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61—2010年我國冷空氣的活動特征

    2015-03-12 02:21:02周琳孫照渤
    大氣科學(xué)學(xué)報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強度

    周琳,孫照渤

    (1.氣象災(zāi)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江蘇 南京 210044;2.民航寧波空管站氣象臺,浙江 寧波 315154)

    ?

    1961—2010年我國冷空氣的活動特征

    周琳1,2,孫照渤1

    (1.氣象災(zāi)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江蘇 南京 210044;2.民航寧波空管站氣象臺,浙江 寧波 315154)

    摘要:利用1960—2010年我國384站逐日溫度資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資料,分析了我國冷空氣活動的頻次、強度等特征。結(jié)果表明:我國單站冷空氣呈北多南少、北強南弱的分布特征。按冷空氣活動路徑,北方分成3個區(qū),它們在11月頻次最多;南方以25°N為界分成2個區(qū),它們在12月、1月頻次較多,在年際尺度上該2區(qū)冷空氣呈減少、減弱趨勢。南北5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年代際變化不一致,但是各區(qū)冷空氣活動的強度在20世紀(jì)60年代至80年代均呈年代際減弱。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在20世紀(jì)60年代和90年代顯著減少,而北方冷空氣活動頻次的年代際變化不大。當(dāng)歐亞大陸地面冷高壓比正常年偏強(偏弱)、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溫度比正常年偏低(偏高)、高層500 hPa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偏強(偏弱)時,當(dāng)年冷空氣活動的頻次偏多(偏少)。

    關(guān)鍵詞:冷空氣活動;頻次;強度;區(qū)域特征

    0引言

    冷空氣過程(包括寒潮、強冷空氣和中等冷空氣)是冬半年影響我國最主要的災(zāi)害性天氣。它不僅會導(dǎo)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引發(fā)呼吸疾病,同時對農(nóng)業(yè)、牧業(yè)等造成破壞(劉傳鳳,1990)。因此,加強對其規(guī)律的認識,并進一步做出較為準(zhǔn)確的短期氣候預(yù)測對減少國民經(jīng)濟的損失有著重要意義。

    早期研究確定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源地(陶詩言,1957)和寒潮入侵我國的四條路徑(李憲之,1955),并總結(jié)了寒潮的統(tǒng)計特征(Ding and Krishnamurti,1987;丁一匯,1990)、寒潮的成因及預(yù)報等(Lim and Chang,1981;章基嘉等,1982;張瑞桂,1988),形成了經(jīng)典的寒潮理論(丁一匯,2000;朱乾根等,2000)。張培忠和陳光明(1998)、任金聲和王秀文(1992)進一步討論了寒潮過程的物理量特征,豐富了寒潮中期預(yù)報方法。仇永康等(1992)、李峰等(2006)分析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和強度特征,指出冷空氣的年際變化主要反映在寒潮和強冷空氣所代表的強過程。

    近年來對冷空氣的研究以寒潮為主。多數(shù)研究采用降溫確定寒潮標(biāo)準(zhǔn),而Zhang et al.(1997)、Chen et al.(2004)以內(nèi)陸與沿海地面壓力差或風(fēng)速確定寒潮標(biāo)準(zhǔn)。田秀霞和壽紹文(2013)通過對兩次不同寒潮過程的分析,指出等熵位渦的分析可以跟蹤寒潮冷空氣的活動路徑。王遵婭和丁一匯(2006)、錢維宏和張瑋瑋(2007)、Ding et al.(2009)研究指出,近50 a里全國性寒潮的頻次顯著減少。伍紅雨和杜堯東(2010)、周長春等(2010)、李向紅等(2011)、張艷梅等(2010)分別研究了我國華南、四川、廣西、貴州地區(qū)寒潮的活動特征。對比他們的結(jié)論可知,不同地區(qū)寒潮頻次、強度的變化趨勢不完全相同,這與魏鳳英(2008)的觀點一致。郭冬和孫照渤(2004)、武炳義和黃榮輝(1999)分別指出北太平洋濤動指數(shù)、北大西洋濤動指數(shù)與我國冬季風(fēng)的活動密切聯(lián)系。譚桂容等(2010)進一步指出,北大西洋濤動正異常,對應(yīng)冷空氣活動偏強,是中國1月氣溫偏低的主要環(huán)流因子。唐衛(wèi)亞和孫照渤(2007)指出,印度洋海溫的異常偶極振蕩可能會造成東亞大氣環(huán)流的異常,影響東亞冬季風(fēng)的活動強度,并引起我國冬季氣溫的異常變化。任廣成等(2009)發(fā)現(xiàn),前期春季北太平洋海溫距平場可作為華東冬季異常冷暖年的前兆信號。高慶九等(2012)指出,華北地區(qū)的冷冬年,東亞槽偏弱,貝加爾湖脊偏強,對應(yīng)冷空氣活動偏強。

