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旻君 李豆豆 蘆萍萍 李小濤 胡亞麗 王菲
?
“影子教學”應用于微課的設計與實現*——以八年級物理教學為例
蔡旻君1李豆豆1蘆萍萍2李小濤1胡亞麗1王菲1
(1.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2.蘭州市第八十八中學,甘肅蘭州 730050)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較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陷并拓展了其內容,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文章借鑒影子教育的理念,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提出了“影子教學”的構想,并以微視頻資源補充或替代教師的集中講授,使教師有時間、有條件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文章以八年級物理教學為例,主要采取“大課微化”的微課開發(fā)思路,通過對微課進行精心的設計,使“影子教學”理念得以較好地實現,從而推動了微課在課堂情景中的應用。
“影子教學”;微課;設計;課堂教學
隨著教育資源越來越開放、共享和多元,碎片化的學習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學習也變得越來越快捷便利、靈活簡約。微課作為一種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如何對其進行優(yōu)質化的構建、合理化的應用,并能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已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坝白咏虒W”旨在將教師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并變成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這就為微課的教學應用提供了條件。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八年級《物理(人教版)》第一冊第十章第一節(jié)“大氣壓強”的內容分析來探討微課的應用,并借助“影子教學”來實現微課的價值。
1 微課內涵及其特點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資源形式,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據悉,佛山“微課”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均系首創(chuàng)[1],在此基礎上,胡鐵生[2]將微課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在實際應用中,微課往往以教材中的某個知識點或問題、重點、難點、疑點等作為教學的核心,且教學設計圍繞這一核心展開。微課不同于時間冗長、涵蓋知識面廣的傳統(tǒng)課堂,而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模塊化結構。當前微課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所認可的資源形式,它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當今教學改革的需要[3]。
2 “影子教學”的含義
“影子教學”和“影子教育”、“影子教師”、“影子學習”等概念有本質的聯(lián)系,都是對潛在教育資源的肯定和利用,是一種有別于正式說教的教育形式。其中,“影子教育”(Shade Education)是指校內教育的“影子”,如校外的補習、培訓、輔導之類,是為了補充校內教育的不足而設立的?!坝白咏處煛笔侵父鞣N補習班的教師[4],但也有人將“影子教師”理解為:一方面是指按照“國培計劃”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實施方案和跟班時間研修工作計劃,參訓教師與“帶教導師”如影隨形,在真實的現場環(huán)境中,細致觀察“帶教導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和教研科研行為,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把“聽、看、問、議、思、寫”等自主學習行為整合為一體,以深刻感受與領悟“帶教導師”的學科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行為等的培訓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參訓教師自身[5]。2013年3月7日,《北京晚報》刊載了一篇題為《美國“影子學習”啟示錄》的文章,主要內容是北美高等教育基礎課程指導中心組織39名中國學生到洛杉磯巴琳達高中,每人都由老師搭配一個“拍檔”;這39名學生被分散到各個班級,像影子一樣跟著自己的“拍檔”,感受他們的學習生活,這種學習方式被稱為“影子學習”[6]。在英語教學中,通過音像手段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方法也稱作“影子教學法”(Shadowing)。
本研究主要從微課與師生關系的角度提出了“影子教學”的構想,這里的“影子”主要是指教師的講課視頻——在上課過程中,教師不再單純地依賴黑板、粉筆、課本或PPT等工具在講臺上口頭講述、演示及講解,而是借助于播放講課的視頻內容開展教學,將自己從教學中解放出來;此時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同的視角,并作為一個學習者跟學生一起探討問題,整個過程中教師從一個講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3 “影子教學”應用于微課
近年來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形式越來越流行,其主要呈現形式及載體是微視頻。微視頻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要,使學生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教師也因此而轉換了角色,由講臺上的圣人變成了學生身邊的導師,教師的講課視頻被永久保存下來,可供查閱和優(yōu)化。
“影子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支撐結構就是“影子視頻”——將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上的授課過程進行實錄,再將這個大的“影子視頻”取其精華(即選取對學生學習有實質性幫助的內容)后進行加工?!坝白右曨l”的出現,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對教師新的授課方式的期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給了教師直面自己教學過程的機會,使教師易于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傊瑢ⅰ坝白咏虒W”應用于微課,對推動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有積極的作用。
1 關于內容的設計
微視頻內容的開發(fā)和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制作者付出很大的心血。本研究總結了三種不同的微課來源及制作方式:
