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海南中心校 張建強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呢?現(xiàn)筆者就此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以讀書為樂事是閱讀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都能勤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首先,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多讀教材,把握語文的思想蘊含和文化內涵,做到閱讀認知教學、智能訓練、人格教育的結合與統(tǒng)一。在閱讀中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形聲的摹擬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閱讀后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故鄉(xiāng)》一文中,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閏土的聰明、機智、中年閏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過對人物進行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刻畫體現(xiàn)出來的,我們亦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堂上訓練:刻畫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刻畫出來。其次,理性升華,閱讀是接受人類文明成果,繼承精神領域的遺產。前人將他們的一切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濃縮在書本中,交到我們手上,接受這份禮物,在短時間內了解吸取中華幾千年精神財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認識歷史,審視歷史文化。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不斷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品味。再次,以讀為樂,學生在閱讀中有了許多收獲,受到了成功的鼓勵,作為認識主體的價值和潛能,讓學生自己去品嘗,去領悟閱讀的樂趣,經過不斷地勞動最后是成功的樂趣,讓學生在該種樂趣中成長。
學生的閱讀是教師永遠不可代替的,教師只能從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內容上加以指導或引導,充分讓學生去感知、發(fā)現(xiàn)、辨別、理解到再認識,從而讓學生達到閱讀的個性社會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課內到課外,從課本到書庫,從學校到社會,博覽群書,通觀社會,汲取豐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對此,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古人也有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宋鐮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群書”,就是向名師“援疑質理”。古人的這些理論和實踐都給我們以啟示,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質疑的方法有求異質疑法,即從相反的角度提出種種問題的方法;發(fā)散質疑法,即從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種問題的方法;添加質疑法,即對某人某事的引申、補充的提問題的方法。閱讀的重點不在讀,而在用心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不斷地窮盡其所以然。完整的閱讀過程是感知——感悟——理解——評價——再創(chuàng)造過程。閱讀作為精神產品的消費,作為精神的享受,作為對美的追求,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學會思考、學會質疑。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在質疑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法,是指導學習方法的目的。在閱讀進程中,充分利用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以及大膽新奇的想象、聯(lián)想等思維方式,讓學生積極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去尋求發(fā)現(xiàn)問題。閱讀歸根結底是為了創(chuàng)造,從閱讀中獲得感悟,超越了自我是創(chuàng)新,超越了前人是創(chuàng)造,要做到繼承而超越,借鑒而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可以從自己的個性出發(fā),去理解作品的內容。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針對課文的特點,設計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能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獲得運用這種學習方法的樂趣。對于提問,也總是運用“你喜歡哪句話”“你欣賞哪一段”“你對哪個人物感興趣”等方式來提問,暗示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強調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必顧忌別人的看法。
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師教學耐心,教育創(chuàng)造,并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與協(xié)調學習相結合,在不斷地閱讀實踐中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著眼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更要著眼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