    20世紀(jì)90年代以后,對冷空氣活動的研究,多針對寒潮這樣的強過程,而一般冷空氣、強冷空氣的特征研究多在20世紀(jì)80年代中期以前,因此有必要利用較新資料對其作進一步探討。本文針對1961—2010年的冷空氣活動特征展開討論,豐富以往的研究內(nèi)容。

    1資料與方法

    本文集中討論1961—2010年冬半年(上一年11月至當(dāng)年3月)的冷空氣活動特征。采用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整編的753個地面觀測站逐日平均溫度和日最低溫度資料(1960年11月1日—2010年3月31日)、美國國家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和大氣科學(xué)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500 hPa同期逐日位勢高度資料(水平分辨率為2.5°×2.5°)。

    臺站資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需要逐日連續(xù)的溫度資料,而部分臺站逐日資料存在缺測;二是建國以來,大部分臺站都發(fā)生遷移,若遷站距離超過一定范圍,則影響資料的均一性。因此有必要針對這兩個問題剔除瑕疵臺站:若逐日溫度資料存在缺測,則剔除;若臺站的遷移在水平方向上超過10 km或在垂直方向上超過20 m,則剔除。本文實際選用了384個臺站,如圖1所示。

    圖1 中國384站的地理分布Fig.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384 stations in China

    本文采用滑動平均方法(魏鳳英,1999),以11 a滑動平均結(jié)果代表年代際變化。在討論冷空氣活動的長期變化特征時,使用線性回歸方法,并利用變量與時間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對變化趨勢進行檢驗。

    2單站冷空氣定義及其活動特征

    2.1 單站冷空氣定義

    當(dāng)過程總降溫(ΔT)達到6 ℃或6 ℃以上、日最低溫度(Tmin)不高于5 ℃,記為一次冷空氣過程。綜合考慮頻次和單次冷空氣過程的降溫程度,以累計過程降溫定義單站冷空氣年度強度I=∑Ti,i=1,2,…,n。其中:Ti為第i次冷空氣過程降溫值;n是本站冷空氣頻次。

    2.2 單站冷空氣的活動特征

    冷空氣活動頻次呈現(xiàn)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3個多頻次區(qū)分別位于新疆北部、錫林浩特附近和吉林東部地區(qū)(圖2a)。青藏高原東部(西藏北至青海南)、山東至江蘇一帶是我國中部冷空氣活動的多頻次區(qū)。3個少頻次區(qū)分別位于四川盆地、云南西部和兩廣地區(qū),且以云南西部頻次最少,兩廣地區(qū)次之。以累計過程降溫I表示冷空氣強度,可知冷空氣的強度分布(圖2b)與頻次分布基本一致,冷空氣多(少)頻次地區(qū)對應(yīng)冷空氣年度強度強(弱)。其中,新疆北部、錫林浩特附近、吉林東部地區(qū)是冷空氣年度強度I最強的3個地區(qū),50 a里累計過程降溫超過190 ℃/a;四川盆地和華南是冷空氣強度最弱的2個地區(qū),累計降溫僅為10 ℃/a。

    圖2 1961—2010年我國384站單站冷空氣活動特征  a.多年平均頻次(單位:次/a);b.多年平均強度(單位:℃/a);c.單次冷空氣過程的平均降溫(單位:℃);d.單次冷空氣過程的平均持續(xù)時間(單位:d)Fig.2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air at 384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0  a.multi-year average frequency(units:times/a);b.multi-year average intensity(units:℃/a);c.average dropping temperature in a cold air process(units:℃);d.average duration in a cold air process(units:d)

    我國中部地區(qū)(25~40°N)單次冷空氣過程的平均降溫為8~10 ℃,南方、北方地區(qū)的單次冷空氣平均降溫高于中部地區(qū),降溫可達10 ℃以上,且最大值位于廣州西南部,降溫達到13 ℃(圖2c)。除了新疆地區(qū)外,北方冷空氣平均持續(xù)時間短于南方冷空氣平均持續(xù)時間(圖2d),北方冷空氣平均持續(xù)時間小于3 d,約為2.4~2.7 d,南方冷空氣平均持續(xù)時間可達3.3~3.6 d。

    1961—2010年冬半年逐月累計冷空氣頻次分布如圖3所示。可見:新疆北部、東北地區(qū)冷空氣頻次在12月至次年1月較多,盡管在2月、3月仍是多頻次區(qū),但是比前3個月的頻次明顯減少;青藏高原南部冷空氣頻次在1月最多,該地冷空氣頻次先增加,至1月后減少,兩廣地區(qū)冷空氣頻次的月際變化與其類似;華北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冷空氣頻次在12月至次年2月呈西多東少分布,而在11月、3月呈北多南少分布。

    圖3 1961—2010年冬半年逐月累計冷空氣頻次分布(單位:次)  a.11月;b.12月;c.1月;d.2月;e.3月Fig.3 Monthly accumulat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old air activity in winter half year from 1961 to 2010(units:times)  a.November;b.December;c.January;d.February;e.March

