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風 ,韓 廣 ,姜傳武 ,劉 斌
(1.山東省濟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濟南 250033;2.山東省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臨沂 276002;3.青島市海慈醫(yī)療集團放射科,山東 青島 266033;4.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隨著CT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其圖像質量不斷提高,臨床應用越來越普及,它帶來的輻射損傷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雙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低劑量設置成為研究熱點,目前主要集中在顱腦和胸部,腹部應用較少。本研究通過探討DSCT對正常胃壁圖像優(yōu)化的臨床應用價值,旨在證明其評價胃癌的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10月期間,62例經胃鏡證實無胃部疾病患者的腹部CT平掃和3期增強掃描的資料。其中,32例完成雙能(dual energy,DE)序列掃描,作為實驗組(DE組);另30例完成常規(guī)序列掃描,作為對照組(NDE組)。所有患者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以及碘對比劑過敏史。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雙源Flash 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 2011A),平掃及增強掃描參數相同。在實驗組中,管電壓100 kV和140 kV。管電流開啟自動調制電流,參考管電流300 mAs,有效管電流為115~235 mAs,螺距0.6,有效層厚5 mm,層距5 mm。在對照組中,管電壓120 kV,管電流開啟自動調制電流,參考管電流為300 mAs,有效管電流為 125~245 mAs,螺距 0.6,有效層厚 5 mm,層距5 mm。掃描范圍均從膈肌上緣到肝胃下緣。
檢查前患者空腹4~6 h,檢查前15 min肌內注射山莨菪堿10 mg,口服碘海醇600 mL。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以3.0mL/s流率靜脈注射碘海醇(350mgI/mL)約100 mL,再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鹽水約30 mL。動脈期掃描應用人工智能觸發(fā)軟件,觸發(fā)層面位于腹主動脈的腹腔干水平,觸發(fā)閾值為100 HU,當達到觸發(fā)閾值時,經6 s屏氣準備時間后,自動啟動掃描程序,完成動脈期掃描;靜脈期延遲時間為60 s;延遲期延遲時間為3.5 min。
1.3 ROI選擇 胃壁1區(qū):胃底小彎側;胃壁2區(qū):胃體大彎側;胃壁3區(qū):胃竇小彎側。選擇上述3個ROI鄰近脂肪(距離小于5 mm),分別為脂肪1區(qū)、2區(qū)和3區(qū)。
1.4 圖像質量評價及輻射劑量計算 客觀評價:平均CT值代表信號強度,對應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值代表噪聲,SNR=平均CT值/SD值。主觀評分:胃壁顯示清晰,無偽影者為3分;胃壁略微模糊,有輕度偽影者為2分;胃壁模糊、有偽影不影響診斷者為1分;運動偽影明顯,不能診斷者為0分。
掃描結束后機器自動生成輻射劑量參數,包括容積 CT 劑量指數(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劑量長度乘積(dose length product,DLP)。 計算有效輻射劑量(effective dose,ED),ED=DLP×C;其中 C為換算因子。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經正態(tài)性檢驗、方差齊性檢驗,服從條件后,同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2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DE組動脈期管電壓100 kV和140 kV圖像的SNR比較(表1)
表1 實驗組(DE組)動脈期管電壓100 kV和140 kV圖像的SNR比較(±s)
表1 實驗組(DE組)動脈期管電壓100 kV和140 kV圖像的SNR比較(±s)
ROI 例數 100 kV 140 kV t值 P值胃壁1區(qū) 32 2.71±0.04 2.58±0.25 2.89 0.007胃壁2區(qū) 32 3.30±1.41 3.26±1.16 0.15 0.884胃壁3區(qū) 32 3.21±0.82 2.87±0.65 2.10 0.044脂肪1區(qū) 32 4.99±1.22 4.32±1.17 3.10 0.004脂肪2區(qū) 32 5.59±0.98 5.17±0.81 -2.19 0.036脂肪3區(qū) 32 5.70±1.30 5.54±1.73 -0.39 0.703
DE組動脈期管電壓100 kV與140 kV圖像相比,前者胃壁1區(qū)和3區(qū)的SNR優(yōu)于后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壁2區(qū)存在測量誤差較大,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前者脂肪1區(qū)和2區(qū)的SNR優(yōu)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脂肪3區(qū)存在測量誤差較大,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DE組管電壓100 kV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的SNR比較(表2)
