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軒
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于是以遠距離通話為初衷而發(fā)明的手機,漸漸容納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功能。 然而,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手機也一樣,吸引人們低下頭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它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各種問題。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低頭看手機可能是無奈之舉,因為一顆孤獨的心需要和外界溝通交流,具備這一功能的手機,恰好能提供這樣一個途徑。
而逢年過節(jié)、親朋聚會時,老輩人的飯桌上總是聊天聲、笑聲、敬酒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熱鬧非凡。 反觀年輕人的飯桌上,波瀾不驚,上菜前,每個人都雙手捧著手機,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上菜后,就換成一只手拿著手機,另一只手舉著筷子,幾乎不抬頭地往桌子上伸,似乎是夾到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對吃的什么、和誰一起吃,都不在意,只關(guān)注手里的手機。
手機,不僅讓聚餐變得“靜”了,也讓問候變得“冷”了。
一直以來,最為普通也最為普遍的那句問候語“您吃了嗎”,總能讓人倍感親切,這也充分證明了“民以食為天”,以飲食話題開頭很容易引發(fā)共鳴,拉近距離。
現(xiàn)如今已不是這樣。 到朋友家做客,往往會先問:“你家wifi密碼是多少?”大多數(shù)情況下,主人面對這樣的“問候”會熱情告知,但原本自然的笑容不免會變得有些僵硬。 如果客人來你家拜訪時仍想著網(wǎng)絡中的世界,與你聊天的過程中仍不停低頭對著手機點頭微笑,這如何不讓人惱火?或是在你說了一堆話之后,他僅虛應一聲,敷衍以對,更有甚者,如一個“安靜的美男子”般低頭無語,是否會讓你感覺和對面的人距離無比遙遠?
發(fā)明手機的初衷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而多功能手機的出現(xiàn)卻使人們漸入歧途,以為依靠手機上的種種新鮮功能就能完全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而不管交流對象是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表現(xiàn)。 人們忘了,人與人的交流除了聲音和文字,還有眼神和肢體,而當人們面對面時,溝通只需要抬起頭。 面對面的交流更能拉近心靈的距離。
試想,當年輕一輩放下手機,在歡聚的餐桌上歡談暢飲,何愁沒有節(jié)日的味道?你來我往,彼此的熟悉感越發(fā)加深。 當你去別人家做客,抬起頭看著對方的眼睛,聊聊趣味十足的往事、豐富多彩的近況,會不會有一種久違的幸福感?在許許多多的場景里,放下那個束縛你心靈的東西,也許能收獲一份不一樣的喜悅。
苦海無涯,抬頭是岸。 抬起頭,能看到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指導教師 黃 忠)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