    圖3表明各站冷空氣活動頻次的月際變化不同,為此進一步統(tǒng)計各站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冷空氣累計活動頻次的最多月、最少月(圖4)??梢?新疆、東北、內(nèi)蒙古、華北地區(qū)冷空氣頻次在11月、12月較多,2月、3月頻次較少;長江流域冷空氣頻次在12月最多,長江以南冷空氣頻次在11月、3月較少,長江以北冷空氣頻次在2月最少;兩廣地區(qū)冷空氣頻次在1月最多,而在11月、3月較少。

    圖4 各站冷空氣累計頻次的(a)最多月和(b)最少月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months with (a)the most and (b)the least accumulated frequency

    3區(qū)域冷空氣的定義及各區(qū)冷空氣活動特征

    3.1 冷空氣分區(qū)方案

    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有東路、西路、中路、東路加西路4條路徑。我國北方(南、北方以32°N為界)按活動路徑劃分為3個區(qū),記為1區(qū)、2區(qū)、3區(qū);我國南方參考單站冷空氣累計頻次最多月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圖4a),以25°N為界,劃分為2個區(qū),記為4區(qū)、5區(qū)。在分區(qū)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討論各區(qū)冷空氣活動特征。借鑒李峰等(2006)選擇28個臺站資料劃分冷空氣過程的思路,本文在384個臺站中選擇了49個代表臺站,盡可能做到這49個臺站的空間分布近似均勻,由北向南包括了全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區(qū)(圖5)。49個站分別是:

    圖5 冷空氣活動分區(qū)示意圖(▲表示代表臺站)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zoning of cold air activity(▲ show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1區(qū),黑河、滿洲里、博克圖、富錦、通河、齊齊哈爾、白城、長春、蛟河、錫林浩特、巴林左旗、錦州、赤峰(13個);

    2區(qū),呼和浩特、張家口、唐山、石家莊、延安、臨汾、沂水、鄭州、商洛(9個);

    3區(qū),阿勒泰、塔城、吐魯番、敦煌、酒泉、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都蘭、靖遠、岷縣、西安(11個);

    4區(qū),南京、合肥、武漢、五峰、雅安、重慶、衢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11個);

    5區(qū),福州、南雄、柳州、玉林、廣州(5個站)。

    各區(qū)冷空氣的定義標(biāo)準(zhǔn)是:在連續(xù)的數(shù)天內(nèi),本區(qū)代表站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臺站發(fā)生了單站冷空氣,記為一次本區(qū)冷空氣過程。冷空氣過程的起始時間是本區(qū)第一個臺站出現(xiàn)單站冷空氣過程的第一天,結(jié)束時間是本區(qū)所有臺站都結(jié)束冷空氣過程的前一天。

    以本區(qū)m個代表臺站年度冷空氣活動強度的均值代表本區(qū)年度冷空氣活動強度I區(qū)域,即:I區(qū)域=∑Ii/m,i=1,2,…,m。其中,m為代表臺站個數(shù)。

    3.2 各區(qū)冷空氣活動的特征

    11月至次年3月,5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月際變化如圖6所示??梢?1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逐月減少,11月最多,2月、3月較少;2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在11月最多,在2月最少;3區(qū)冷空氣頻次呈現(xiàn)先減少后增加的逐月變化,11月最多,1月最少,且3月冷空氣活動頻次與12月相當(dāng);4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少的逐月變化,12月最多,3月最少,11月、1月和2月相差不大;5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少逐月變化,12月、1月較多,11月、3月較少,與前4個區(qū)比較,5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明顯較少,即使在1月,也不及4區(qū)的一半。

    綜上所述,北方3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在11月最多,在2、3月較少,而南方2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在12月、1月較多,在11月、3月頻次較少。該結(jié)論與全國各站冷空氣活動頻次最多月、最少月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圖4)對應(yīng)一致。

    圖6 1961—2010年各區(qū)逐月累計冷空氣頻次(單位:次)  a.1區(qū);b.2區(qū);c.3區(qū);d.4區(qū);e.5區(qū)Fig.6 Monthly accumulated cold air frequency in each area from 1961 to 2010(units:times)  a.Area 1;b.Area 2;c.Area 3;d.Area 4;e.Area 5

    1961—2010年5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逐年變化如圖7所示??梢?它們存在很強的年際振蕩。在年際尺度上,南方4區(qū)、5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呈減少趨勢,趨勢系數(shù)分別為-0.04、-0.033次/a,通過了0.05信度的顯著性檢驗。利用11 a滑動平均對各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進行處理,得到各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年代際變化曲線??梢?1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經(jīng)歷了減少(1965—1990年)、增加(1991—1995年)、減少(1996—2005年)三個階段的變化;2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年代際變化為逐漸減少;3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經(jīng)歷了減少(1965—1980年)、增加(1981—1992年)兩個階段,20世紀(jì)90年代以后波動較小;4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經(jīng)歷了減少(1965—1975年)、增加(1976—1991年)、減少(1992—2005年)三個階段的變化,且在20世紀(jì)90年代以后冷空氣活動頻次顯著減少;5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年代際變化為逐漸減少。

