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和
塔昌村
■王義和
在一個僅有三十來戶,住著一百五十多人的小村莊里,閃閃亮亮地記載著四十一位革命烈士的芳名。帶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初秋的一天清晨,沐浴著初升太陽照射的光芒,我和幾位朋友慕名走訪了那個被人們稱之為紅色的村莊——塔昌村。
塔昌村是??谑写笃骆?zhèn)一個比較偏僻的小山村。我們從??诔霭l(fā)大約一個半鐘頭的車程才來到了通往塔昌村的路口。在岔路右側,威武地豎立著一個碩大的石頭,上面鐫刻著“紅色村莊塔昌村”七個鮮鮮紅紅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我們沿著村口那條整潔的水泥硬板化的道路緩緩地走向塔昌村,只見進村道路的兩旁種植著一大片一大片蒼翠碧綠的農(nóng)作物。肥沃的紅泥土上種有南瓜、青瓜、冬瓜、四季豆、玉米、地瓜、柑桔、檸檬、檳榔……然而,放眼往遠處眺望,整個山坡宛如一個很有時代氣息的農(nóng)業(yè)觀光園,尤其到了村里,看到眼前那古木蘢蔥,百樹環(huán)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讓我們贊嘆不已:塔昌村太美了!是的,置身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深地享受著這里負氧離子饋贈的上等待遇,頓時感到格外的舒適心爽,精神煥發(fā)——仿佛我們走進了一個生機盎然令人陶醉的天然植物園……
下了車,早早就在村里等候我們的村長陳綿蕩,還有村民王綏山把我們招呼到一棵百年老菠蘿蜜樹底下乘涼。他們早就擺好了桌子凳子,熱情的村民盛上了剛剛煮好的芋頭、地瓜和花生,同時還泡上了清清涼涼的檸檬水,我們一邊吃一邊和村民們聊了起來。王綏山算是塔昌村有點文墨的人了,雖說才五十出頭,但對村里的革命歷史十分熟悉。他指著我們身邊那棵至今仍然留有子彈痕跡的百年老菠蘿蜜樹說,這棵樹身上彈痕累累,記載著我們塔昌村黨員群眾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斗爭的故事,是抗日戰(zhàn)爭鐵的見證!他說,塔昌村共有4處革命舊址,分別是中共瓊定縣委成立舊址、中共瓊文印刷局舊址、中共瓊崖特委第四屆第九次執(zhí)委擴大會議舊址、瓊崖華僑回鄉(xiāng)抗日服務總團舊址。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里,馮白駒、李明、王白倫等瓊崖革命領導人在塔昌村民的支持和掩護下,曾多次在塔昌村開會商議對敵斗爭的戰(zhàn)略部署。1942 年9月6日至27日,中共瓊崖特委第四屆第九次擴大會議在塔昌村召開,中共瓊崖特委、抗日獨立總隊部和各縣黨組織及支隊領導共40多人出席了會議。馮白駒主持會議,會議部署了抗日反掃蕩的基本任務。在此次會議精神的鼓舞下,塔昌村的村民人人斗志昂揚,積極投入抗戰(zhàn)第一線。先后有王會文、王會榜、傅烈軍、傅佑興、范會文、林鴻江等十多位青壯年奔赴抗日前線,英勇作戰(zhàn),除林鴻江幸存外,其余的都壯烈犧牲……
我們凝神靜聽王綏山那充滿著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對革命英烈無比熱愛的激情講述……
接著,王綏山把我們帶到村的西北邊一個紀念亭前,他神情凝重地對我們說,1943年秋季的一天,塔昌村的黨員骨干王秀錦帶領20多名黨員群眾到田地里插秧,王秀綿負責站崗放哨。誰也沒有想到,日軍在漢奸的帶路下,偷偷地潛伏到田野附近,準備襲擊正在插秧的黨員和村民。這時,王秀錦發(fā)現(xiàn)后舉槍向日軍射擊,但子彈卡在槍膛里打不出去,情急之下,王秀錦不顧個人安危馬上大聲喊叫:“鬼子來了,大家快跑!”他剛喊完,幾把日軍的刺刀幾乎同時刺進他的身軀,鮮紅的血如泉涌……這一天,日軍瘋狂地殺害塔昌村的黨員和群眾二十多人。繼而,1943年底日軍為了斬草除根,撲滅抗日的火種,對塔昌村進行“三光”,塔昌村的黨員和群眾幾乎被日軍殺害,房屋全部被燒光……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塔昌村僅剩下9名幸存的村民,至今仍健在的81歲老人陳明民,他的左臂上還留有一道深深的日軍流彈穿過的傷痕。如今,為了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不幸遇難的二十多名黨員群眾,塔昌村在此遇難處設立了這個紀念亭。
聽罷王綏山一一講述塔昌村黨員和群眾抗日的歷史,我們又移步來到了一座建于2010年12月的紀念碑。紀念碑呈長方形,用朱紅色的大理石裝飾,正面書寫著塔昌村的革命斗爭簡史,背面鐫刻著金色的四十一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傅佑銘、傅烈軍、傅佑興、傅克鈞、王會文、王會榜、范會文、陳文其……讀著這些英烈的名字時,他們英勇殺敵的悲壯場面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耳邊好像傳來了那首高亢激昂、氣勢磅礴的《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蟮断蚬碜觽兊念^上砍去!殺!”我和幾位同行的朋友肅立在四十一位革命烈士的名字面前三躹躬,深深地寄托我們的哀思,心頭里涌上了一股緬懷革命先烈的熱流……
王綏山還向我們介紹說,解放后,1951年中央老區(qū)慰問團來塔昌村進行慰問,盛贊塔昌不愧為“紅色村莊”。1951年9月14日《新海南報》刊載一位出席國慶大典,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的老區(qū)代表的簡歷:“傅輯經(jīng),瓊山縣樹德鄉(xiāng)塔昌村人,一九二七年參加革命,無論敵人如何的嚴重進攻,都不間斷過對革命的支持。兒子、侄孫均參加革命而光榮犧牲,房屋被敵人燒光,并不斷的遭受敵人的劫掠,所以,他是一位堅持敵后斗爭的革命模范?!蓖踅椛絼忧榈貙ξ覀冋f,如今的塔昌村被授予“光榮家庭”和“光榮烈屬”牌匾的幾乎占了一大半。
啊,多么令人敬佩的塔昌村!
村長陳綿蕩是一個退伍軍人,才三十出頭,很有魄力。他帶領塔昌村的村民繼承革命傳統(tǒng),艱苦奮斗,使塔昌村的面貌煥然一新。陳村長如數(shù)家珍似的向我們娓娓道來。他說,塔昌村已列為海南老區(qū)美麗鄉(xiāng)村項目,前不久又被確定為省級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示范村,截至2014年底止,塔昌村已累計投資近千萬元。村民們住上了具有鄉(xiāng)村特色的小“別墅”,建起了文化室、紅色文化公園、農(nóng)家樂餐廳、帶狀休閑公園、農(nóng)業(yè)觀光園、水上休閑垂釣……看到今日塔昌村的變化和村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時值中午,應村民們的盛情邀請,我們與塔昌村的村民吃過農(nóng)家午飯后,又參觀了村民們嶄新的一幢幢別墅和新建的帶狀公園。就在我們將要離開塔昌村的時候,絢麗的晚霞給這個小小的革命村莊,披上了一層金燦燦的綢緞,到處光彩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