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兵,于永超,陳 禹,石 勱,楊勤兵
(1中日友好醫(yī)院營養(yǎng)科,北京 100029;2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清華大學醫(yī)學中心,北京 102218)
亞急性酒精中毒的病程介于急慢性酒精中毒之間,是慢性酒精中毒的早期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肝功能損傷、營養(yǎng)素代謝紊亂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等方面。生物活性肽對于酒精中毒的保護作用已有報道,如玉米寡肽[1]、谷胱甘肽[2]等。本研究采用的膠原多肽(Collagen Peptides,CPs)是一種來源于深海魚皮的寡肽混合物,易吸收、水溶性好、腸胃刺激小、價格便宜。已有研究顯示,CPs 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延緩細胞老化、降血壓、抑制學習記憶功能下降、抗衰老等[3],而對于酒精中毒領(lǐng)域沒有相關(guān)的報道。本研究以膠原多肽作為干預物,觀察其對連續(xù)4w 攝入酒精大鼠的一般狀況、肝功能、脂質(zhì)代謝、蛋白質(zhì)代謝、氧化應激水平、乙醇代謝酶等的影響,首次評價其對亞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作用,為膠原多肽的應用提供新的方向。
膠原多肽為淡黃色粉末狀,相對分子質(zhì)量在100—860Da,以深海魚的魚皮為主要原料,采用復合偶聯(lián)酶解技術(shù)生產(chǎn)的小分子多肽混合物,由北京中食海氏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
SPF 級SD 大鼠,雌性,8—10w 齡,體重220—250g,由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YXK (京)2011—0039,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21—23℃,濕度50%—60%RH。
HITACHI 71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日本);肝ADH、組織蛋白(pro)、血清SOD、MDA 檢測試劑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UV7512GD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欣益儀器儀表有限公司;乙醇和叔丁醇為分析純。
大鼠按體重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和CPs 高中低干預組,模型對照組12 只,其余每組10 只。乙醇稀釋為50%體積分數(shù)的酒精,灌胃劑量為15mL/kg,對照組蒸餾水灌胃15mL/kg。高中低干預組在酒精灌胃1h 后分別給予CPs 0.225、0.45 以及0.9g/kg·BW,對照組給予等劑量蒸餾水,每周稱重調(diào)整灌胃量。
記錄大鼠一般生活狀況和進食量,第29d 處死大鼠,股動脈取血,分離血清,檢測ALT、AST、ALB、TB、TC、TG、SOD 和MDA 水平,取部分肝組織檢查ADH 和組織pro 水平。
所有結(jié)果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LSD 法行兩兩比較,確定P<0.05 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結(jié)束時共48 只大鼠完成實驗,期間模型對照組和低劑量組各1 只大鼠因灌胃誤嗆入肺而導致死亡,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各有1 只因不能長期耐受酒精而死亡(長期精神萎靡,解剖肺部無明顯滲出),其余48 只大鼠均存活。
攝入酒精后模型對照組大鼠較正常對照組大鼠精神狀態(tài)差、食欲差、大便多溏瀉、反應遲鈍、而且活動減少,體重增長緩慢(P<0.05),干預組大鼠的癥狀比模型對照組輕,體重較模型對照組有升高的趨勢,但是不能逆轉(zhuǎn)體重的減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大鼠體重變化(±s,g)
表1 大鼠體重變化(±s,g)
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0.05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對照組大鼠血清中ALT、AST 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高劑量組大鼠的ALT 水平明顯下降(P<0.05),并且各劑量組大鼠血清的AST 水平明顯下降(P<0.05)(表2)。
表2 大鼠血清中ALT、AST 水平(±s)
表2 大鼠血清中ALT、AST 水平(±s)
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 P<0.05
模型對照組大鼠的SOD 水平明顯降低,而血清MDA水平明顯升高(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各劑量組大鼠SOD 活性有升高的趨勢,低劑量組SOD 水平明顯升高(P<0.05),其余各組差異無顯著性;低劑量組和中劑量組的MDA 水平比模型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
表3 大鼠血清中SOD、MDA 水平(±s)
表3 大鼠血清中SOD、MDA 水平(±s)
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 P<0.05
模型對照組的TG 和TC 含量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升高,而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大鼠血清TG 含量比模型對照低,差異有顯著性;高劑量組TC 含量比模型對照組低,差異有顯著性。模型對照組的TP 和ALB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但是A/G 比的差異有顯著性,各劑量干預組并不能減小這種差異,反而有擴大的趨勢(表4)。
模型對照和干預組組的ADH 活性比正常對照組高,但各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正常對照組與模型對照組間P=0.087)(表5)。
表4 大鼠血清中TG、TC、TP、ALB、GLB 水平及A/G 比(±s)
表4 大鼠血清中TG、TC、TP、ALB、GLB 水平及A/G 比(±s)
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 P<0.05
表5 大鼠肝臟ADH 水平(±s)
表5 大鼠肝臟ADH 水平(±s)
本研究采用酒精灌胃造成大鼠亞急性酒精中毒模型,研究CPs 對于酒精誘導大鼠早期損傷的保護作用。肝臟為酒精代謝的主要器官,肝損傷是酒精中毒最常見的靶器官,結(jié)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大鼠一般狀況較差,體重增長緩慢,血清ALT、AST 比空白對照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ALT 和AST 是肝細胞中的正常代謝酶,當肝細胞出現(xiàn)損傷時,這兩種轉(zhuǎn)氨酶進入血清便增多。通過測定血清轉(zhuǎn)氨酶的活性,即可作為肝細胞損傷的評價指標,大鼠轉(zhuǎn)氨酶的升高表明連續(xù)4w 飲酒造成了大鼠肝損傷,CPs 干預可以逆轉(zhuǎn)其中的某些變化,干預組大鼠血清ALT 和AST 水平較模型組降低,提示CPs 具有減輕酒精誘導的肝損傷的作用。進一步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血清ALT 的顯著變化常見于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引起急性肝細胞損傷。相反,在酒精性肝炎中,AST 一般增高至正常值的2—10 倍,而ALT變化幅度較?。?]。結(jié)果顯示,模型組AST 升高的幅度(約2 倍)明顯高于ALT (約1/4),這可能與酒精性肝炎的發(fā)生有關(guān),肝臟炎癥反應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病理學改變[5],提示CPs 可能具有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
