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靜
“貓頭鷹”的下場
■張肖靜
作為一本永不褪色的紅色經(jīng)典,在過去數(shù)十年里,長篇小說《紅巖》不僅擁有大量的讀者,也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都t巖》成功地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形象,比如江雪琴、許云峰、小蘿卜頭等,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自己對信仰的忠誠。與此同時,讀者也記住了那些特務(wù)的罪惡嘴臉,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一個叫“貓頭鷹”的特務(wù)?!都t巖》并未交代這些罪行累累的特務(wù)的下場,但是,歷史不會忘記對他們的審判。
筆者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進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時候,一份《四川省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布告》(簡稱布告)進入了視野。該布告長108cm,寬78.8cm,是1958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原重慶市博物館)胡人朝同志從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征集而來,是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楊進興的審判。
楊進興,何許人也?他與《紅巖》又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
原來,楊進興就是《紅巖》中“貓頭鷹”的人物原型之一,時任白公館看守所看守長。根據(jù)布告內(nèi)容得知,楊進興于1940年參加軍統(tǒng)特務(wù)組織并接受專門特務(wù)訓(xùn)練。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軍統(tǒng)局充當特務(wù)人員、行動組員以及特務(wù)頭子戴笠的便衣警衛(wèi)、侍從副官。1945年至重慶解放,他在白公館任行動員、看守員、看守長,一貫窮兇極惡地殘害革命志士,使用老虎凳、內(nèi)包銅絲的皮鞭和灌辣椒水等殘忍手段,折磨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烈士。
▲《四川省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布告》
1946年10月,楊進興親手殺害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省委委員車耀先同志后,以汽油、木柴焚尸滅跡。1947年,楊進興殺害了尚承文等3名烈士。1949年他參加了毛人鳳、周養(yǎng)浩等召開的密謀殺害楊虎城將軍等一系列行動,并獻策用短刀刺腰、用帕子蒙塞嘴喉。當楊虎城從貴州息烽監(jiān)獄押到重慶后,他伙同特務(wù)熊祥等人用匕首將楊虎城及其子、楊虎城之秘書宋綺云夫婦及其孩子(《紅巖》中小蘿卜頭的原型)暗殺于“中美合作所”的密室內(nèi)。因其屠殺革命志士有“功”,曾得到毛人鳳的“嘉獎”。重慶解放前夕,楊進興又成為“11·27”大屠殺的主要兇手。
細看布告的時間,筆者發(fā)現(xiàn)審判時間是1958年5月16日。一個手段如此殘忍、犯下累累罪行的劊子手,為何逍遙法外多年?為何直到1958年才被審判的呢?
與該布告同時征集而來的,還有楊進興偽裝貧農(nóng)時穿的上衣,布質(zhì),淺藍色,已破舊。這件文物和布告中描述的“南充青居鄉(xiāng)”“化名楊大發(fā)”“冒充貧農(nóng)”幾個詞匯,解釋了楊進興遲遲未被抓捕歸案的原因。
▲楊進興偽裝貧農(nóng)時穿的上衣
重慶解放前夕,楊進興攜槍逃往成都,并接受特務(wù)頭子徐遠舉發(fā)給的活動經(jīng)費,企圖到華鎣山與解放軍對抗。因解放軍進軍神速,他看形勢不對,又潛逃至四川南充。
1949年12月11日,在南充到岳池的路上,楊進興遇到南充青居鄉(xiāng)抬滑竿的滕明清、滕明遠、胡德清3人。楊進興請他們抬老婆和孩子到永安場,一路上,楊進興與他們套近乎,打聽附近的風(fēng)土人情。來到永安場,由于當?shù)匾黄靵y,連吃的東西都買不到。善良的滕明清說可以先去他家吃飯。楊進興趁機哄騙滕明遠,假稱自己叫“楊大發(fā)”,廣安縣代市場人,6歲父母雙亡,跟隨叔父楊濟生到浙江做小本生意。后來,到重慶做水果生意,與田俊芳結(jié)婚后又到了成都。近來成都兵荒馬亂,全家想回老家種莊稼,不料在路上,兩只箱子遭搶。楊進興巧舌如簧,說到“傷心”處,他與田俊芳痛哭流涕,并希望滕明遠能讓他們同去,暫時落腳。見楊進興說得如此可憐,滕明遠同意了。第二日,楊進興出錢在滕明遠家里擺了酒席,邀請當?shù)氐谋iL、甲長和鄰居作客。席間,楊進興又含淚說了自己的經(jīng)歷。眾人見這個一米八左右的男人傷心的樣子,都心生憐憫,同意楊進興暫時留下來。楊進興就這樣化名“楊大發(fā)”,留在了青居鄉(xiāng)。
以后,“楊大發(fā)”租用滕明遠的土地謀生,也跟隨滕明遠去抬滑竿。土地改革時期,“楊大發(fā)”被劃分為貧農(nóng),分得土地和房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干活積極,總是挑最重的活兒干,修路運土石多次把扁擔繩擔斷。平時,村里的人需要幫助,他總是馬上過去幫忙。他和田俊芳帶頭參加村里的掃盲夜校,短短的時間內(nèi),識字300多個。凡是認識“楊大發(fā)”的人,無不說他是個好貧農(nóng)。鑒于“楊大發(fā)”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他還被選為農(nóng)業(yè)互助組的組長。
