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普外科,烏魯木齊 830000)
?
·臨床探討·
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王 宏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普外科,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探討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 120例符合入選標準的行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利伐沙班治療。治療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DVT發(fā)生率、DVT早期診斷指標及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DVT的發(fā)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26.7%的DVT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3 d時的D-二聚體、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等DVT早期診斷指標明顯降低,且治療后紅細胞比容、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能夠有效預防手術患者術后下肢DVT發(fā)生,并且能夠明顯改善DVT早期診斷指標及血液流變學指標。
葛根素; 利伐沙班; 下肢深靜脈血栓; 血液流變學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深靜脈腔內(nèi)的血液發(fā)生異常凝結,阻塞管腔,從而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疾病,是腹部手術、下肢骨折及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1]。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患側肢體腫脹、疼痛,影響肢體功能,嚴重者甚至并發(fā)肺栓塞,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術后預防下肢DVT形成對手術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目前,下肢DVT形成的預防治療方案較多,多種中藥制劑和抗凝血藥物逐漸在臨床上應用,但療效差異大,尚無標準的治療方案[3]。本研究旨在探討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預防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相關選藥提供一定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納入標準:(1)患者于手術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未提示下肢DVT形成;(2)排除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藥物應用禁忌,以及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所有患者對治療方案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5~67歲,平均(55.4±9.1)歲;腹部手術25例,下肢骨折手術20例,關節(jié)置換手術15例。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23~70歲,平均(55.7±9.5)歲;腹部手術27例,下肢骨折手術19例,關節(jié)置換手術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及手術類型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一般治療,主要包括戒煙酒、嚴格控制血糖和血脂等代謝指標、應用足底靜脈泵及穿彈力襪等預防DVT形成的物理措施等。在上述一般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葛根素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117)500 mg+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天,2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口服利伐沙班(Bayer Pharma AG,注冊證號H20140133)抗凝治療,具體服用劑量:患者在術后8 h即第1次口服10 mg,隨后劑量為10 mg/d,2周為1個療程。
1.2.2 觀察指標 手術結束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分別于術后的7、14、21 d記錄下肢DVT發(fā)生例數(shù),并計算DVT發(fā)生率。下肢DVT形成的診斷標準:患側肢體突然出現(xiàn)劇烈疼痛癥狀,患肢存在色素沉著,顏色為暗紅色或青紫色,觸及肢體時有腫脹感,患側肢體皮溫比健側肢體高,局部有壓痛;Homan征、Luke′s征及Neuhof征均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患側肢體有血栓征象。比較兩組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早期診斷指標D-二聚體(D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紅細胞比容(HCT)、全血黏度和纖維蛋白原(FIB)變化情況。其中,DD和Hcy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采用ELISA法檢測(試劑盒購于上??婆d商貿(mào)有限公司),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血液流變學檢測儀檢測。
2.1 兩組患者DVT發(fā)生率比較 術后21 d,觀察組和對照組的DVT發(fā)生率分別為10.0%(6/60)和26.7%(16/60),觀察組DVT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DVT早期診斷指標比較 術后即刻,兩組DD、Hcy及hs-CRP等DVT早期診斷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3 d時DD、Hcy及hs-CRP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DVT早期診斷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術后即刻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3 d比較,#P<0.05。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CT、全血黏度和FIB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發(fā)生不同程度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HCT、全血黏度和FIB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下肢DVT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性疾病,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及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發(fā)生DVT的三大因素[4]。腹部手術、下肢骨折及關節(jié)置換等手術患者由于手術過程中的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破壞凝血平衡,麻醉導致下肢靜脈血液擴張淤血,特殊手術體位引起下肢靜脈血流緩慢、血液回流障礙,術后長期制動等多種因素作用,是發(fā)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5]。研究表明,DVT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肺栓塞的主要原因,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1%~5%的DVT病例可能并發(fā)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6]。