1)合理化和其他幾項應對因子之間均呈現正相關,說明這個被試群體的應對行為既包含成熟的應對方式,又包含不成熟的應對方式,在應對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一種矛盾糾結的心態(tài)和多面性的人格特征。
(2)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問題解決、求助、合理化之間呈正相關,而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等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與消極的應對方式退避、幻想、自責之間均呈現正相關,特別是父親過度保護和自責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父親不當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應對方式存在不好的影響,增加了孩子成人后采取消極不成熟的應對方式的幾率。
(3)母親情感溫暖和問題解決之間存在負相關,和合理化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母親拒絕否認和自責、退避因子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這些說明母親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成人后采取的應對方式會有不良的影響,子女更加傾向于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4)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和父親情感溫暖、偏愛被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懲罰嚴厲和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過分干涉保護和父親過分干涉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偏愛被試和父親情感溫暖、偏愛被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拒絕否認和父親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父母任何一方采取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可能導致另一方也采取不恰當的教養(yǎng)方式來教養(yǎng)子女。
1.關于被試群體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討論
為何被試群體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方面和常模群體差距如此之大?
(1)從所得的數據來看,被試群體的幼年存在很多不恰當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在很多方面和常模群體存在顯著的差異,一個群體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呈現許多共同的特征,缺乏父愛母愛,父母干涉過多,或者是父母拒絕否認。經訪談得知很多戒毒人員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一部分人從小父母離異,跟著其中一方生活,和另一方的接觸很少,單親的孩子受到的教養(yǎng)不健全,父母的關心也非常少。還有一大部分人從小和自己的親戚生活在一起,逢年過節(jié)才見父母一面,快成年了才和父母一起生活,這也就導致了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需求,擔心孩子學壞,故而懲罰他們,對他們十分嚴厲,但是在物質生活上,卻是盡全力滿足,父母對孩子優(yōu)點和缺點也拒絕否認,這也就導致了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越來越嚴厲的惡性循環(huán)。
(2)父親和母親的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關聯(lián)
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意見不一致,或者是教育方式不當。從所得數據中,得知父親和母親不恰當的教養(yǎng)方式之間很多存在正相關。被試群體中的大多數,在小時候,每當自己犯錯,如果一家長在懲罰自己,往往另一個也會在一旁添油加醋。這就是導致另一方家長潛移默化學習了不恰當的教養(yǎng)方式的根本原因。
2.關于被試群體應對方式的討論
(1)已婚和未婚戒毒人員的應對方式為什么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照理來說,如果一個人結婚了,那么相應他的責任感也會相對增加,但是從所得數據來看,這個群體確實不存在差異性。據了解,很大一部分已婚戒毒人員,結婚的年齡都偏小,20歲左右,往往這個年紀的男性,家庭責任意識不是很健全。而且很多戒毒人員都不是心甘情愿結婚的,因為女友意外懷孕才選擇結婚的人員不少,基于這樣的原因,他們的責任感仍然得不到加強,所以結婚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構不成任何影響。
(2)為何這個群體的應對方式是“合理化”混合型的?
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個群體的應對方式是偏消極的,但是從所得的數據來看,他們是“合理化”混合型的,他們既有成熟積極的應對方式,也有不成熟消極的應對方式,他們是內心和應對行為比較矛盾的群體。據了解,被試群體在遇到問題麻煩時,往往不會告訴自己的家人,而是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就找社會上吸毒的哥們幫忙,不愿意和其他人過多接觸,只愿意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思想簡單,往往不會深層次考慮問題,喜歡隨便找個外界的借口,把所有問題歸結于外界。這也就是他們具有應對方式混合型的原因,但是他們的成熟積極應對是不靠譜的,他們往往用金錢解決問題,或者是武力,在尋求幫助時也是尋找毒友,這也就為以后戒毒埋下了炸彈。
(1)被試群體存在大量的不恰當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父親的教養(yǎng)方式是懲罰嚴厲、過分干涉、過分保護;母親的教養(yǎng)方式是懲罰嚴厲、偏愛被試、拒絕否認。
(2)年齡越大,學歷越高,戒毒次數越少的戒毒人員更加傾向于問題解決和求助以及合理化這些成熟積極的應對方式來解決出現的問題,消除自己的煩惱。
(3)已婚和未婚的戒毒人員在應對方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不恰當的教養(yǎng)方式會對子女成人后的應對方式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使他們傾向于采取不成熟的消極的應對方式。
(5)父母中任何一方的的教養(yǎng)方式會影響另一方教養(yǎng)方式
通過研究,我們會發(fā)現原來社會中還存在這樣一群討厭又可憐的人,他們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從小得不到關愛,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與同情,但是這個原因一部分在于戒毒人員自身,而很大部分來自于家庭。
(1)家庭方面:父母應對孩子的教養(yǎng)多多關心,給予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及家庭,父母在對子女采取教養(yǎng)方式的時候,應該事先商量一個共同的合理的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不過分寵溺,也不冷落孩子的一切感受。
(2)學校方面:學校也可以采取給學生開展一些戒毒的課程,讓他們從小了解毒品對人體的危害。
(3)社會方面:社會應該給予成功戒毒人員充分地尊重與包容,讓他們感到社會的正能量,盡快讓他們融入到社會中來,為他們的復吸掐掉后路。
[1]王佳權.服刑人員社會適應、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應對方式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4).
2095-4654(2015)04-0170-03
2015-02-03
G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