(1)課堂實錄式。利用智能攝影攝像器材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實時實地拍攝,形成一個跟傳統(tǒng)課堂時間相當的“大課”視頻,并經后期剪輯處理后形成。
(2)錄屏軟件式。制作一個由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要素構成的PPT,配以講解者的講課語言,通過錄屏軟件錄制而成。
(3)軟件合成式。利用動畫視頻、圖形圖像等素材,借助相關的軟件,合成一個通過模擬真實課堂、營造課堂情境來講解某個知識點的小視頻。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取了第一種制作方式,即“大課微化”,其內容設計一般流程如下:
①資源的準備和獲取?!按笳n”的視頻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以在他處拷貝,還可以自己準備攝影、攝像器材對教師的講課進行全程錄制。
②確定微課主題。一節(jié)完美的微課往往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教學活動需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文獻記錄戴維·彭羅斯曾提出微課的概念,其主要理念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易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7]。因此微課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聚焦明確,即把講課的內容聚集在某個知識點上并進行詳細的講解。
③設計微課內容。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的諸多要素進行有序的編排,然后確定合適教學方案的一種活動。教學設計一般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步驟等,而微課設計也同樣需要考慮這些因素。梁樂明等[8]在對國內外36門微課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般的設計模式,并強調要做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和學習需求的分析。
④視頻的后期處理。在確定好微課的主題、做好微課的教學設計后,應選擇合適的視頻處理軟件結合其主題和教學設計對“大課”進行后期的處理,包括內容的刪減、合成以及精細加工(如美化畫面、設置音樂背景、添加文字備注)等。
2 關于應用的設計
如果只是將一個教師完整的上課視頻作為“影子”運用在教學中,那么就會與傳統(tǒng)的課堂沒什么兩樣。因此,本研究對教師講課的課堂實錄視頻進行了“微處理”,將其加工成微課再結合“影子教學”應用在教學中,既保證了微課的短小精悍,又使學習變得新穎有趣。
微課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室里、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才能感知教師的講課,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行課前預習、在課中根據老師選用的“影子視頻”進行課堂學習、在課下利用教師的“影子視頻”對課堂上掌握不是很牢固的知識點進行重新學習以便加強和鞏固。具體來說,“影子教學”應用于微課時,在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課前的備課階段
在課前教師可以借助其他教師的“影子視頻”進行備課,當教師觀看其他教師的“影子視頻”時,能從中學到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并加以汲取,進而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當發(fā)現其他教師的“影子視頻”存在某些問題時,教師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改,對這些“影子視頻”進行二次加工,此舉措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2)課中的輔助教學
利用“影子教學”,教師不用在講臺上進行過多的講述,而是通過借助提前做好的微課(即教師自己講課實錄剪輯而成的小視頻)、控制播放微課的進度來進行教學。因為教師借助了自己的“影子”教學,因此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講授者變?yōu)榱苏n堂的參與者和學習者。
(3)課后的教學反思
微課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可復現性,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提供了依據。唐納德·A.舍恩[9]認為,反思是指專業(yè)者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構建或者重新建構遇到的問題,并在問題背景下進一步探究問題。這里的反思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影子視頻”直接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觀看自己的“影子視頻”就好比對著一面鏡子,并由此汲取其中的優(yōu)點、改進其中的不足。
本研究選取八年級《物理(人教版)》第一冊第十章第一節(jié)“大氣壓強”作為案例。由于初中生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步調也不一致,故本研究設計該微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試圖探索如何實現“影子教學”應用于微課。
1 制作微課
(1)錄制“大氣壓強”的“大課”視頻
本研究訪問了某中學物理學科的L老師,他帶了八年級四個班的物理課。通過與L老師的交流,本研究最終選定了這四個班級里的好班作為課堂教學實錄的對象。之所以選取該班,是因為教師在該班的講課過程中可以省去許多維持課堂紀律的時間,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比較融洽;針對此班后期制作出來的微課,在其他平行班里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優(yōu)質班的學習氣氛,進而喚醒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愿。最后,本研究借助兩臺攝像機,從不同視角對L老師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實錄。
(2)確定微課的主題
“大氣壓強”這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對大氣壓強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前一章液體壓強知識的拓展延續(xù),又是學習后一章流體壓強的基礎;本章的其余三節(jié)內容都以“大氣壓強”為中心內容而深入展開,故在教材中這節(jié)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制作出的微課也因此而顯得更有使用價值。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難點是用水銀做托里拆利實驗,讓學生學會測量并牢記大氣壓強的值。測大氣壓強的值是學生比較難理解、也是歷年考試中考察較多的內容,因此本研究選定這一塊內容作為本節(jié)微課的主題。
