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安徽建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1)
解構中國畫的意象造型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表現
徐慧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意象造型是一種表達作者的主觀思想和情感的造型藝術,是神與物游、物我兩忘的主客觀結合的產物,體現著中國畫“不似之似”的美學特征.意象造型的法則一直是傳統中國畫的主流,是東方造型藝術中意象思維模式的代表.作為設計藝術中的一種創(chuàng)意方法,意象造型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演釋已遠遠超越了視域所能見的客觀物象而向主觀本體的心靈深處無限延伸.
關鍵詞:中國畫;意象造型;平面設計
有人用超寫實的手法畫葡萄,描繪得細膩逼真,真實得令人垂涎三尺,但就如同攝影圖片,并不能像徐渭的葡萄那樣令人難忘和感動.究其原因,前者是在模仿和重復對象,機械地再現自然,僅局限于表面如實的刻畫而遮蔽了對象之神和主觀之意;而后者是對客觀物象經過變形、提煉、概括而成的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用極強的概括性、簡練性的線條來表現物象,用奔放淋漓的筆墨來描繪對象,強烈追求客觀物象的自我表現意識,其中蘊含了畫家對客觀物象內在精神的深刻把握,體現了中國畫注重主觀表現和精神內涵的藝術思想.
“當一片葉子使你落淚時,它已經不是一片葉子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月出驚山鳥”,那驚飛的不僅是鳥,還有詩人的心.中國畫作中的每一個形,一根線,一片色,一塊墨都是經過心靈過濾后而生發(fā)的情感符號.中國古代的畫家,即使是畫一個草蟲,一塊石頭,幾根竹子,幾只水鳥,都要表現出整個宇宙的盎然生機.
鄭板橋在其畫論里提出的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眼中之竹又不是手中之竹的說法從另一側面肯定了立意的重要性,將“眼中之竹”的客觀物象變成“胸中之竹”是觀物取象的結果,而將“胸中之竹”轉變?yōu)椤笆种兄瘛眲t是立象盡意的結果.
石濤曰“畫者從于心者也”.即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雖已客觀物象為依據,但不是被動機械地模擬對象,而是在視覺、想象、情感的理性綜合作用下融凝于理智,最終表達出理性造型的思維觀念.意象造型即是一種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思的造型藝術,是神與物游、物我兩忘的主客觀結合的產物,體現著中國畫“不似之似”的美學特征.所謂意象造型,指的是主體與客體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體現在中國畫繪畫過程中的一種造型方式,是一種主客觀結合的造型方法.“意”是指審美觀照和創(chuàng)作構思時的感受、意味、情思;“象”是指蘊含著主觀思想感情的經過藝術加工改造后的形象.具體來說,就是畫家對自然界的客觀物象以“意”取“象”,融入畫家本人主觀構想的需要,經過理想化的加工、夸張變形后根據自然物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一種造型方式.
意象造型的核心是既尊重客觀物象的外在面貌,又不被其外貌所束縛,是在對客觀物象形神兼?zhèn)涞目傮w把握中尋求自身審美情趣傳達的形式表現,是畫家通過對客觀物象的觀察、認識后,舍棄了許多表面的、非本質的、次要的形象要素,經過主觀概括、提煉、取舍、加工所寄予的情感、意念及精神價值取向在造型過程中物化后的成果.
意象造型在傳統繪畫中的規(guī)跡隨處可見,浪漫主義的意象追求是我國傳統的美學觀和思維模式的體現.例如,文人墨客對自然界中的花草梅、蘭、竹、菊傾注以情感,化為憂傷喜樂而雕琢成“四君子”的形象.被譽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也正是文人們見其三者傲然于嚴冬,不懼風雪,卓然不群,于是賦予其人格精神而寓之物外的表現.傳統繪畫中常表現的荷花題材,畫家多取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正直,或取“和”的諧音,和諧、和美、以和為貴之意.再如,牡丹因其雍容華貴的豐姿被文人們視為大富大貴的象征,藤蘿又多取其“同樂”之諧音而為畫作題識寓意,喜鵲立于梅上即是喜上眉梢之意,將牡丹配上蝴蝶與貓是富貴的象征,凡此等等,傳統繪畫中的意象造型比比皆是.