    圖7 1961—2010年各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的變化(單位:次;虛線表示11 a滑動平均)  a.1區(qū);b.2區(qū);c.3區(qū);d.4區(qū);e.5區(qū)Fig.7 Frequency variation of cold air activity in each area from 1961 to 2010(units:times;dashed line represents 11-yr moving average)  a.Area 1;b.Area 2;c.Area 3;d.Area 4;e.Area 5

    由圖8可見:除5區(qū)外,1966年是50 a里其他4區(qū)冷空氣活動的最強年;1969年是5區(qū)冷空氣活動的最強年,1966年僅次于1969年。在年際尺度上,2區(qū)、4區(qū)、5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呈減弱趨勢,趨勢系數(shù)分別為-36.4、-27.5和-30.9 ℃/(100 a),均通過了0.01信度的顯著性檢驗。對冷空氣活動強度進行每10 a求平均,可知:在20世紀(jì)60年代,各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最強;1區(qū)和3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在20世紀(jì)80年代最弱,其他3個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在2000—2010年最弱;20世紀(jì)60年代至80年代,各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均年代際減弱,1區(qū)尤其明顯;在20世紀(jì)90年代,除5區(qū)外,其他4個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均增強。

    圖8 1961—2010年各區(qū)冷空氣活動年度強度的變化(單位:℃;虛線表示每10 a的平均強度)  a.1區(qū);b.2區(qū);c.3區(qū);d.4區(qū);e.5區(qū)Fig.8 Intensity variations of cold air activity in each area from 1961 to 2010(units:℃;dashed line represents the 10-yr average)  a.Area 1;b.Area 2;c.Area 3;d.Area 4;e.Area 5

    4大范圍影響冷空氣的定義及其頻次活動特征

    4.1 三種大范圍影響冷空氣的定義

    大范圍影響的冷空氣包括南方冷空氣、北方冷空氣和全國性冷空氣。它們的定義是:在連續(xù)的數(shù)天內(nèi),當(dāng)北方3個區(qū)中至少有2個區(qū)達到區(qū)域冷空氣標(biāo)準(zhǔn),且南方2個區(qū)沒有達到,記為一次北方冷空氣過程;當(dāng)北方3個區(qū)沒有達到區(qū)域冷空氣標(biāo)準(zhǔn),而南方2個區(qū)中至少有1個區(qū)達到,記為一次南方冷空氣過程;當(dāng)5個區(qū)內(nèi)至少有2個區(qū)達到區(qū)域冷空氣標(biāo)準(zhǔn),且包括4區(qū),記為一次全國性冷空氣過程。

    根據(jù)上述定義和5個區(qū)冷空氣活動特征,進一步統(tǒng)計出大范圍影響冷空氣的活動頻次??芍?1961—2010年共發(fā)生大范圍影響的冷空氣431次,其中南方冷空氣7次(不再討論其氣候特征),北方冷空氣206次,全國性冷空氣218次。

    4.2 北方、全國性冷空氣的頻次特征

    1961—2010年我國共發(fā)生北方冷空氣206次,11月最多,3月次之,冷空氣頻次在11月至次年2月逐月減少,3月增加(圖9a)。利用11 a滑動平均對冷空氣活動頻次進行處理,得到冷空氣頻次的年代際變化(圖9b)。可知:在年代際尺度上,北方冷空氣活動頻次雖有小的波動,但是沒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趨勢。

    圖9 1961—2010年北方冷空氣逐月累計活動頻次(a)以及1961—2010年北方冷空氣活動頻次的變化(b;單位:次;虛線表示11 a滑動平均)Fig.9 (a)Monthly accumulated frequency of northern cold air activity from 1961 to 2010 and (b)frequency variation of northern cold air activity from 1961 to 2010(units:times;dashed line represents 11-yr moving average)

    1961—2010年我國共發(fā)生全國性冷空氣218次,12月至次年2月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逐月減少,11月、12月較多,3月最少(圖10a)。在年際尺度上,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呈減少趨勢,趨勢系數(shù)為-0.035次/a,通過了0.01信度的顯著性檢驗。利用11a 滑動平均對冷空氣活動頻次進行處理,得到冷空氣活動頻次的年代際變化(圖10b)??芍?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在20世紀(jì)60年代最多,冷空氣活動頻次經(jīng)歷了減少(1965—1975年)、增加(1975—1984年)、減少(1985—2005年)三個階段的變化。

    圖10 1961—2010年全國性冷空氣逐月累計活動頻次(a)以及1961—2010年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的變化(b;單位:次;虛線表示11 a滑動平均)Fig.10 (a)Monthly accumulated frequency of countrywide cold air activity from 1961 to 2010 and (b)frequency variation of countrywide cold air activity from 1961 to 2010(units:times;dashed line represents 11-yr moving average)

