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依伶 李科珍
1.湖北省新華醫(yī)院婦產(chǎn)科(武漢,430015);2.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婦產(chǎn)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不孕癥的患病率也在不斷提高,據(jù) WHO預測,不孕癥將成為僅次于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目前我國不孕癥患者占育齡人口的12.5%,其數(shù)量超過4000萬[1],而且還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趨勢。盡管不孕癥不會對患者身體功能造成損害,但生殖健康問題還關系到夫妻感情、家庭穩(wěn)定、個人身心健康、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2];女性不孕癥患者常由于長期無法正常妊娠承受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而引起焦慮、抑郁、羞愧、自卑等負性情緒。隨著醫(y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yī)學模轉(zhuǎn)變,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為此,本研究就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生活質(zhì)量等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由于不孕癥入住本院婦產(chǎn)科的75例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WHO關于不孕癥診斷標準(男女雙方同居一年以上,期間未采用避孕措施但仍不能妊娠)[3],患者均意識清晰,能夠正確理解問卷量表的相關內(nèi)容,而且能夠密切配合完成調(diào)查。同時隨機選取同期在本院婦科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無精神障礙且有子女的75例女性作為對照組,無精神病史、腫瘤性疾病,能夠密切配合完成問卷調(diào)查。
調(diào)查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心理測驗前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然后由婦產(chǎn)科專業(yè)調(diào)查人員(經(jīng)過相關的心理測驗培訓并且獲得心理測量專業(yè)委員會認定的資質(zhì))實施心理測驗,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以下問卷或量表進行測評。
1.2.1 心理狀況評定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用來反映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兩個量表分別有20個條目,各條目按1~4級進行評分,評分越高,焦慮或抑郁程度越高。
1.2.2 羞愧感評定 自行設計不孕羞愧感問卷,具體包括自我羞愧感和疾病相關被歧視感[4],每個條目得分范圍0~7分,分值越高羞愧感越強。
1.2.3 自尊感評定 采用自尊量表(SES)測評,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各條目按1~4級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1.2.4 社會支持評定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測評,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具體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三個維度,分值越高說明社會支持水平就越高。
1.2.5 生活質(zhì)量評定 采用自評健康狀況調(diào)查問卷來對生活質(zhì)量進行測評,具體包括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精力、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等7個維度,各維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
75例不孕女性患者年齡34.5±7.2(23~40)歲;不孕時間1~14年;原發(fā)性不孕31例(41.3%),繼發(fā)性不孕44例(58.7%)。對照組女性年齡34.8±6.5(24~38)歲。兩組女性的文化程度、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不孕癥組的焦慮、抑郁、羞愧感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自尊得分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1。
由表2可知,不孕癥組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女性的心理狀況比較分析(分,±s)
表1 兩組女性的心理狀況比較分析(分,±s)
75 30.5±9.9 42.7±11.3 1.4±0.9 28.3±3.0不孕癥組 75 53.4±12.3 59.3±13.5 4.2±2.7 20.8±4.5 t--12.560 -8.166 -8.520 12.010 P焦慮 抑郁 羞愧感 自尊對照組組別 n-<0.01 <0.01 <0.01 <0.01
表2 兩組女性的社會支持度比較分析(分,±s)
表2 兩組女性的社會支持度比較分析(分,±s)
75 12.0±2.3 22.7±4.5 8.5±2.5不孕癥組 75 9.9±3.1 20.2±3.6 7.4±2.3 t客觀支持 主觀支持 支持利用度對照組組別 n 4.711 3.757 2.804 P--<0.01 <0.01 <0.01
由表3可知,不孕癥組的軀體角色功能、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精力、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等維度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表3 兩組女性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析(分,±s)
表3 兩組女性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析(分,±s)
6.4±18.9 86.6±30.0 87.1±32.5不孕癥組 75 85.5±15.2 71.3±22.0 52.4±23.7 54.9±27.2 57.3±20.7 72.0±28.4 71.6±26.4 t- 1.925 3.479 5.852 3.997 5.901 3.061 3.206 P-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0.01軀體健康 軀體角色功能 情緒角色功能 心理功能 精力 社會功能 工作學習對照組 75 90.2±14.7 84.8±25.4 77.5±28.6 72.3±26.1 7組別 n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食結(jié)構變化、環(huán)境惡化、人們生育觀念轉(zhuǎn)變等,導致不孕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其主要病因包括女性生物學因素、男性生物學因素、染色體異常、男性消耗性疾病、環(huán)境污染、社會人口學因素(如年齡)、社會行為因素、心理因素等[5]。而女性不孕癥是由內(nèi)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器質(zhì)性疾病、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等多因素綜合作用所引起的,在傳統(tǒng)的不孕癥治療過程中,臨床醫(yī)生往往重視器質(zhì)性病因,而對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夠關注。本研究通過對不孕癥女性患者進行心理狀況、社會支持度及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的調(diào)查,為改善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提示,不孕癥女性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羞愧感和較低的自尊感,社會支持程度和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不孕癥組婦女的焦慮和抑郁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婦女,這與朱惠霞[6]報道不孕癥女性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高于中國常模相近。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不僅會導致女性患者對人際關系敏感和社會關系緊張,會影響夫妻間正常感情和性生活,還會影響女性患者的內(nèi)分泌功能和性激素分泌功能[7],從而導致無排卵、月經(jīng)異常、輸卵管痙攣、宮頸黏液分泌異常等,造成不孕癥病情加劇。不孕癥患者還會產(chǎn)生羞愧感和低自尊感,這有來自外界的歧視,也有因為不孕而產(chǎn)生的自貶、自責、自尊下降等情緒,有研究顯示羞愧感和焦慮、抑郁得分呈現(xiàn)正相關性,而自尊感與焦慮、抑郁得分呈現(xiàn)負相關性,這加劇了負性情緒[8]。由于不孕癥是一種身心疾病,焦慮、抑郁、羞愧感、自尊感、痛苦等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9]。本研究顯示,除了軀體健康外,不孕癥組的軀體角色功能、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精力、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等維度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不孕癥女性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
綜上所述,不孕癥女性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羞愧感、低自尊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會導致其社會支持度和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臨床醫(yī)護人員應對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給予高度重視,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改善不孕癥女性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增加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李暉,朱姝娟,晏春麗,等.不孕癥女性社會支持、羞愧感、自尊與負性情緒的關系探討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425-427.
[2] 陳仁,劉穎.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病原體感染狀況及用藥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4,21(2):212-214.
[3] 陳玉清,裴慧慧,姚書忠,等.不孕癥女性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新醫(yī)學,2013,44(11):756-760.
[4] 李暉,晏春麗,朱姝娟,等.女性不孕癥患者羞愧感及相關影響因素調(diào)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5):1627.
[5] 馮憲凌.1080例女性不孕癥相關病因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5):4216-4218.
[6] 朱惠霞.女性不孕癥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11(2):115-116.
[7] Ouwehand AJ,Mollema Schelwald BM,Knegtering 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psychotic 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 and menstrual disorders in women with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review[J].Tijdschr Psychiatr,2012,54(10):861.
[8] Slade P,Neill CO,Simpson A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igma,disclosure patterns,support and distress in new attendees at an infertility clinic[J].Human Reproduction,2007,22(8):2309-2317.
[9] Jumayev I,Harun Rashid M,Rustamov O,et al.Social correlates of female infertility in Uzbekistan [J].Nagoya J Med Sci,2012,74(3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