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剛
山西文保面臨資金與人才的雙重困惑。
2012年6月,曲沃縣曾召開山西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座談會。會上,山西省文物局總工程師黃繼忠說,“山西有27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建立專門保護機構的單位僅有290處,大量未建立保護機構的單位,面臨自然損壞、人為破壞和火災等諸多危險,安全狀況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shù)卣畬ξ奈锉Wo認識還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受人員編制和經(jīng)費條件的限制,保護機構設置等歷史欠賬太多?!?/p>
“山西古建筑有28027座,而文保經(jīng)費每年只夠修繕20處。” 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guī)處處長許高哲說。
山西文物系統(tǒng)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用“形勢嚴峻”來形容山西文保工作——119個縣中,只有40多個縣將文物保護經(jīng)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近千座國保和省保單位尚有60%以上亟待維修保護;文物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只覆蓋271處國保單位和107段古長城,大量市保、縣保單位及非文保單位的古建筑無從顧及。
工人在修繕山西五臺山景區(qū)一處古建筑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十一五”期間,國家、省兩級為山西文物保護投入11.05億元。這筆錢讓一批有重要價值、重大影響的文物保護工程和保護性設施建設得以進行——平遙城墻搶險加固;五臺山佛光寺修繕保護;云岡石窟巖體加固和五華洞窟檐建設;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屋面養(yǎng)護等。
相較于國保、省保文物,縣保、市保古建筑就沒那么幸運了。有知情人說,縣保、市保古建筑很難獲得經(jīng)費支持,“我國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文物保護體制,市級、縣級文物的經(jīng)費主要由市、縣財政自己承擔,而山西多數(shù)縣市的財政是‘吃飯財政,無力承擔文保費用。”
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常嗣新告訴本刊記者,中國73%的地面古建筑在山西,這些古建筑多為縣保、市保文物,其中絕大部分“得不到維護”。
太原市清徐縣有一座城隍廟,論結構當屬“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筑”,但受損嚴重?!俺勤驈R建在鹽堿地上,石柱都被侵蝕殆盡,要保護它必須先解決鹽堿地問題?!背K眯抡f,“但是,解決鹽堿地問題至少要幾千萬元,當?shù)卣灸貌怀觥!?/p>
至今,城隍廟這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扔在鹽堿地里,“省級文物尚且如此,其他文物的境遇可想而知。”
另外,古建筑保護人才、技術也嚴重匱乏——山西古建筑多達28000余處,“很多需要維修”,而山西有資質(zhì)承擔古建維護的施工單位共10余家,其中只有4家有甲級資質(zhì)。
雖然人才技術匱乏,但靠文保工程生存的隊伍并不少,“2007年開始,山西文物維修保護工程一直采取招投標,明面上施工隊都有資質(zhì),但多數(shù)‘有水分?!庇兄槿烁嬖V本刊記者,“很多不懂行的人參與古建筑維修工程,他們違背規(guī)律和傳統(tǒng)工藝施工,這些所謂的保護實際也是一種破壞?!?/p>
由于缺乏資金,古建筑看護人員同樣缺乏,很多地方只能將古建筑交由所在村的村干部照顧,“疏于管理,古建筑構件失竊速度非????!鄙轿鞔髮W城市設計學院教授霍耀中說,“碾子、拴馬樁被竊賊盯上,沒幾天就消失了?!?/p>
常嗣新對于古建筑構件失竊有更為直接的感觸,2011年,他前往山西平遙縣查看一座奶奶廟,“廟旁大槐樹上掛著口鐘,我當時看,鐘是明代的,上面鑄有金剛經(jīng)?!背K眯禄貞?,“當時周圍只有4個人,我隨口說,這口鐘太有價值了,一定要保護好?!辈涣?,次日一大早,村里領導打來電話,“鐘沒了”。