    1961—2010年大范圍影響的冷空氣共發(fā)生431次,平均每年8.62次。以冷空氣活動頻次為10次或10次以上的年份為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6次或6次以下的年份為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少年。1961—2010年,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有1966、1971、1978、1982、1987、1991、2004、2010年;偏少年有1973、1975、1984、1995、2000、2003、2005、2007年。由多年平均的500 hPa位勢高度場(圖11a)可見,中緯地區(qū)的亞洲大陸處于東亞大槽的槽后,以西北氣流為主,高緯的冷空氣沿西北氣流南下,引起冷空氣過程。在冷空氣頻次偏多年(圖11b),高緯存在一個閉合的氣旋性環(huán)流,中心位置在新地島以東的洋面上,即冷空氣源地受低壓控制,同時中緯地區(qū)的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強。進一步比較冷空氣頻次偏多、偏少年可知: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80°N以南整個歐亞地區(qū)500 hPa位勢高度為負距平(圖11c),這種距平分布反映東亞上空的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強,利于冷空氣爆發(fā);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少年,除低緯地區(qū)外,500 hPa位勢高度距平合成場與偏多年近似相反,70°N以北為負距平,45~70°N、80~140°E為正距平(圖11d),這種距平分布反映東亞上空的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弱,不利于冷空氣爆發(fā)。

    圖11 1961—2010年多年平均的(a)和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平均的(b)500 hPa位勢高度場(單位:dagpm)以及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c)和偏少年(d)的500 hPa位勢高度距平合成場(單位:gpm)Fig.11 (a)Annual averag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from 1961 to 2010 and (b)averag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in the high cold air frequency years(units:dagpm).Composit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at 500 hPa in the (c)high and (d)low cold air frequency years(units:gpm)

    由圖12可見,冬半年的歐亞大陸中心受冷高壓控制,中心位于85~110°E、45~55°N。高壓前部有強的冷平流,后部為暖平流。在冷空氣頻次偏多年(圖13a、c),亞洲大陸冷高壓比正常年弱,同時中緯度歐亞地區(qū)的溫度比正常年偏低0.3~1.2 ℃;在冷空氣頻次偏少年(圖13b、d),亞洲大陸冷高壓比正常年強,中緯度歐亞地區(qū)的地面溫度比正常年略高。結(jié)合500 hPa位勢高度場(圖11)可見,當(dāng)歐亞大陸冷高壓比正常年強、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溫度比正常年低、500 hPa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強時,冷空氣沿槽后的西北氣流南下,冷空氣爆發(fā),對應(yīng)當(dāng)年冷空氣頻次偏多;當(dāng)歐亞大陸冷高壓比正常年弱、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溫度比正常年高、500 hPa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弱時,不利于冷空氣持續(xù)南下,對應(yīng)當(dāng)年冷空氣頻次偏少。

    圖12 1961—2010年多年平均的地面氣壓場(a;單位:hPa)和地面溫度場(b;單位:℃)Fig.12 Annual average surface (a)pressure(units:hPa) and (b)temperature(units:℃) fields from 1961 to 2010

    圖13 冷空氣活動頻次偏多年(a,c)和偏少年(b,d)地面氣壓距平合成場(a,b;單位:hPa)和地面溫度距平合成場(c,d;單位:℃)Fig.13 Composite surface (a,b)pressure anomalies(units:hPa)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units:℃) in the (a,c)high and (b,d)low cold air frequency years

    5結(jié)論

    1)我國單站冷空氣呈北多南少、北強南弱的分布特征。3個多頻次區(qū)分別位于新疆北部、錫林浩特附近以及吉林東部地區(qū);3個少頻次區(qū)分別位于四川盆地、云南西部以及華南地區(qū)。北方各站冷空氣頻次以11月、12月為多,南方各站冷空氣頻次以12月、1月為多。南方、北方地區(qū)平均降溫高于中部地區(qū),南方冷空氣持續(xù)時間長于北方。

    2)按冷空氣活動路徑,北方分成3個區(qū),該3區(qū)11月冷空氣頻次最多;南方以25°N為界,分成2個區(qū),該2區(qū)12月、1月冷空氣頻次最多。在年際尺度上,南方2個區(qū)冷空氣活動頻次呈減少趨勢,強度呈減弱趨勢。在年代際尺度上,1965—1975年5個區(qū)的冷空氣活動頻次均逐漸減少,1975年后各區(qū)頻次變化不同;5個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在20世紀(jì)60年代最強,60—80年代各區(qū)冷空氣活動強度均逐漸減弱,90年代起各區(qū)強度變化不相同。

    3)11月至次年3月,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逐月減少;北方冷空氣活動頻次在11月最多,在2月最少。在年際尺度上,1961—2010年全國性冷空氣頻次呈減少趨勢。在年代際尺度上,全國性冷空氣活動頻次在20世紀(jì)60年代和90年代顯著減少,北方冷空氣活動頻次變化不大。

    4)當(dāng)歐亞大陸地面冷高壓比正常年強、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溫度比正常年低、500 hPa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強時,對應(yīng)當(dāng)年冷空氣頻次偏多;當(dāng)歐亞大陸地面冷高壓比正常年弱、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溫度比正常年高、500 hPa東亞大槽比正常年弱時,對應(yīng)當(dāng)年冷空氣頻次偏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Chen T C,Huang W R,Yoon J.2004.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cold surge activity[J].J Climate,17(2):401-413.

