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謝凱
在蘇州私人園林建造史中斷百年之后,重開當代蘇州園林營造之風的人,不是某位建筑學家或園林學家,而是金石篆刻家蔡廷輝。
清晨,泡上一壺自家產(chǎn)的碧螺春,蔡廷輝一手拿著牙刷,一手拿著剪刀開始在他的“醉石居”里閑庭信步。他邊刷牙邊四處查看園中樹木的長勢,看到哪棵樹的枝丫長得不好,就停下來仔細修剪一番,直到滿意后再繼續(xù)沿花徑漫步。對蔡廷輝來說,用一個多小時來刷牙是一件挺正常的事,這個習慣從他開始造園就一直保持著。
大背頭,兩頰花白,一口吳儂軟語,身為蘇州國畫院副院長和著名金石篆刻家的蔡廷輝,近年來卻對造園情有獨鐘,并親力親為建造了“翠園”、“醉石山莊”、“醉石居”幾座私人園林。其中,翠園更被譽為“解放后個人出資建造的第一座私家園林”,開當代蘇州造園之風。
勿以園小而不為
建造一座帶有亭臺水榭的精致園林,是江南歷代文人雅士的夢想。文人造園,為求“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美,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這一點,從走進蔡廷輝的“醉石居”開始,便深有體會。
“醉石居”位于蘇州古城墻畔的百花洲,是一座玲瓏雅致的古典小花園。走進去,會發(fā)現(xiàn)園子雖小,卻得蘇州園林的建造精髓:善植林木,使景觀錯落有致;巧設(shè)石障,使曲徑步步通幽。園中景觀被巧妙地分為三層:一層是水景,池中鴛鴦戲水,魚鱗爍現(xiàn);二層是由黃石所造的假山和洞穴,峰石突兀,于渾厚中見空靈;三層是亭臺樓閣和各種花草樹木,兩者相互借景,渾然一體。雖然園子只有200多平方米,游完卻足足要花了一個多小時。
“別看我這園林名為醉石居,其實在園子里,植物才是最重要的!”蔡廷輝說,園林的本質(zhì)是人類對自然界生態(tài)的模擬,而植物恰是自然界生態(tài)鏈的基礎(chǔ)。有了植物,整個園林才有生機,園林風水才能得到滋養(yǎng)?!按騻€比方來說,園林里庭院的窗戶最好開在南邊,窗戶前一定要種落葉植物。像我這窗前就植了一株紅楓,紅楓后種了一株臘梅。春賞嫩葉鵝黃,夏沐習習涼風,秋看一窗紅葉,冬觀樹影婆娑,還可聞梅花幽香!”蔡廷輝不無得意地說。
說話的間隙,一只鳥兒落在只剩下兀枝的楓樹上吱吱叫起來,引來不少同伴。蔡廷輝會心一笑,說:“我得給這幫家伙準備下午茶了?!闭f罷,從陶罐中取出小米一把、黃豆若干置于假山頂上,鳥兒隨后而至,歡快啄食。
蔡廷輝指著房梁上懸掛的鳥籠說:“以前我用鳥籠養(yǎng)鳥,看鳥兒在籠子里成天上躥下跳、焦躁不安,我心里也難受,如今我的園林就是沒有圍欄的鳥籠,看它們生活得多自在!”像這樣的“鳥籠”,蔡廷輝已有四個。而以園林為鳥籠的淵源,要追溯到他建造的第二個私家園林——翠園。
園子剛建好不久,就有一只翠鳥飛入園中參觀——它看中了池中的金魚。蔡廷輝心情大好,不僅給園子取名為翠園,還決定放掉鳥籠中所養(yǎng)的鳥兒,不再養(yǎng)家鳥,改為吸引野鳥。
“我們這些蝸居的城里人就像籠子里的鳥兒,對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充滿向往,甚至有人不惜花巨資到鄉(xiāng)下買地建房。其實,只要有一顆造園之心,彈丸之地也可享園林之趣。”蔡廷輝說。
從金石到園林
然而,對蔡廷輝來說,造園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
蔡廷輝幼時生活在蘇州一座典型的深宅大院中,父親是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謹士。他自幼隨父學金石,受濃郁吳文化的影響,漸漸喜歡上有“凝固的詩、立體的畫”之譽的蘇州園林。上世紀80年代,剛剛分配到蘇州國畫院工作的他恰好有了一次難得的造園機會——參與修復(fù)古城慶元坊內(nèi)的聽楓園,負責疊山和理水。這一次經(jīng)歷讓蔡廷輝積累了寶貴的造園經(jīng)驗,也讓他對蘇州造園藝術(shù)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體驗。十多年后,他終于有機會建造自己的園林。