1953年8月全國普選,南充縣在青居鄉(xiāng)進行普選試點,“楊大發(fā)”的選舉資格審查引起了相關(guān)人員的注意?!皸畲蟀l(fā)”自稱廣安縣代市場人,工作人員發(fā)函廣安縣,卻得知“查無此人”。平時,“楊大發(fā)”也暴露出令人生疑的種種蛛絲馬跡:第一、“楊大發(fā)”自稱廣安縣人,但說話卻帶有濃濃的浙江口音;第二、他自稱貧農(nóng),但是剛來的時候皮膚白皙,手也沒有繭子,走路昂首闊步,完全不像農(nóng)民;第三、他們夫妻自稱是文盲,但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識字多達300多個。恰值此時,南充公安局得到情報,稱有一批特務(wù)潛伏在華鎣山附近。根據(jù)“楊大發(fā)”的種種異常表現(xiàn),工作組派人到青居鄉(xiāng)駐扎,進行偵查。
▲公審楊進興
隨著工作人員深入地調(diào)查,這個奇怪的貧農(nóng)漸漸露出了狐貍尾巴。
滕明清回憶初次見“楊大發(fā)”,他身穿黃色呢子大褂,手上戴著高級手表。田俊芳燙著卷發(fā),很洋氣,夫妻二人完全不像農(nóng)民。鄰居也回憶,雖說“楊大發(fā)”是貧農(nóng),但是他家的伙食比一般人好很多。村民又提供了一條新的線索,有一次,田俊芳和“楊大發(fā)”吵架,他一直打罵田俊芳,田俊芳說了一句:“你以前那個事情是不敢見天的,一旦說出來,你敢不敢到村子里坦白,現(xiàn)在共產(chǎn)黨到處在抓特務(wù)。”“楊大發(fā)”立刻一聲不吭,不敢再和老婆爭吵。同時,工作人員在整理檢舉資料時,發(fā)現(xiàn)滕志遠的一份材料上稱,“楊大發(fā)”曾在“五五暴動”后,告訴他“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馬上就要爆發(fā)了,國民黨要回來重坐天下?!?/p>
種種跡象表明,“楊大發(fā)”很有可能就是揣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潛伏在青居鄉(xiāng)的特務(wù)。“楊大發(fā)”到底是誰?如果是化名潛伏,他的真名到底是什么?這些疑問成為公安機關(guān)進一步偵查的方向。當以“楊大發(fā)”為線索的調(diào)查陷入僵局之后,公安機關(guān)又以田俊芳為突破點,從她的出生地展開調(diào)查。經(jīng)過抽絲剝繭的梳理,發(fā)現(xiàn)田俊芳在重慶嫁給了一個叫楊進興的人,并且楊進興曾在大溪溝國民政府工作。
如此以來,工作組初步確認“楊大發(fā)”就是楊進興,是殺害眾多革命烈士的劊子手。但是公安機關(guān)需要“楊大發(fā)”的照片,讓重慶相關(guān)人員進一步確認,才能實施抓捕,于是他們又展開了一場“智取照片”的好戲。
▲董必武在二屆二次政協(xié)會議上作報告《關(guān)于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提到楊進興被檢舉的事情
工作人員以記者的身份來到青居鄉(xiāng),以宣傳青居鄉(xiāng)的先進為名義四處拍照,他們拍攝了肥壯的耕牛、新式的耕作工具、茁壯成長的秧苗,也為當?shù)氐纳鐔T拍照片。但是,當鏡頭對準“楊大發(fā)”和田俊芳的時候,兩人卻死活不愿入鏡,一直強調(diào)自己的衣服臟了,拍照不好看,讓記者去拍別的社員。
他們的舉動難住了記者,拿不到照片就無法確認“楊大發(fā)”就是楊進興。最后,記者靈機一動,以“楊大發(fā)”所在小組獲得育秧育苗先進,需拍照進行宣傳為名義,要求小組進行合影,這樣“楊大發(fā)”才扭扭捏捏地站到鏡頭前。而后,照片被迅速送往重慶,公安機關(guān)找相關(guān)人員進行辨認。雖然當時“楊大發(fā)”穿著普通的貧農(nóng)衣服,仍被一眼認出——“楊大發(fā)”就是楊進興。
1955年8月3日,確認“楊大發(fā)”的真實面目之后,公安機關(guān)立即制定抓捕方案。由于楊進興身材高大,并且身手不錯,工作人員就讓青居鄉(xiāng)干部給楊進興事先派個消耗體力的農(nóng)活,其后再實施抓捕。當楊進興干完農(nóng)活,回到區(qū)公所,剛坐到凳子上,化裝蹲守的4名公安人員立馬上去摁住了他。楊進興一邊反抗,一邊大叫“憑什么抓我?”公安人員制服了楊進興,高聲喝問:“楊進興,黃顯聲將軍的游泳手表到哪里去了?”
楊進興被抓捕后,迅速轉(zhuǎn)移到重慶。在確鑿的事實和證據(jù)面前,楊進興對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jù)法律判處楊進興死刑,立即執(zhí)行,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1958年5月16日,楊進興被押赴刑場,執(zhí)行槍決。1956年1月31日,董必武在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二次會議上作出的《關(guān)于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問題的報告》中,特意提到了楊進興被群眾檢舉出來的事情。
正義可能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這就是“貓頭鷹”的下場,劊子手受到其應(yīng)有的懲罰,革命志士得以安息。
(作者單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韓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