    Ding T,Qian W H,Yan Z W.2009.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old surge events over China during 1960—2007[J].Atmos Oceanic Sci,2(6):339-344.

    Ding Y,Krishnamurti T N.1987.Heat budget of the Siberian high and the winter monsoon[J].Mon Wea Rev,115(10):2428-2449.

    丁一匯.1990.東亞冬季風(fēng)的統(tǒng)計研究[J].熱帶氣象,6(2):119-128.Ding Yihui.1990.A statistical study of winter monsoons in East Asia[J].J Trop Meteor,6(2):119-128.(in Chinese).

    丁一匯.2000.高等天氣學(xué)[M].北京:氣象出版社:328-330.Ding Yihui.1990.Advanced synoptic meteorology[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328-330.(in Chinese).

    高慶九,張榮,管兆勇.2012.近50 a來華北地區(qū)負積溫變化特征[J].大氣科學(xué)學(xué)報,35(4):448-457.Gao Qingjiu,Zhang Rong,Guan Zhaoyong.2012.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 in North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J].Trans Atmos Sci,35(4):448-457.(in Chinese).

    郭冬,孫照渤.2004.冬季北太平洋濤動異常與東亞冬季風(fēng)和我國天氣氣候的關(guān)系[J].南京氣象學(xué)院學(xué)報,27(4):461-470.Guo Dong,Sun Zhaobo.2004.Relationships of winter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anomalies with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J].J Nanjing Inst Meteor,27(4):461-470.(in Chinese).

    李峰,矯梅燕,丁一匯,等.2006.北極區(qū)近30年環(huán)流的變化及對中國強冷事件的影響[J].高原氣象,25(2):209-219.Li Feng,Jiao Meiyan,Ding Yihui,et al.2006.Climate change of Arctic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last 30 years and its effect on strong cold events in China[J].Plateau Meteorology,25(2):209-219.(in Chinese).

    李憲之.1955.東亞寒潮侵襲的研究[C]//中國近代科學(xué)論著叢刊——氣象學(xué)(1919~1949).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35-118.Li Xianzhi.1995.A study of cold waves in East Asia[C]//Offprint of scientific works in modern China—Meteorology(1919—1949).Beijing:Science Press:35-118.(in Chinese).

    李向紅,廖幕科,熊英明,等.2011.影響廣西的三次寒潮過程對比研究[J].氣象科學(xué),31(2):228-235.Li Xianghong,Liao Muke,Xiong Yingming,et al.2011.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old wave processes in Guangxi[J].J Meteor Sci,31(2):228-235.(in Chinese).

    Lim H,Chang C P.1981.A theory for mid-latitude forcing of tropical motions during winter monsoons[J].J Atmos Sci,38(11):2377-2392.

    劉傳鳳.1990.我國寒潮氣候評價[J].氣象,16(12):40-43.Liu Chuanfeng.1990.The climate assessment of cold waves in China[J].Meteor Mon,16(12):40-43.(in Chinese).

    錢維宏,張瑋瑋.2007.我國近46年來的寒潮時空變化與冬季增暖[J].大氣科學(xué),31(6):1266-1278.Qian Weihong,Zhang Weiwei.2007.Changes in cold wave events and warm winter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46 years[J].Chinese J Atmos Sci,31(6):1266-1278.(in Chinese).

    仇永康,李曉東,仇永炎.1992.我國冷空氣活動的特征及其與歐亞大陸積雪的關(guān)系[J].應(yīng)用氣象學(xué)報,3(2):235-241.Qiu Yongkang,Li Xiaodong,Qiu Yongyan.1992.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cold waves invaded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snow cover area ov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J].J Appl Meteor Sci,3(2):235-241.(in Chinese).

    任廣成,令聰婧,蔡開華.2009.華東冬季異常冷暖與大氣環(huán)流和海溫的關(guān)系[J].氣象科學(xué),29(6):775-780.Ren Guangcheng,Ling Congjing,Cai Kaihua.2009.The abnormally cold and warm winter in the east area of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and sea temperature[J].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29(6):775-780.(in Chinese).

    任金聲,王秀文.1992.冬半年冷空氣過程中期預(yù)報業(yè)務(wù)系統(tǒng)[J].氣象,22(1):33-37.Ren Jinsheng,Wang Xiuwen.1992.The medium-range forecasting system of cold air activities in winter season[J].Meteor Mon,22(1):33-37.(in Chinese).