既是金石篆刻家造園,自然要將刻刀下的藝術(shù)融入園林里?!疤K州園林雖然很多,但純粹意義上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園林尚無先例?!笔聦嵣希缭诮ㄔ齑鋱@時,蔡廷輝就嘗試著將金石藝術(shù)用于造園之中,他別出心裁地在靜謐的回廊壁上精心刻繪了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吳門四家”的山水畫。由于石刻不易展現(xiàn)變化豐富、意境深遠的畫意,非金石名家而不能為,因而蔡廷輝以刀代筆的作品十分罕見,翠園的回廊也因此成為蘇州園林中的別樣景觀。
如果說翠園的回廊是蔡廷輝打造石刻園林的一次“實驗”,那么,當他多年后建造醉石山莊時,則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
醉石山莊位于蘇州東山,占地近30畝,這讓蔡廷輝有更大的空間去施展造園功夫。園子里光是黃石就用了15000多噸,用石頭疊造的小溪落差高達16米,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隨處可見蔡廷輝的石刻作品,其中,唐寅的《吳門避暑》最引人注目,這處面積達70多平方米的大型摩崖石刻被刻畫在清泉流經(jīng)的崖壁上,氣勢雄渾,在蘇州園林中絕無僅有。
按照蔡廷輝的設(shè)想,在他的下半生中,還要精選古人描寫東山人文風景的200首詩鐫刻在園林里的石崖上。“既傳承了吳文化,又是蘇州園林的創(chuàng)新?!辈掏⑤x說,蘇州的幾個園林中,拙政園講究大布局,空間的留白和池塘的分割做得最好;留園比較精細,注重亭臺樓閣的細節(jié);而網(wǎng)師園注重鐘秀,是小園林的代表……“醉石山莊以‘石開場,以‘園為題,以‘刻為中心,它的風格和這些園林都不一樣?!?/p>
重釋造園之道
“亂世毀園,盛世造園?!比缃瘢硇挠谠靾@的蔡廷輝絲毫沒有曲高和寡的寂寞與孤獨,因為在蘇州與他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除了蔡廷輝的幾所私人園林外,畫家葉放的“南石皮記”,企業(yè)家陳金根的“靜思園”等知名的私人園林也相繼出現(xiàn),另有一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也加入到造園行列。在蘇州園林建造史中斷百年之后,蘇州正掀起新一輪的造園熱。
不過,只有蔡廷輝才敢說:“我的園子跟我一樣,就姓蔡?!?/p>
蔡廷輝只是一名金石篆刻家,并沒有滾滾財源,因而不能像其他私家園林主那樣只管掏錢就可坐享其成。蔡廷輝造園,園林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處水景,每一棵樹的布置,都要親自設(shè)計和安排。凡事親力親為,讓蔡廷輝在造園過程中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而這“想法”,就是他探索多年的當代園林營造之道。
園林營造首先面臨如何“仿古”的問題。在蔡廷輝看來,讓一座園林看起來古意盎然的最好辦法莫過于多種老樹,這與當前蘇州一些私家園林一味加入亭臺樓閣、仿古石凳、雕梁畫棟的做法大為不同?!斑@些東西要不要?肯定要,但它們終究只是一些‘古典符號,適當點綴即可,如果過多就成了道具,盡顯人工痕跡,成為造園的大忌。”
古代造園之人,多為退隱的官宦和有錢的文人,園主多少都有壯志未酬、反省人生、與世無爭等“灰色”心情。對他們來說,園林的功能主要在于寄托情懷和凈化心靈,所以他們在造園時將園林區(qū)和住宅區(qū)明顯隔離,使其成為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片天地。而蔡廷輝造園,則將園林區(qū)和住宅區(qū)完全融和,做到“宅園合一”,使其可賞、可游、可居,盡享園林的山水之樂。
“我的每一座園林都是一個適宜生活的地方?!遍e來,蔡廷輝喜歡喂一喂?jié)M池錦鯉,澆一澆新移來的五針松,或者邀朋友嘗嘗枝頭剛熟的水果。這樣的生活,很閑適,充滿地道的蘇州味道。所謂造園之道,在蔡廷輝看來,不過是建一個自己喜歡的家。
或許,蔡廷輝熱衷于造園,他所貪戀的意趣就在于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