目前,關(guān)于酒精中毒的致病機制仍有待確定,而氧化應激和脂質(zhì)過氧化是普遍認可的病因之一[6]。機體大量攝入乙醇后,抗氧化物質(zhì)消耗增加,而且酒精中毒使得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機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tài),早期的主要變化是其主要代謝場所——肝細胞發(fā)生膜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其中,血清MDA 含量反應了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的程度。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連續(xù)4w 攝入酒精后大鼠的SOD 活性下降,血清中MDA 水平升高。某些劑量CPs 干預使得大鼠SOD 活性升高,MDA 水平下降,表明CPs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矯正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減輕脂質(zhì)過氧化損害,這也與CPs 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7]。
長期飲酒會造成機體營養(yǎng)素代謝紊亂,脂類代謝異常尤其常見。攝入酒精后大鼠血清TG 和TC 含量明顯升高(P<0.05),酒精引起機體脂類代謝紊亂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報道[4],而以往研究也發(fā)現(xiàn),膠原多肽具有改善脂類代謝的作用[8,9]。結(jié)果表明,低劑量和高劑量CPs 干預后大鼠血清TG 含量明顯降低,高劑量組大鼠TC 含量明顯下降,這表明CPs 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這可能是減輕酒精中毒損害的重要機制。
酒精對于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損傷與時間、劑量相關(guān),呈現(xiàn)出蓄積作用,本實驗設(shè)計為誘導酒精中毒早期損傷,以肝損傷、脂代謝異常、氧化應激失衡等為主要表現(xiàn),時間為4w,沒有觀察到中晚期酒精中毒如嚴重的代謝紊亂、肝硬化、乙醇代謝酶活性改變等表現(xiàn)。白蛋白由肝細胞合成,血清白蛋白濃度是肝臟的合成功能的評價指標,各種慢性肝病常可見低白蛋白血癥[4]。4w酒精灌胃沒有造成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的變化,這表明肝合成功能并沒有受到影響。模型組A/G 比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各劑量干預組并不能減小這種差異,具體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酒精致免疫系統(tǒng)的異常有關(guān)。ADH 是乙醇代謝的特異性酶,在慢性酒精中毒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指出,隨著乙醇的持續(xù)攝入,ADH 的活性會隨之升高[10],因此降低ADH的活性是減輕酒精中毒損害的重要機制,本研究模型對照組大鼠肝臟內(nèi)的ADH 活性較正常對照組有一定的升高(t 檢驗P=0.087),而CPs 干預后ADH 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差異無顯著性。
綜上所述,CPs 對于酒精誘導的大鼠早期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包括減輕肝臟損傷、提高機體抗氧化水平、改善脂類代謝等,其對于ADH、蛋白質(zhì)代謝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1]Zhang F,Zhang J,Li Y.Corn oligopeptides protect against early alcoholic liver injury in rats [J].Food Chem Toxicol,2012,50(6):2149-2154.
[2]劉箐,周國平.甲鈷胺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圍神經(jīng)病療效觀察[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20(2):149-151.
[3]Pei XR,et al.Marine collagen peptide isolated from Chum Salmon skin facilitates learning and memory in aged C57BL/6J mice [J].Food Chemistry,2010,118:333-340.
[4]S.K.Das,et al.Biomarkers of alcoholism:an updated review [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08,68(2):81-92.
[5]Lawrence S,F(xiàn)riedman MD,Emmet B,et al.Handbook of liver disease [M].2 edtion.Churchill Livingstone,2004.
[6]Albano E.Oxidative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J].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2008,29:9-16.
[7]Das SK,Vasudevan DM.Alcohol-induced oxidative stress[J].Life Sciences,2007,81(3):177-187.
[8]王軍波,等.海洋膠原膚的分子組成及其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4:226-230.
[9]Saito M,Kiyose C,Higuchi T,et al.Effect of collagen hydrolysates from salmon and trout skins on the lipid profile in rats [J].J Agric Food Chem,2009,57:10477-10482.
[10]Wang GX,Wang BY,Liu,C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ies of hepatic and gastric alcohol dehydrogenase and occurrence of chronic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2,1(3):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