    譚桂容,陳海山,孫照渤,等.2010.2008年1月中國低溫與北大西洋濤動和平流層的聯(lián)系[J].大氣科學(xué),34(1):175-183.Tan Guirong,Chen Haishan,Sun Zhaobo,et al.2010.Linkage of the cold event in January 2008 over China to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strat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J].Chinese J Atmos Sci,34(1):175-183.(in Chinese).

    唐衛(wèi)亞,孫照渤.2007.印度洋海溫異常與中國氣溫異常的可能聯(lián)系[J].南京氣象學(xué)院學(xué)報,30(5):667-673.Tang Weiya,Sun Zhaobo.2007.Effect of Indian ocean SSTA on China temperature anomaly[J].J Nanjing Inst Meteor,30(5):667-673.(in Chinese).

    陶詩言.1957.東亞冬季冷空氣活動的研究[C]//中央氣象局.短期預(yù)報手冊.Tao Shiyan.1957.A study of activities of cold airs in East Asian winter[C]//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Handbook of short-term forecast.(in Chinese).

    田秀霞,壽紹文.2013.2008年12月兩次強寒潮過程的等熵位渦分析[J].氣象科學(xué),33(1):102-108.Tian Xiuxia,Shou Shaowen.2013.Analysis of isentropic vorticity for two cold wave processes in Dec.2008[J].J Meteor Sci,33(1):102-108.(in Chinese).

    王遵婭,丁一匯.2006.近53年中國寒潮的變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大氣科學(xué),30(6):1068-1076.Wang Zunya,Ding Yihui.2006.Climate change of the cold wave frequency of China in the last 53 years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J].Chinese J Atmos Sci,30(6):1068-1076.(in Chinese).

    魏鳳英.1999.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預(yù)測技術(shù)[M].北京:氣象出版社:23-46.Wei Fengying.1999.Modern climatic statistical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technology[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3-46.(in Chinese).

    魏鳳英.2008.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寒潮災(zāi)害的變化特征[J].自然科學(xué)進展,18(3):289-295.Wei Fengying.2008.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 wav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global warming[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8(3):289-295.(in Chinese).

    武炳義,黃榮輝.1999.冬季北大西洋濤動極端異常變化與東亞冬季風(fēng).大氣科學(xué),23(6):641-651.Wu Bingyi,Huang Ronghui.1999.Effects of the extrem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on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Chinese J Atmos Sci,23(6):641-651.

    伍紅雨,杜堯東.2010.1961—2008年華南區(qū)域寒潮變化的氣候特征[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6(3):192-197.Wu Hongyu,Du Yaodong.2010.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waves in South China in the period 1961—2008[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6(3):192-197.(in Chinese).

    章基嘉,彭永清,王鼎良.1982.球諧函數(shù)展開在寒潮中期預(yù)報上的應(yīng)用[J].南京氣象學(xué)院學(xué)報,5(1):9-14.Zhang Jijia,Peng Yongqing,Wang Dingliang.1982.The application of Fourier and spherical harmonics to medium-range forecasting of cold waves[J].J Nanjing Inst Meteor,5(1):9-14.(in Chinese).

    張培忠,陳光明.1998.影響我國寒潮冷高壓的統(tǒng)計研究[J].氣象學(xué)報,57(4):493-505.Zhang Peizhong,Chen Guangming.1998.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ld wave high which influences on China[J].Acta Meteor Sinica,57(4):493-505.(in Chinese).

    張瑞桂.1988.一次寒潮中期過程的能量學(xué)分析[J].南京氣象學(xué)院學(xué)報,11(1):123-131.Zhang Ruigui.1988.An energetic analysis of a cold wave at its middle stage[J].J Nanjing Inst Meteor,11(1):123-131.(in Chinese).

    Zhang Y,Sperber K R,Boyle J S.1997.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Results from the 1979—1995 NCEP/NCAR reanalysis[J].Mon Wea Rev,125(10):2605-2619.

    張艷梅,張普宇,顧欣,等.2010.貴州高原寒潮災(zāi)害的氣候特征分析[J].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31(1):151-154.Zhang Yanmei,Zhang Puyu,Gu Xin,et al.2010.Analysis o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wave in Guizhou Plateau[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rology,31(1):151-154.(in Chinese).

    周長春,諶貴珣,師銳.2010.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況[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30(4):64-67.Zhou Changchun,Shen Guixun,Shi Rui.2010.Researches on cold wave and the profiles of cold wave in Sichuan basin[J].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30(4):64-67.(in Chinese).

    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2000.天氣學(xué)原理和方法[M].3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67-268.Zhu Qiangen,Lin Jinrui,Shou Shaowen,et al.2000.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ynoptic meteorology[M].3rd ed.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67-268.(in Chinese).

