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張鵬
應對OTT威脅,運營商應“強化內功”對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互聯網資源管理處秦越
本刊記者 | 張鵬
為了應對OTT和大數據等業(yè)務侵襲,避免被“管道化”的結局,運營商強調通過四網協作加強“流量經營”,并加強基礎網絡的建設,以此實現端到端的“智能管道”。
OTT并不是電信運營商遇到的惟一難題,諸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OTT TV等新興的技術和業(yè)務,正在打破人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模式,電信運營商需要面對來自用戶、市場、產業(yè)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但OTT卻是電信運營商所面臨的最棘手難題,短信/彩信已經被以微信為首的OTT業(yè)務大量侵蝕,從電信運營商的最新財報中短/彩信業(yè)務量下降20%已經可以看出苗頭,而隨后而來的微信電話本等一系列主導免費通話的OTT業(yè)務,更是將運營商的語音業(yè)務逼到了墻角。
面對激增的數據量、無規(guī)律的通信流量、衍生的增值業(yè)務,運營商一方面需要開拓市場尋求新的商機,另一方面也需要“苦練內容”夯實網絡基礎,通過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簡化網絡架構、拓展網絡容量、優(yōu)化網絡設施,為即將到來的全新業(yè)務模式做好支撐工作。
《通信世界》為了應對OTT、大數據等業(yè)務侵襲,運營商近年來不斷強調“流量經營”,這種轉型對于運營商的網絡而言意味著哪些改變?
秦越:為了應對OTT和大數據的業(yè)務,避免被“管道化”,運營商強調通過四網協作加強“流量經營”,并加強基礎網絡的建設,以此實現端到端的“智能管道”。具體做法:一方面是采用大帶寬、高速端口,如在城域傳輸部署10G的PTN/PON的接入環(huán),網絡層大量應用100GE鏈路,提高網絡的接入速度和容量;另一方面,加強網絡的可視能力和可控能力,對業(yè)務的等級和SLA加以區(qū)分,并根據用戶和業(yè)務進行精確化控制,實現端到端的業(yè)務保障。
《通信世界》IT集中化趨勢日漸明朗,運營商希望通過資源集中、平臺互通以及結構優(yōu)化來提升能力、降低成本,但與此同時,也將引發(fā)寬帶用戶的網絡體驗問題。如何提升寬帶、IPTV用戶的使用體驗,將內容下沉到網絡邊緣是否將成為未來主流的發(fā)展方向?
秦越:首先,提升用戶感知一直是運營商的首要任務。通常文件本地的訪問時間相比長途或跨網訪問要快3~10倍,故從數據業(yè)務平均帶寬需求不斷增加的趨勢來看,內容下沉到網絡邊緣是高密度內容訪問的主流發(fā)展方向。
其次,集中化的管理和內容節(jié)點的分布式下沉本身并不矛盾,集中化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隨著網絡和內容精細化運營的需要,對用戶感知也要進行細化區(qū)分,這就要求對內容也進行分類,通過實際內容的質量來撥測、判別內容的部署。
最后,小文件類的網頁內容集中設置也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相應而言,視頻類大文件對網絡時延要求較高,除了控制可集中設置外,盡可能采用分布式布點滿足用戶的感知需求。
《通信世界》CDN可有效提升內容交付體驗,是許多互聯網企業(yè)發(fā)展的重點,然而CDN網絡在運營商中已經存在多年,卻未形成從集團到地方的系統化網絡架構,原因何在?
秦越:運營商對CDN的部署不是簡單的內容推送,也不能與現在第三方CDN廠家的運營模式相同,而應該根據本身業(yè)務和用戶分布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部署CDN。為了有效發(fā)揮CDN的效益,應該具有完善的資源管理系統,掌握全網的資源分布和質量情況,能夠根據策略合理調度資源,做好內容的分布和調度。
《通信世界》WLAN也是運營商實現四網協同、規(guī)避無線網絡擁塞的主要途徑。但目前部分地市的WLAN網絡建設粗糙,后期運行維護和認證收費出現問題,加之4G網絡正在快速建設中,運營商應該如何規(guī)劃后期的WLAN建設?
秦越:WLAN作為靈活高效的數據接入方式將會在未來長期存在,并且發(fā)展壯大,首先WLAN的建設成本和建設速度方面的優(yōu)勢明顯,相比較其他無線接入方式,其單位流量建設成本是其他網絡的幾十分之一;其次WLAN的終端支持性高,用戶接受度高,基本上所有新面市的終端無論是2G、3G還是4G,都支持WLAN,而且除了手機之外,越來越多的個人電子產品甚至家用電器都將支持WLAN,因此未來WLAN一定會作為重要的網絡長期存在。
為了更大地發(fā)揮WLAN對于運營商的作用,未來運營商可能會從規(guī)范WLAN接入產品的標準和協議實現方式,促進WLAN接入產品質量的提升,在干擾嚴重的地方更多使用5.8GHz頻段,區(qū)分手機和電腦的計費模式,精細化分析全網2/3/4G網絡的超忙點,并進行針對性的精準WLAN建設等方面入手,提升WLAN的質量和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