(3)關于“大氣壓強”微課的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新課導入、教師講授和課堂小結三方面。大課視頻中教師非常細心,在導課環(huán)節(jié)中引入了四個物理實驗。因為在制作微課時要力求時間壓縮得短一些,故只選取了其中的一個實驗作為新課的導入。在做實驗前,先提問學生:“向已經排干凈空氣并倒?jié)M水的杯子上蓋一個紙板,請猜測將杯子倒置過來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完畢,教師進行實驗,驗證紙板不掉水也不會灑的現象,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通過這個實驗,教師能夠成功地把學生帶進新的教學內容中。
基于測大氣壓強的值這一重點,最終確定這節(jié)微課的結構是:用一個實驗來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并作為導入部分——教師引導學生解釋現象并分析原因——讓學生舉例說明與大氣壓強相關的現象并給予解釋——展示測量大氣壓強的值的實驗——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求出大氣壓強的值并牢記——課堂演練、拓展及小結。
(4)利用視頻軟件制作“大氣壓強”微課
會聲會影是一款比較簡單而且功能強大的視頻編輯軟件。本節(jié)微課主要借助于軟件Corel VideStudio 12,即會聲會影X2,根據選題內容對獲取的素材進行編輯。視頻處理的流程如下:
①轉換視頻格式并導入到會聲會影視頻資源庫中。錄制完的這個大課視頻是.vob格式,但會聲會影并不支持這種格式,因此借助格式工廠軟件,將.vob格式轉換成會聲會影支持的.mpg格式。打開會聲會影視頻編輯器,將其成功導入到視頻資源庫中。
②分割視頻,去掉多余的片段。會聲會影視頻分割方式是將時間三角游標(時間線)拉到要剪裁的地方,點擊預覽窗口下面的小剪刀,此處視頻就被分割開來。通過選擇合適的分割點,一般將視頻分成四大塊:第一塊是教師用實驗展示的方式來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第二塊是教師提問學生一起探討大氣壓強存在的原因,并由學生自己做物理小實驗以親身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最后引出重要的知識點,即大氣壓強的值;第三塊是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和托里拆利實驗,進而引導學生一起求出大氣壓強的值;第四部分是總結,同時在PPT上展示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相關的簡單習題進行課堂演練、能力拓展,最后布置課后作業(yè)。分割視頻時可以將一些過程性的內容刪掉,如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刪去。正是由于微課的可暫停功能,教師在使用微課時可以在此處暫停,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去思考,之后再繼續(xù)播放微課。
③對分割后的四大塊視頻進行“微處理”并整合。每大塊視頻在處理過程中可以分割出多個小視頻,這就需要不停地預覽、刪減、組合。如第一大塊視頻中教師講了四個物理實驗,展示了一張圖片,但本研究只選取了一個有趣的物理實驗作為微課的導入,此處分割了3個小視頻,保留了1個刪除了2個。第二大塊有兩部分,保留教師解釋現象發(fā)生原因的過程,刪減后剩下6個小視頻;展示個別同學舉例并解釋的內容,刪減后留下3個小視頻。
對四大塊視頻整體剪輯的結果是形成了26個小視頻,仔細核對后發(fā)現這些分散的小視頻在拼接時比較連貫,直接通過“創(chuàng)建視頻文件”的方法選擇“與項目設置相同”導出,形成了一個時長是12min25s的視頻。但是,相對于微課“簡明短小”的標準來說這還不夠,因此在保證微課完整結構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又進行了二次剪輯、三次剪輯……經過多次更細微的處理,最終形成了一個時長為7min27s的稱得上是“小而精”的微課。
④微課結構微調。由于當時錄課時使用的攝像機配置比較高端,拍攝出來的大課不管是畫質還是音質都很清楚,不需要做太多的美化工作,因此只在個別部分給視頻添加了字幕,并在多次瀏覽視頻后,又對片頭和片尾進行了設置——片頭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名稱和主講教師的基本信息,配以輕快的純音樂,添加合適的特效整合成有聲音的動態(tài)圖像;片尾部分主要借助歡快的純音樂結合動畫,讓學生愉快地結束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最終形成的微課時長是8min6s。
2 “影子教學”應用于“大氣壓強”微課的探索
微課的應用不能只是單純地為了評比與競賽[10],而應該更多地服務于教學。將“影子教學”應用于物理微課中,可以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也可以針對物理學科中某個特定的內容進行講授,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1)學生方面
①課前預習?!坝白咏虒W”促使學生使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而生動、形象、有趣的物理微課豐富了預習的過程,并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預習方法類似于在翻轉課堂中的課前,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視頻成為了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課中思考。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影子教學”為學生提供物理微課,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新課的學習。本節(jié)微課以有趣的小實驗開始,學生的注意力也隨著微課的播放而高度集中。當學生尚未及時掌握某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停止播放或者倒退重新播放微課,以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③課后鞏固??紤]到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握上課時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影子視頻微課發(fā)給學生,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鞏固,這就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不可再現的弊端。特別是對一些學習困難生來說,可以通過自行調節(jié)微課播放進度來慢慢消化知識。
(2)教師方面
對初中物理教師而言,微課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革新和升華,不僅優(yōu)化了物理實驗的效果,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坝白咏虒W”的使用,讓教師的講課變得更加立體化,也讓老師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科學研究。
①課前備課。教師不再像以前需借助教案、教輔工具進行紙質教案的編寫,而是直接使用自己的“影子視頻”進行備課,當發(fā)現不足時可以立即改正和完善。原本繁重的備課,通過借助這些有趣生動的視頻微課,不僅使教師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而且使教師對知識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進而提升了教師的講課水平
