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高上婷
過去的11個月,北京市豐臺區(qū)的家電零售商陳冰的生意非常差,旺季銷售額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更讓他擔憂的,是北京市2015年11月25日出臺的新版家電補貼政策。
該政策對平板電視、空氣凈化器等九類產品根據能效等級的不同實行最高額度達800元的資金補貼。補貼由家電銷售商先行墊付,過后再由政策埋單。政策帶來的優(yōu)惠價格無疑是對銷售的巨大促進。
然而,受惠的并非所有銷售渠道。像陳冰這樣規(guī)模較小的個體家電零售商并不在補貼之列。這就意味著,同樣的家電,陳冰店里的價格要明顯高于淘寶或者家樂福。對他這樣的零售商及以此為主要營銷渠道的家電企業(yè)而言,這是不小的打擊。
而從整個家電行業(yè)的全局來看,這一補貼政策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一,資金補貼容易導致“騙補”;其二,正如格力總裁董明珠所說,家電補貼政策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也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實惠,但實際上卻形成一個尋租交易空間,不利于市場正常競爭。
事實上,早在3年前,北京市首次啟動家電補貼政策時就曾招致一些家電企業(yè)的詬病。
巧合的是,2015年11月4日,國家發(fā)改委等三部委聯合推出了醞釀已久的關于家用電冰箱、平板電視及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jié)器的“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細則”。
這個被外界稱作能效“領跑者”制度的政策,徹底拋棄了以往的資金補貼形式,對達到高能效標識的家電產品給予采購優(yōu)先。
也就是說,北京市家電補貼政策選擇以資金推動市場,而能效“領跑者”制度卻選擇以政策推動市場。
兩個不同版本的政策在一個月內相繼落地,讓塵封3年之久的家電補貼爭論再度卷土重來。對于推動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來說,政策和資金工具當如何取舍?
備受爭議
能效“領跑者”制度,是自2013年6月高效節(jié)能補貼政策退出后的首個國家級家電政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它將“家電下鄉(xiāng)”時代的資金補貼轉為政策鼓勵。
2015年12月5日,北京,蘇寧云商聯想橋店,顧客在選購節(jié)能補貼的家電產品
“這種轉變是必然的,很好地規(guī)避了以往資金補貼政策存在的種種缺陷。” 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yè)部總經理彭顯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資金補貼會使企業(yè)形成對現金流的依賴,但用政策激勵作杠桿會有更好的效果。
不過,在能效“領跑者”制度頒布的20天后,北京市仍然公布了京版的家電補貼政策,沿用“家電下鄉(xiāng)”時代的資金補貼形式。
這讓外界頗感意外。
“盡管資金補貼存在騙補等弊端,但拉動效果更為直接?!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募译娖髽I(yè)負責人說。
而對于首批入圍的21家補貼企業(yè),有評論認為,其補貼對象傾向明顯,“全都是銷售平臺”。
北京市新版家電補貼政策要求享受補貼的企業(yè)必須有20家以上的自有門店,且單店每年的銷售額需在500萬元以上。
因此,入圍的企業(yè)僅21家:蘇寧、大中、國美、華冠、家樂福等實體零售商企業(yè)16家;淘寶、當當網、京東、小米等5家電子商務企業(yè)。
但被忽視的現實是,很多擁有高能效產品的家電企業(yè)恰恰是以自有經銷商渠道為主,故不能享受本次補貼。
“這樣消費者寧可舍近求遠去有補貼的大賣場買,也不會選擇從我們的經銷商買了?!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募译娖髽I(yè)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該政策對其經銷商的銷量沖擊會很大,“很多經銷商都在擔心明年的行情?!?/p>
“這是不公平的?!鄙鲜鋈耸空J為,北京應適當放松補貼企業(yè)的限定條件,讓經銷商也能享受同等補貼待遇。
他擔心,一旦其他省份效仿京版家電補貼政策,那些以經銷商渠道為主的家電企業(yè)遭受的打擊更大。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該政策實際上是“家電下鄉(xiāng)”政策的微縮版,屬于“換湯不換藥”。