中國畫的意象造型在現代平面藝術設計中,表現為不滿足于對客觀物象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全面深刻理解客觀物象的基礎上進行主觀思考,其中主觀認識以及情感的滲透所占的比例遠遠超出了客觀物象,從而達到抒情表意的目的.
平面設計中的意象造型主要體現在圖形表現方面,經常運用意象造型的創(chuàng)造理念和方法來表現圖形.圖形中的意象是設計師對客觀物象深刻理解后產生了主觀想象,是由設計師與解讀者的想象力和情感意蘊所共生的一個再造圖形空間,是主觀思維和客體思維互相聯系和滲透的思維創(chuàng)意過程,其中意象造型的演繹已經遠遠超越了視域所能見的客觀物象而向主體的心靈深處無限延伸.正因為這些藝術圖形蘊含著意象得以產生的傳統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代碼,這就要求在解讀圖形時須對圖形的本體含義及其表現意義進行破譯,通過視域所觀與心中所想來正確解讀圖形的意象空間.
在傳統藝術中,先輩們曾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自然界的客觀物象加以抽象地概括與提煉,融意象的境界和宇宙的虛空為一體.如在青銅器、漆器、陶器等器物中,其形體意象如夔龍紋、鳳紋、鳥紋、饕餮紋、虎、象、魚等紋飾的意象布設,就是對自然物象的美化和神化.意象布設時常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來寄予客觀物象一定的情感和愿望.諸如“喜鵲登梅”、“龍鳳呈祥”、“松鶴延年”等象征著廣大勞動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這些造型形象經常被當代一些慧眼獨到的設計師應用于包裝的外觀設計上,既彰顯出了地域民族特色,又順應了人們對吉祥、幸福的追求.
圖1《春江水暖鴨先知》
意象造型作為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一種重要的造型方式,作為設計藝術中的一種創(chuàng)意方法,在現代平面設計的諸多領域,如圖形設計、標志設計、招貼設計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和廣泛的運用.意象圖形的生發(fā)性越強,所表現出的張力就越大,其意象思維的空間也越廣闊.為此,我亦做了一些前沿性的嘗試探索,諸如我設計的招貼作品《春江水暖鴨先知》,將傳統水墨元素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其中以橫向的墨線與彩點為背景來暗示春江的形象,以篆書的筆法描繪出“水暖鴨先知”,“水暖”二字構成了岸邊柳樹的抽象形象,將“鴨”的偏旁部首進行拉伸,形成了正在戲水的雛鴨形象,而“先知”的字體通過斜線與曲線的運用構成了一個在岸邊放鴨人的形象.整幅作品運用筆墨的變化尋找一種更接近于象形文字的圖示語言,趨向于繪畫性而又不同于傳統繪畫,是作者對傳統水墨藝術的意蘊與精髓深刻把握后在平面設計中的意象表現(見圖1).
系列招貼作品《東方智慧》中,其中這件作品以率真、粗放的寫意性筆法將中國花鳥畫中博物、清供這一題材的靜物畫運用簡約的點、線、面構成方式直覺呈現.畫面右端的蘭花通過柔美的線條交錯疊加,形成了向畫面四周伸展的張力;左邊的瓷盤以粗放的線條來表現,宛如“六”字;“上善若水”四字豎細橫粗,與畫面中粗細線條形成調和;畫面融敦實、穩(wěn)重與輕盈、飄逸的線條為一體,畫面上方大面積的留白,傳達出幽雅、空靈的意境,體味到象外之象,畫外之畫,在有限的空間中體會無限的意蘊(見圖2).
圖2《東方智慧》
中國畫對現代平面設計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它為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平面設計提供了一種思路.它對于現代平面設計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提供了如經營位置、散點透視、虛實疏密、計白當黑、筆墨程式等形式和表現手法上的借鑒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我們解釋了中國人對圖形和構成的審美方式以及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內蘊性的氣韻、意境、修養(yǎng)、意象等美學價值.意象造型的方法源于意象思維,作為設計藝術中的一種創(chuàng)意方法,設計師為了給欣賞者留有足夠的想象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對圖形中形象的表現是非完形的,讓觀者在圖形有限的符號中體會無限的意象空間,體會“言外之意”,想象“象外之象”.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3〕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