表2 實驗組(DE組)管電壓100 kV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的SNR比較(±s)
表2 實驗組(DE組)管電壓100 kV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的SNR比較(±s)
ROI 例數 動脈期 靜脈期 t值 P值胃壁1區(qū) 32 2.71±0.04 2.58±0.28 2.36 0.024胃壁2區(qū) 32 3.30±1.41 3.21±0.85 0.35 0.733胃壁3區(qū) 32 3.21±0.82 2.71±0.68 2.45 0.020脂肪1區(qū) 32 4.99±1.22 4.59±0.87 1.45 0.157脂肪2區(qū) 32 5.59±0.98 5.20±0.67 -1.79 0.082脂肪3區(qū) 32 5.70±1.30 5.32±2.42 -0.78 0.440
DE組管電壓100 kV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相比,前者胃壁1區(qū)和3區(qū)的SNR優(yōu)于后者(P<0.05);胃壁2區(qū)存在測量誤差較大,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前者脂肪1區(qū)、2區(qū)和3區(qū)的 SNR與后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 DE組和NDE組主觀評分和輻射劑量比較(表3)
表3 實驗組(DE組)和對照組(NDE組)主觀評分和輻射劑量比較(±s)
表3 實驗組(DE組)和對照組(NDE組)主觀評分和輻射劑量比較(±s)
組別 例數NDE組 30 DE組 32主觀評分(分) 有效輻射劑量(mSv)2.2±1.0 7.2±1.2 2.1±0.9 3.3±0.7 t值 -1.13 -12.58 P值 0.265 0.000
DE組和NDE組主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前組的ED較后組明顯減少(P<0.05)。
3.1 DSCT診斷設備和技術探討 DSCT擁有2套獨立的球管/探測器系統,DE可利用2種不同能譜的數據顯示解剖和病變,體現組織成分的組織特征性[4-6]。DSCT優(yōu)點包括:掃描速度增快,時間分辨力增加;虛擬平掃技術的應用,輻射劑量減少;實現物質分離,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7]。缺點主要有球管的視野較小,在體型較大者難以覆蓋整個掃描靶區(qū);受靜脈內高密度對比劑線束硬化偽影和運動相關偽影的影響[8];數據量大對PACS的存儲和傳輸具有較高要求。
3.2 胃部正常圖像ROI選擇和圖像評價的關系 胃癌分期采用 TNM 分期法(AJCC 第 6 版)[9],本研 究為了證明評估胃癌T1-2分期的可行性,將胃壁分為3個ROI:1區(qū),胃底小彎側胃壁;2區(qū),胃體大彎側胃壁;3區(qū),胃竇小彎側胃壁。其中,1區(qū)對比劑往往充盈不佳,且多呈收縮狀態(tài),胃壁較厚,測量數值最為準確;2區(qū)對比劑充盈較好,胃壁往往較薄,最不容易測量,往往通過先把圖像放大,然后再勾畫ROI,提高測量準確性,CT值測量常因容積效應不夠準確,偏內受高密度對比劑的影響,偏外受低密度脂肪的影響,故認為CT值大于100 HU或小于0 HU為無效數值,必須剔除;3區(qū)對比劑充盈最好,亦呈收縮狀態(tài),胃壁較厚,有時會因高密度對比劑容積效應使測量數值偏高。
為了證明評估胃癌T3-4分期的可行性,將胃周脂肪分為3個ROI,分別為胃壁3個ROI的鄰近脂肪。由于1區(qū)靠近小網膜囊,3區(qū)靠近周圍小腸和肝臟,測量數值均易受容積效應影響,故認為CT值大于-80 HU為無效數值并予以剔除。2區(qū)脂肪區(qū)域較為寬敞,測量數值最為準確。ROI大小為10 mm2,手工勾畫往往在該數值上下浮動,不夠準確,且費時費力,建議將來工作站能夠開發(fā)系統自動放大識別的功能使測量結果更為準確。
3.3 胃部正常圖像時相參數選擇和圖像評價的關系
本研究還對胃壁和周圍脂肪的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進行比較,選擇管電壓100 kV,因為該條件下圖像強化質量效果最佳。結果顯示,動脈期的胃壁1區(qū)和3區(qū)的SNR優(yōu)于靜脈期,胃壁2區(qū)存在測量誤差較大,2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動脈期的脂肪1區(qū)、2區(qū)和3區(qū)的SNR與靜脈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以上均符合正常胃壁強化的密度-時間規(guī)律及脂肪不強化的特點。然而,胃癌為動脈供血,胃的供血動脈來自腹腔干的分支沿胃大小彎形成2個動脈弓,由該弓發(fā)出許多小支在胃壁內互相吻合形成豐富的血管網[10]。因此,動脈期腫瘤累及的胃壁組織明顯強化,靜脈期腫瘤也因為有豐富的血管網,病變范圍較動脈期更為明顯。傳統螺旋CT判斷胃周侵犯情況往往通過肉眼或CT值的測定,存在一定主觀性和局限性。DSCT對物質的化學組成有較高的敏感性[11],碘化濃度成像既可以將碘化濃度降為零,建立虛擬平掃圖像,減少平掃的輻射損傷,又可以提高碘的對比度,使高密度病變更具層次感。需要著重說明的是,我們測量動脈期腰大肌也可顯示碘含量,即通過測量碘含量可以發(fā)現有細微強化的組織、分辨強化有細微差別的組織。具體應用到胃癌分期,通過肉眼觀察比鄰結構的位置關系和測量CT值大小差別容易對T2和T3分期漏診或誤診[12],碘含量測定對胃癌侵犯周圍脂肪的評價更為準確。