曲沃縣文物局原局長孫永和并不避諱古建筑認領的利與弊:好處是政府沒掏一分錢,文物修繕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提高,企業(yè)家有了新的社會地位和公眾形象;弊端在于,沿用古建筑傳統(tǒng)功能,認領者的投資收益太慢,古建筑安全風險大,認領人沒有或不具備安全管理經(jīng)驗及力量,認領古建筑后的繼承問題該如何解決。
孫永和堅稱,自己推行的古建筑認領是成功的,起碼“6處認領古建筑舊貌換新顏”。
“廟在村里很神圣,政府出面組織企業(yè)家修繕廟宇,凝聚人心,辦的是正事?!睂O永和說,“以前,大家覺得企業(yè)家是土豪,為富不仁,通過這個認領,企業(yè)家形象在群眾中樹立起來了?!?/p>
孫永和覺得,古建筑認領給掏錢的企業(yè)家?guī)砟蠛锰?。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趙金有是當?shù)匾患诣T造企業(yè)掌門人,該企業(yè)生產(chǎn)的鑄管主要銷往法、德等歐洲國家。曾有一個德國客商前往趙金有的企業(yè)考察,期間參觀了趙金有認領并投資180萬元修繕的神泉皇帝廟,“那個客商說,趙金有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合同就簽了。”
其實,修繕后的古建筑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老百姓可以在廟里拜佛;利用場地搞活動,跳健身舞;廟會期間演幾場戲?!熬褪亲錾剖?,為社會作貢獻,不是靠這個謀利。”席為民說。
李水河認為,就目前的情況看,認領人只是“花錢賺吆喝”,他覺得應該讓認領人得到切實的回報,“才會有更多企業(yè)家愿意認領古建筑”。
他告訴本刊記者,在認領期限30年之內(nèi),認領人絕對“收不回成本”,怎么回報?2014年,國家文物局派人前往曲沃調(diào)研,“我們提建議,做慈善可以抵扣稅款,古建筑認領是否可以仿效?”
2014年8月5日,工人在修復山西芮城永樂宮三清殿屋頂
2015年起,曲沃文物局準備再將30多處有價值的古建筑進行社會認領,目前“具體細節(jié)尚未敲定?!毕癁槊裾f。
目前,在山西,古建筑認領并非曲沃一縣,運城、呂梁等地的個別縣也在嘗試古建筑認領,“都是在探索,山西省文物局贊成這種做法。”許高哲說,“山西古建筑分布面積大,數(shù)量多,單一靠政府維護肯定不行,還是要借助社會力量?!?h3>首個省級“古建筑認領”法規(guī)即將出臺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并未在全省范圍內(nèi)大面積推行古建筑認領,對此,許高哲表示“其中有好多問題”——原本該修舊如舊,為何古建筑修完后和新的一樣?修繕后的古建筑在利用上是否會出現(xiàn)問題?沒有效益認領人是否繼續(xù)投資?
許高哲說,山西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熱度在不斷升溫,但是,由于沒有法律依據(jù),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領域的渠道依然不暢,對于一些民間認領、保護和修繕工作也缺乏強有力的法律規(guī)定和監(jiān)管。
許高哲告訴本刊記者,山西官方擬將核心、精華的古建筑保護起來,“準備把省保以下的文物全部放開,借助社會力量來維護?!睋?jù)許高哲介紹,山西省政府已將《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古建筑保護利用條例》列入山西地方立法五年規(guī)劃,預計2015年將出臺我國首個省級“古建筑認領”法規(guī)。
據(jù)許高哲講,該條例擬通過減免稅收和開發(fā)利用等優(yōu)惠政策,鼓勵、吸引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領域,解決國保、省保單位古建筑外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的保護利用問題,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新體制。
對于社會力量認領古建筑后的用途,法規(guī)將規(guī)定,修繕好的古建筑只能用于公益性的活動。比如說可以開辦成圖書館、村民的文化活動室、村史教育館,以及農(nóng)村的旅游景點,但不得作為私人會所經(jīng)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