因此,有效預防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是術后醫(yī)護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葛根素注射液是從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中提取的黃酮苷,具有通絡活血化瘀功效。該藥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抗凝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功能[7],目前該藥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而在周圍血管病的應用較少。利伐沙班是一種強效的抗凝藥物,可以口服給藥,其作用機制主要是直接特異性抑制Ⅹa因子,從而抑制血栓形成??诜螅撍幤鹦а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靜脈血栓的治療中具有確切療效[8]。然而,關于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預防下肢DVT形成的研究報道尚少。本研究中,單獨應用葛根素注射液時,術后DVT發(fā)生率為26.7%,而聯(lián)合應用利伐沙班治療后患者術后DVT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至10.0%,表明二者聯(lián)合治療可以通過不同機制共同發(fā)揮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可有效預防術后下肢DVT形成。
DD是膠原纖維蛋白降解的一種最終產(chǎn)物,能夠反映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纖溶功能,可以有效判斷機體血栓形成,其篩查DVT形成的準確率可達95%以上[9]。Hcy是蛋氨酸代謝旁路中的中間體,其水平升高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從而導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10]。近年來,多項研究提示Hcy水平與DVT形成呈正相關[11-12]。hs-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炎性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可以通過激活補體及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促進血栓形成,其水平越高,血栓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13]。本研究中,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能夠顯著降低術后患者DVT早期診斷指標DD、Hcy及hs-CRP水平,結果表明該聯(lián)合治療方案可以早期有效抑制凝血系統(tǒng)激活,從而降低下肢DVT發(fā)生率。
研究普遍認為血液流變學改變是DVT形成的高危因素,血液高凝狀態(tài)將增加DVT發(fā)生的風險[14]。因此,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預防DVT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葛根素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相關研究的證實[15]。而徐建國[16]研究報道,利伐沙班具有改善肝移植后血液流變學的作用。然而,尚無二者聯(lián)合治療對術后患者血液流變學影響的相關研究。本研究中,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能夠顯著改善術后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液高凝狀態(tài),結果表明該聯(lián)合方案能夠有效降低術后患者下肢DVT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利伐沙班能夠有效預防手術患者術后下肢DVT發(fā)生,并且能夠明顯改善DVT早期診斷指標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研究。
[1]Raskob GE,Silverstein R,Bratzler DW,et al.Surveillance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recommendations from a national workshop[J].Am J Prev Med,2010,38(4 Suppl):502-509.
[2]古旭云,朱昱冰,趙磊,等.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298-300.
[3]劉安,陳廖斌.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藥物預防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3):228-230.
[4]林崇明,劉卓,王建雄,等.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防治現(xiàn)狀及進展[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1,39(6):1245-1247.
[5]劉霞,朱以佳,張培建,等.腹部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診治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2):137-140.
[6]陶樹貴.益氣活血方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療效[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10):33-34.
[7]高風英.葛根素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3,34(12):7-8.
[8]齊典文,張國川,扈文海,等.低分子肝素與利伐沙班預防骨轉(zhuǎn)移癌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31):5080-5084.
[9]Boeer K,Siegmund R,Schmidt D,et al.Comparison of six D-dimer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9,20(2):141-145.
[10]彭紅艷,常青,唐海蘭,等.同型半胱氨酸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骨架與內(nèi)皮細胞功能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11):859-863.
[11] He L,Zeng H,Li F,et al.Homocysteine impairs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 by inhibiting tetrahydrobiopte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10,299(6):1061-1065.
[12]徐利,尹志超.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深靜脈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3,35(20):3055-3056.
[13]Sidelmann JJ,Gram J,Larsen A,et al.Analytical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new point of care testing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in human blood[J].Thromb Res,2010,126(6):524-530.
[14]彭南海,馬嫦娥,陳月英,等.老年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高危風險的篩查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494-496.
[15]于晨,范華英,于慧,等.葛根素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11):2663-2664.
[16]徐建國.利伐沙班對原位肝移植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0,36(9):1071-1073.
10.3969/j.issn.1672-9455.2015.19.054
A
1672-9455(2015)19-2942-03
2015-02-25
201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