最近,CT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圖像優(yōu)化上,既提高圖像質量,又降低了輻射劑量。降低輻射劑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降低管電壓、降低管電流和增大螺距[13]。DSCT能量成像技術提供了3種kV,不同組合用于滿足不同的檢查目的。80 kV和140 kV:應用于四肢和頭顱,增加雙能量對高密度物質的識別能力,如骨和碘劑,最大程度優(yōu)化射線輻射劑量。100 kV和140 kV:應用于體部,可獲得較好的密度分辨力[14]。低電壓掃描能夠提高碘對比劑的顯示效果,從而改善血管或強化組織的圖像質量,一次性去骨重建,大大縮短了后處理時間[1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DE組同一患者在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管電壓100 kV組和140 kV組相比,前者圖像較清晰,胃壁邊緣細小顆粒,血管對比劑顯示密度明亮;后者圖像較模糊,胃壁邊緣粗大顆粒,血管對比劑顯示密度暗淡。100 kV組的SNR以及主觀評分明顯高于140 kV組,證明低電壓明顯提高圖像質量。
本研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一方面,雙源設備應用時間較短,收集胃癌患者有限,未作具體研究,只作相關研究方法和設備參數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對于減少輻射的三大參數僅分析管電壓對圖像質量的影響,沒有根據每個患者的體質量指數設定個性化方案,管電流設為自動調節(jié),未探討螺距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1]宋文,高曉寧,姜傳武,等.對比劑在多層螺旋CT顯示胃部病變中的應用護理[J].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8):1228-1230.
[2] Matsuoka Y,Masumoto T,Koga H,et al.Positive and negative oral contrast agents for combined abdominal and pelvic helical CT:first iodinated agent and second water[J].Radiat Med,2000,18:213-216.
[3]謝金華,溫戈.多排螺旋CT平掃及雙期增強掃描在胃癌T分期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0):140-141.
[4]張龍江,盧廣明.雙源CT及其臨床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2):206.
[5] Remy-Jardin M,Faivre JB,Pontana F,et al.Thoracic applications of dual energy[J].Radiol Clin North Am,2010,48:193-205.
[6]彭晉,張龍江,吳新生,等.雙源CT雙能量上腹部虛擬平掃臨床應用價值的初步探討[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12):1680-1684.
[7] Yu L,Primak AN,Liu X,et al.Image quality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nearly mixed images in dual-source,dual-energy CT[J].Med Phys,2009,36:1019-1024.
[8] Graser A,Johnson TR,Hecht EM,et al.Dual-energy CT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renal masses:can virtual nonenhanced images replace true nonenhanced images[J].Radiology,2009,252:433-440.
[9]陳長春,郭小芳,袁子龍,等.依據AJCC2010胃癌新分期標準探討術前CT檢查對于胃癌T分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7):984-987.
[10]沈波,朱金水.胃癌供血及其動脈介入化療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3,11(9):1425-1428.
[11] Petersilka M,Bruder H,Krauss B,et al.Technical principles of dual source CT[J].Eur J Radiol,2008,68:362-368.
[12]武樂斌,王錫明,李振家,等.螺旋 CT成像技術在胃癌 CT分期及術前評估中的價值[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1,17(4):301-303.
[13]李玉華,柏梅,李惠民,等.顱頸CT血管造影的低kV技術評價[J]. 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7(6):529-532.
[14] 劉興龍,孫宏,李琛瑋,等.CT 能量成像技術原理和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2,27(9):1-7,45.
[15] Vlahos I,Godoy MC,Naidich DP.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the aorta[J].J Thorac Imaging,2010,25:28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