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223900) 陳衛(wèi)娟
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江蘇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223900) 陳衛(wèi)娟
口語交際教學一直被邊緣化,導致學生說的能力和聽的能力提高緩慢。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口語教學,不能忽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表達交流的細節(jié)、合作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口語交際 傾聽習慣 合作意識 交流細節(jié)
在現(xiàn)有的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的專題訓練,有的教師認為考試考到的可能性很小,往往不重視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教學策略,口語交際課多數(shù)是教師講,學生聽,草草了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學生的必備能力,教師也開始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日益重視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與研究。但在落實中,口語交際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上,放在活躍課堂氣氛上,忽略了口語交際課的一些重要內(nèi)容。如果忽視以下三方面的內(nèi)容,就是本末倒置。
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視“聽”這個環(huán)節(jié)?!奥牎笔强谡Z交際一方獲取信息并加工信息,最后輸出信息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把“聽”的任務和權利交給學生,調(diào)動每個學生“聽”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因此,口語交際課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口語的表達、應對能力外,還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傾聽是口語交際的精髓,但很多時候被我們忽視了,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學生的自制力不強,活潑好動,教師對傾聽的要求不夠,導致部分學生身在課堂心在外。教師講解的要點、同學發(fā)言的內(nèi)容,學生不能認真傾聽,回答問題時往往牛頭不對馬嘴。所以,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要要求學生傾聽時做到專心、細心、虛心,重視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上,我常在傾聽學生說話時,有意地環(huán)視周圍,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對優(yōu)秀的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及時提醒。教學語言上,在重視表揚“說、講、演”的學生的同時,我也會給那些聽得認真的學生送去一份鼓勵和表揚,如:“某某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呢!”“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聽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這樣表揚激勵,學生自然就會對“聽”引起重視,提高傾聽能力,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學會表達是口語交際課重要的訓練目標,學生會不會表達,善不善于交流,是衡量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標準。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與交流顯得至關重要。
現(xiàn)在教師們都特別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把那些虛設的情境帶進課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還不遺余力地教學生表達的技巧與方法,卻忽視了口語表達時的一些細節(jié),從而影響了表達的效果。例如,表達時的姿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喜歡低著頭說話,有的學生不是兩手撐在桌子上就是用腿勾著凳子等。表達時的禮貌用語,不少學生不能很好地使用“您好”“謝謝”等用語,缺乏必要的文明素養(yǎng)。再如表達的完整性,有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往往只會用簡單的一個詞或一個短語,發(fā)言時不能抓住要點,說了半天,也沒能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這些表達的問題,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中千萬不能忽視,只有在口語課中注意這些表達交流的細節(jié),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課上,教師幾乎都設計了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而在口語交際課上,合作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但現(xiàn)在不少課堂的合作只是一個形式,只是學生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這樣的說類似于幾個學生在一起談話,有的可能還會聊一聊題外話,不能真正達到小組合作的目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合作至關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讓每個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都練習說一次,那么小組合作是最佳的途徑。所以,在口語課上,我們要重視小組合作,一個學生說,其他學生聽,說完了大家評一評,哪兒說得特別好,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經(jīng)過這樣的幫助,學生的表達能力怎能不提高?這樣的小組才能真正成為表達的“練兵場”,才能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只有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營造輕松、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場。生生之間的促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如果一個學生在說話,其他學生竊竊私語、冷眼旁觀,那么還會有幾個學生有說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不但要學會準確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要學會傾聽、評價和幫助。生生互動是樂于交際的一把金鑰匙。
以上是口語交際課中的一些細節(jié),不能忽視,教師重視了,指導了,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責編 莫彩鳳)
G623.2
A
1007-9068(2015)0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