②課中教學。運用微課可以減輕教師的上課負擔,使教師擁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相處、交流,從而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fā)現影子視頻中存在著某些問題,可以隨時暫停視頻并進行及時更正。此外,教師也可以誘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舉一反三,如當視頻講完大氣壓強的存在后,教師選擇暫停播放,留給學生一些時間去積極地思考還有哪些現象可以同樣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③課后反思。“影子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自身進行教學反思,也能夠通過視頻分享幫助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一方面,傳統(tǒng)的課后反思,是一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借助教案或者通過回憶課堂來進行總結和思考;但通過“影子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進行個體反思,也可以將自己的微課分享給其他老師進行互動式的集體反思。另一方面,傳統(tǒng)教學中要想分享其他教師的講課,就必須去聽該老師的講課并做相應的筆記,這往往需要花費大概一節(jié)課的時間,而且不能進行即時的交流;但通過影子視頻的分享,則可以隨時、隨地分析該教師的講課內容,并且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如果覺得某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可以暫停播放,與其他教師一起商討??梢?,借助于“影子教學”,無論是對教師的個人發(fā)展還是教師群體的共同進步都大有裨益。
微課的興起是教育教學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觀[11],而微課的制作應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將“影子教學”應用于微課,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解放了教師,并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期待廣大教師主動參與到微課的建設中,在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制作出更多優(yōu)質的微課。
[1]南方網.佛山教育局全國首創(chuàng)“微課堂”點擊率破5萬[OL].
[2]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田曉風.微課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4,(2):54-55.
[4]黎碧波.接待“影子教師”[OL].
[5]我的學習空間.對“影子教師”的認識(節(jié)選)[OL].
[6]網易新聞.“美國影子學習”的啟示錄[OL].
[7]Chareen, Senlson, Patt E B. Micro-level design for multimedia-enhanced online course[J]. MERLOT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7,(4):383-389.
[8]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9](美)唐納德·A.舍恩著.夏林清譯.反映的實踐者——專業(yè)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
[10]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5):34-40.
[11]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桑新民教授在首屆全國高校微課頒獎典禮上的發(fā)言[OL].
編輯:小米
“Shadow Teaching” be Applied in the Micro Lectur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In the Cas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AI Min-jun1LI Dou-dou1LU Ping-ping2LI Xiao-tao1HU Ya-li1WANG Fei1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resources, micro lecture has well complemented the gap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expanded its content, and played a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eaching. The author learnt from the concept of shadow education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hadow teaching”, applying micro lecture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t was supposed to supplement or substitute teachers’ centralized teaching by using the micro-video resources, so that teachers can have time and conditions to giv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guidance. This paper made the “shadow teaching” concept well implemented through adopting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urning the big class to micro lecture and elaborately designed micro lecture, taking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promoting micro lecture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shadow teaching”; micro lecture;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G40-057
A
1009—8097(2015)11—0032—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1.005
本文為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中小學微課程資源開發(fā)機制與應用策略研究——以蘭州市為例”(項目編號:SKQN99130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蔡旻君,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學習科學與技術、課程設計與評價,郵箱為caimj916@126.com。
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