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重慶市忠縣中醫(yī)院風濕病科,重慶 忠縣 4043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52例觀察
徐春華
(重慶市忠縣中醫(yī)院風濕病科,重慶忠縣404300)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10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用針灸、化濕除痹湯、西藥治療,對照組52例單用西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2.3%、對照組6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臨床療效較好。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我們用針灸配合中、西藥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104例,均為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重慶市忠縣中醫(yī)院風濕病科就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63歲;病程最短15天,最長11年;對照組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西醫(yī)診斷參照1987美國風濕病學會(ARA)修訂的診斷標準[2]。①晨僵至少1h大于6周。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jié)區(qū)的關節(jié)炎,大于6周。③腕掌指關節(jié)或近端指間關節(jié)炎,大于6周。④對稱性關節(jié)炎,大于6周。⑤皮下結節(jié)。⑥手X線改變提示骨侵蝕或明確骨質疏松。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有7項中4項即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
納入標準:①年齡18~65歲,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標準。②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進入對比實驗前劑量穩(wěn)定至少30天,在實驗中劑量維持不變。③接受抗風濕改善病情藥物(柳氮磺吡啶等)至少停藥30天。④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標準;②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及精神??;③合并有高熱、結核病、急性化膿性、傳染性病變及皮膚破損;④妊娠婦女以及不能耐受針刺刺激;⑤關節(jié)嚴重畸形,喪失關節(jié)功能。⑥研究前未停用糖皮質激素及改善病情藥物。
治療組:①針刺:取大椎、風池、肝俞、腎俞、脾俞、足三里為主穴,根據辨證分型和疼痛部位以局部取穴為輔。毫針刺法,平補平瀉,加用溫針,每穴2~3壯,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②中藥:自擬化濕除痹湯。黃芪30g,薏苡仁30g,獨活15g,桑寄生15g,青風藤15g,海風藤15g,豨簽草15g,制川烏5g(先下),黨參15g,蒼術12g,茯苓12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服。③西藥: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誼制藥有限公司)7.5mg,每周口服1次。美洛昔康分散片(江蘇亞邦艾普森藥業(yè)有限公司)7.5mg,飯后口服,每日2次。
對照組:只用西藥,方法同治療組。
兩組治療10天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統(tǒng)計結果。
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為依據。臨床痊愈:癥狀消失,關節(jié)功能活動恢復正常,主要理化指標檢查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消失,關節(jié)功能活動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主要理化檢查指標基本正?;蛴休^大改善。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主要關節(jié)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或有明顯進步,生活不能自理轉為能夠自理,主要理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癥狀體征、理化指標比較見表1~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n 時間 晨僵(min) 關節(jié)腫脹數(個) 關節(jié)疼痛數 關節(jié)壓痛數治療組52治療前60.10 ±3.1 6.23±1.15 6.18±2.03 9.63±1.33治療后29.35±9.6**△△2.3±0.26**△1.28 ±0.96**△3.28±1.65**△對照組52治療前66.36 ±9.2 5.56±1.64 5.68±1.87 10.20±1.06治療后53.49 ±8.7* 3.02±0.63*3.01±0.22* 6.15±2.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理化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理化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n 時間 類風濕因子 血沉 C反應蛋白治療組52 治療前 79.56 ±8.74 66.3±10.5 30.18±2.13治療后 35.66 ±6.8**△24.1±3.6**△ 15.8 ±1.93**△對照組52 治療前 70.12 ±6.08 67.8±13.14 25.6±2.18治療后 49.32 ±10.7*37.2±8.3* 19.61±3.37*
類風濕關節(jié)炎屬中醫(yī) “痹證”、“歷節(jié)病”、“尫痹”等范疇。因腎氣虛,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入侵,流注經絡,淤血阻滯,筋絡痹阻而發(fā)病。
大椎為諸陽之匯,針之可固表、祛風、勝濕。針刺風池祛風勝濕,肝俞、腎俞、脾俞可健脾疏肝補腎,足三里可健脾利濕、活血止痛。諸穴共用,可達強肝腎、祛風濕、止痹痛之效。化濕除痹湯方中黃芪、薏苡仁健脾益氣化濕,獨活祛風勝濕,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青風藤、海風藤祛風通絡、舒筋止痛,豨簽草、川烏祛風濕、通筋絡、利關節(jié),黨參、蒼術、茯苓、甘草燥濕和胃。諸藥共用,可奏化濕通絡,祛風除濕止痛之功。甲氨蝶呤片及美洛昔康分散片是有效的抗風濕病情緩解藥,但副作用較大。
針刺配合中、西藥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療效好,優(yōu)于單用西藥。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47-48.
[2]蔣明,張奉春.風濕病診斷與診斷評析[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8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收稿日期]2015-08-03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5)12-1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