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琨
轉眼間,2014年已走過了四分之三。隨著金秋第17屆亞運會在韓國仁川舉行,本年度的國內體育收藏熱潮也將慢慢恢復平靜。可以說,對于一位體育收藏迷來說,今年是充滿機遇與驚喜的一年,而筆者作為奧林匹克收藏愛好者的一員,感覺今年這一群體的發(fā)展有三個可喜之處。
首先是體育收藏者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更多的國人接觸到了體育(奧運)類的收藏品,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收藏的行列中來。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首次有一定規(guī)模的體育收藏愛好者們走出國門,來到英國倫敦進行體育(奧運)類收藏品的交換與買賣。
而今年,這種情況更加突出。今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和仁川亞運會之前,體育收藏者們已通過論壇和微信群的方式,提早地相互邀約,共同前往。大家還分享辦理簽證、交通以及住宿等信息。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國際淘寶戰(zhàn)隊”。就連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巴西,都有不少狂熱的足球類收藏者們“飛”了過去。
同時,賽事與收藏結合更為緊密。2014年的四大賽分別是2月的索契冬奧會、6月至7月的巴西世界杯、8月的南京青奧會以及9月到10月的仁川亞運會。這四大銜接緊密的賽事,著實讓相關收藏品火了起來。早在賽事開始前很久,國內已經開始發(fā)售相關的紀念品和收藏品。不管是不是在我國舉辦,但藏品卻是“一個都不能少”。索契冬奧會的紀念鈔、巴西世界杯的紀念銀章等等,受到了收藏者們的追捧。
還有就是“新鮮血液”注入體育收藏群體不容小覷。體育收藏群體,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存在一個缺乏“新鮮血液”,也就是青少年加入的問題。因為現在的青少年很少有機會能夠真正接觸到體育類收藏。但今年隨著賽事的舉行,各大組委會都呼吁讓更多的青少年加入進來,因此,這也就給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接觸體育收藏、愛上體育收藏。青少年們通過時尚的通信和交流媒介,將體育收藏的概念重新詮釋,也讓他們身邊的小伙伴們喜歡上了收藏。南京青奧會期間的徽章交換的熱潮,就足以說明這點。
從我個人的感受而言,2014年的體育收藏,給了我很多歡樂,讓我有機會與這么多題材的收藏品接觸。我相信,中國的體育收藏愛好者們也是大獲“豐收”。期待將要到來的2015年,這種熱潮能夠延續(xù)下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