    (責(zé)任編輯:倪東鴻)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air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0

    ZHOU Lin1,2,SUN Zhao-bo1

    (1.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NUIST),Ministry of Education,Nanjing 210044,China; 2.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Ningbo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tation,Ningbo 31515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t 384 stations of China and the NCEP/NCAR daily reanalysis data from 1960 to 2010,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air activity in China.Results show that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cold air activity at single s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outhern China.Based on the invading routes of cold air,norther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areas,in which the most cold air activity occurs in November,and souther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wo areas by 25°N,in which more cold air occurs in December and January.On the interannual scale,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cold air activity decrease.On the interdecadal scale,the frequency variations of cold air activity in the five areas are inconsistent,while the intensity variations weaken from 1960s to 1980s.The frequency of nationwide cold air activity decreases in both 1960s and 1990s,while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northern cold air activity frequency is weak.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years,when Eurasia surface cold high pressure strengthens(weakens),surface temperature in most parts of China decreases(increases) and East Asia trough strengthens(weakens) at 500 hPa,the frequency of cold air acitivity is higher(lower) in the corresponding years.

    Key words:cold air activity;frequency;intensity;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oi:10.13878/j.cnki.dqkxxb.20130526002

    文章編號:1674-7097(2015)03-0342-12

    中圖分類號:P461

    文獻標(biāo)志碼:A

    通信作者:孫照渤,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為短期氣候預(yù)測,sunzb@nuist.edu.cn.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GYHY201306028);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41075070);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3CB430202);江蘇省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BK20131431);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xué)科建設(shè)工程資助項目(PAPD)

    收稿日期:2013-05-26;改回日期:2014-07-09

    周琳,孫照渤.2015.1961—2010年我國冷空氣的活動特征[J].大氣科學(xué)學(xué)報,38(3):342-353.doi:10.13878/j.cnki.dqkxxb.20130526002.

    Zhou Lin,Sun Zhao-bo.2015.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air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0[J].Trans Atmos Sci,38(3):342-353.(in Chinese).

    猜你喜歡
    強度
    《強度與環(huán)境》征稿簡則
    更 正
    中國棉花(2021年4期)2021-12-05 20:55:05
    低強度自密實混凝土在房建中的應(yīng)用
    基于ANSYS回轉(zhuǎn)窯強度分析
    重型機械(2019年3期)2019-08-27 00:58:50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基于土體吸應(yīng)力的強度折減法
    電場強度單個表達的比較
    濕強度與產(chǎn)品的可沖散性
    生活用紙(2016年5期)2017-01-19 07:36:12
    新老混凝土連接面抗剪強度研究
    地埋管絕熱措施下的換熱強度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天堂√8在线中文|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日产1卡2卡|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在线av| av电影中文网址| svipshipincom国产片|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av毛片视频| 精品福利观看| 一级毛片精品| 三级毛片av免费|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色视频综合|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不卡一级毛片|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美女大奶头视频|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91字幕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悠悠久久av|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禁无遮挡网站| 中国美女看黄片|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搞女人的毛片|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亚洲,欧美精品.|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亚洲全国av大片|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午夜免费激情av|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曰老女人黄片| 亚洲国产欧美网|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ponron亚洲|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亚洲全国av大片|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又大又爽又粗|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九九香蕉|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88av欧美|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宅男免费午夜|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禁无遮挡网站|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三级毛片av免费|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aaaaa片日本免费|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www.www免费av|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美国免费a级毛片|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免费看a级黄色片|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xxxwww97欧美| 久久伊人香网站| 男男h啪啪无遮挡|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天堂动漫精品|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国产av又大|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自线自在国产av|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svipshipincom国产片|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露出奶头的视频|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精品日产1卡2卡|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88av欧美|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av有码第一页|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窝窝影院91人妻|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亚洲激情在线av|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草综合色|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www.精华液|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午夜a级毛片|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夜夜爽天天搞|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青草久久国产|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俺也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香蕉久久夜色|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亚洲国产欧美网| av天堂在线播放|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91字幕亚洲|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av福利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精品福利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svipshipincom国产片| 久久香蕉精品热|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久久香蕉激情|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亚洲avbb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999精品在线视频|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午夜免费鲁丝| 自线自在国产av|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久久草成人影院|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亚洲熟女毛片儿|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色哟哟哟哟哟哟|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亚洲自拍偷在线| 色播亚洲综合网|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图片 自拍|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欧美网|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色综合婷婷激情|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久久人妻av系列| 老司机福利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亚洲 国产 在线| 色播亚洲综合网|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丁香欧美五月|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久久中文看片网|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香蕉久久夜色|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午夜影院日韩av|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av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www.自偷自拍.com|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97碰自拍视频|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身体一侧抽搐|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啦啦啦免费观看视频1|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91成人精品电影|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三级毛片av免费|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亚洲全国av大片|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ponron亚洲|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国产成人欧美|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老司机福利观看|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午夜免费鲁丝|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国产高清videossex| 亚洲,欧美精品.|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露出奶头的视频|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