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大江 編輯/李顏岐
茶館:社會大舞臺
文/何大江 編輯/李顏岐
上:一杯茶,一支煙,一張椅,成都茶館范兒。 攝影/王緒波
下:約上三五老友在茶館坐坐,聊天、看報,頗有情趣。 攝影/王緒波
普通成都百姓的生活,無不仰賴于錦江的恩賜?;赝赍\江,古老的水井坊和兩岸數(shù)不清的茶館,似乎還飄來陣陣酒香和茶香;碼頭工人的號子聲,似乎還清晰如昨??梢哉f,沒有錦江,就沒有所謂的“揚一益二”,所謂的“天府之國”。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錦江這條慈愛的母親河,數(shù)千年來,不僅養(yǎng)育了成都,養(yǎng)育了成都的茶文化,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成都茶客。
歷史上成都的茶館多,茶客多,多到什么地步?據(jù)《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有茶館四百五十四家,而當(dāng)時成都的街巷僅五百一十六條,平均算起來差不多每條街巷都有一個茶館??箲?zhàn)時期,作家何滿子曾經(jīng)在成都住了三年,他在《蓉城憶往》一文中估算,“當(dāng)時人口約四十萬的成都市就有茶館一千家左右,平均約每四百人攤上一家。公園、風(fēng)景名勝點的茶座還不計在內(nèi)。”上個世紀(jì)五十年代,經(jīng)歷“公私合營”等運動,成都茶館也和其他產(chǎn)業(yè)一樣,全部歸屬公有。這一時期到七十年代,茶館數(shù)量大幅度壓縮,不過成都的茶客并不見減少,看來無論在什么樣的政治形勢下,茶都還是要喝的。
成都人喝茶,第一講究在水,推崇的是河水香茶。在自來水還未出現(xiàn)的漫長歲月里,每天有數(shù)百近千的挑夫赤足踏入錦江,靠著一根扁擔(dān),把一桶又一桶的河心清水送入城內(nèi)大大小小的茶鋪。而那些茶鋪,家家都要在紗燈上用紅黑相間的宋體字標(biāo)明“河水香茶”幾個大字。
其實,成都的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掘井汲水是一件極其方便的事,大街小巷內(nèi)也布滿了水井。棄方便的井水不用,而一定要錦江河心之水,為何?錦江邊的原住居民說:“井水泡茶是苦的?!边@個大白話自然屬于對河水香茶的個人體驗,而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觀點來看,也并非沒有道理——地下水多含滷質(zhì),不如河水泡出來的茶口味純正。
民國年間,錦江的茶館大多是吊腳樓,屋基的一半建在岸上,另一半?yún)s借著幾根長長的圓木,落腳于水中。汲水的設(shè)備,就在燒水坊的窗下,那是一個木制的手轉(zhuǎn)轱轆。指頭般粗細的轉(zhuǎn)繩上,還系著一個濕漉漉的吊桶,看樣子是剛剛拎了水上來。當(dāng)然,也可以使用更簡單的方法,一根長竹竿拴上一只桶,探腰就可以把水提起來,只不過比用轱轆要費勁一點。
打上來的水,都倒進灶旁一個用整塊青石鑿成的大水缸中。缸里撒有明礬,可以沉淀水中的沙土。這水還不能直接使用,需得舀起來,倒入陶瓷缸中,經(jīng)過棕絲、細石的層層過濾,再用來燒成泡茶的水。
錦江邊的茶館不光是取水方便,同別處相比,似乎還另有情致。把盞臨窗,觀帆影之往來,聽漁舟之唱和,迎江風(fēng)之徐來,真是萬種煩惱皆被掃蕩一空。
錦江兩岸的茶館之盛起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每逢日機空襲成都,市民皆奔走出城,躲避于城外。有成都人的地方,自然就免不了要吃茶,于是警報聲中,作為“疏散區(qū)”的新南門一帶茶館竟一日多過一日?!芭芫瘓蟆钡哪菐啄昀?,江邊比較有規(guī)模的茶館就產(chǎn)生了六家。其中,兩岸又各有一家最為出名。北岸那家叫江上村,李劼人的小說《天魔舞》中的花園茶鋪即以此為原型。此時的茶客,除成都市民之外,也有從淪陷區(qū)來大后方避難的下江人。是錦江的水、成都的茶撫慰了這些被戰(zhàn)火驚嚇的心靈,還是“隔江猶唱后庭花”,也許,這中間并沒有一道十分明顯的分界線吧。
在很多外地人的眼中,成都是一座很閑散的城市。比如《新周刊》就在1998年8月份推出的《城市魅力排行榜》一文中,把成都評為“最悠閑的城市”。給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茶館。該文這樣描述成都的茶館:“茶客多為龍門陣之發(fā)燒友,目標(biāo)一致,興趣相同,擺者有心,聽者有意,一呼百應(yīng),氣氛熱烈,此為‘得人和’?!辈⒂纱说贸隽私Y(jié)論:“而茶館也就幾乎成了成都的象征。”
說茶館幾乎成了成都人的象征,此話不假,但是不是都像這類文章所說,成都人是閑得沒事,不稼不穡,只好整天在茶館里打發(fā)時間呢?這恐怕是沒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并未真正讀懂成都茶館的說法。
正如學(xué)者王笛先生在他的《二十世紀(jì)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一文中所說:“中國茶館與西方的咖啡館、酒店和沙龍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其社會角色更為復(fù)雜,其功能已遠遠超出休閑范圍,追求閑逸只是茶館生活的表面現(xiàn)象。茶館既是休閑娛樂之地,又是各種人物的活動舞臺,而且經(jīng)常成為社會生活和地方政治的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