上述家電企業(yè)負責人擔心,京版家電補貼政策未來會重走之前“家電下鄉(xiāng)”的老路。
“資金補貼和政策補貼就像西藥和中藥,前者見效快,后者卻能長線解決問題?!迸盹@東說。
“騙補”之弊
2009年2月1日起,“家電下鄉(xiāng)”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該政策對消費者購買的家電產品進行現金補貼,補貼額度高達13%。
“政府希望借助這個政策提振國內市場的消費,扭轉家電行業(yè)的低迷之勢?!毙鞏|生告訴本刊記者。
事實證明,該政策確實在短期內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家電下鄉(xiāng)產品銷售量達到1.03億臺、實現銷售額264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34.5%和53.1%。
而當其終止,負面效應立顯。受到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家電下鄉(xiāng)”政策于2011年11月底到期的影響,全國12月家電下鄉(xiāng)產品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立即同比下降28.5%和7.9%。
在實施4年后的2013年1月底,該政策悄然落幕。
在彭顯東看來,“家電下鄉(xiāng)”政策的終止,除因為已完成特定歷史使命外,還因其逐漸暴露出的問題。
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屢被曝光的騙補丑聞。
“一方面國家的補貼額度很大,另一方面消費需求比較大,并且制度本身確實存在設計缺陷,一些企業(yè)就利用這個漏洞去套取國家補貼?!迸盹@東說。
2014年4月,浙江省曾公開宣判一起“家電下鄉(xiāng)”詐騙案,被告人為一家電公司老板,在2010~2013年間騙取“家電下鄉(xiāng)”財政補貼資金高達380余萬元。
國家審計署2013年年中公布的審計公告也顯示,在2012年6月起實施的節(jié)能惠民政策中,有8家家電企業(yè)騙取節(jié)能家電補貼近9062萬元,其中不乏TCL空調、長虹空調、美的空調等知名品牌。
而北京市新版家電補貼政策的實質也是資金補貼,依然可能存在“騙補”的漏洞。
被透支的市場潛力
彭顯東認為,外界更多地關注“家電下鄉(xiāng)”實施過程中的積極效應,但其伴生的負面效應卻很少被人提及。
在徐東生看來,在政策刺激下短時間內釋放出來的巨大需求,給家電企業(yè)傳遞了錯誤的信號,很多企業(yè)誤認為市場需求巨大,便盲目擴大生產,最后導致產能過剩,“其實是打亂了企業(yè)固有的生產節(jié)奏。”
對民眾來說,“家電下鄉(xiāng)”的刺激使得許多原本并無打算消費家電的人群產生購買欲望,把長遠的購買計劃變?yōu)楝F實消費。其后果就是提前透支了居民的家電消費能力,使得補貼政策取消后整個行業(yè)再次陷入低迷。
通常情況下,家電市場的消費增速保持在每年10%左右的比例較為適度,但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家電銷售增長率長期保持在28%左右,一度高達40%,是正常市場增速的3倍。
但這一增速在2011年達到頂峰后便開始逐漸走低,家電補貼政策取消后,增速一度退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斑@就反映出,家電市場的異常增速是補貼政策帶動的短期增長,不可能持久?!毙鞏|生說。
對這樣的情況,格力總裁董明珠直言,家電企業(yè)不需要產業(yè)扶持,“因為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短期繁榮的刺激性消費必將以漫長的寒冬為代價?!?/p>
諸多知名家電品牌在補貼政策取消后遭遇的經營困難情況,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包括新飛、海信、TCL等在補貼時代大放異彩的家電品牌,都曾遭遇過業(yè)績急速下滑的局面。
那些完全依靠政府“喂奶”存活的投機企業(yè),也在補貼政策結束之后開始嘗到苦頭,一夜之間“死傷”無數。
當然,也不可否認,“家電下鄉(xiāng)”曾給整個行業(yè)帶來階段性繁榮。
一些家電企業(yè)為爭取市場,通過技術革新提高產品能效等級,使原本需長期改善的能效提升工程在短時間內得以實現。但風險在于,一旦國家資金補貼力度不足,這些“突擊成果”就會被打回原形。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在有節(jié)能補貼的時候,平板電視行業(yè)一級能效產品能占到90%,但在補貼取消后則幾乎沒有了。
家電補貼所暴露出的問題,讓政策制定者、從業(yè)者都開始思考如何扭轉局面。
“資金補貼的形式顯然不能再繼續(xù)了,必須換一種補貼方式來解放市場和消費者?!毙鞏|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