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疆
(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 重慶 404100)
文言"潮"起來,課堂"動"起來
漆疆
(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 重慶 404100)
回顧中國近現代文學的發(fā)展,不難發(fā)現國學在一度經歷了建國初期"花葉漸凋"、文化大革命時期"花果飄零"的"冷落"之后,終于出現了近年"靈根再植"的喜人局面。放眼西方,孔子學院的成立,推動了漢語熱;環(huán)顧國內,在央視推出的一系列講壇節(jié)目影響下,國學更是日益走進國人的精神世界,走進孩子們的課堂。為此,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三個層面上:"一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能自由閱讀歷代文獻,做學習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優(yōu)秀文學遺產;三是了解現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許多初中語文老師都將文言文教學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語言材料和表現手法,豐富現代語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文學修養(yǎng)。簡言之就是讀懂文意,讀透內涵。
互動 點燃激情 巧設疑問
筆者總結自己教學文言文的經驗,歸納了以下幾種“新潮”方法。
孔子早在幾千年以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用現在的話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同學們認為比較枯燥的文言文而言,從某種意義上說,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為了在教學中形成群芳爭妍之繁榮局面,我在教學中作如下嘗試:
1.“最美合聲”擂臺賽
教學新課文時,我往往不急于示范朗讀,而是讓同學們提前預習,然后在組內討論,對多音字字或通假字的朗讀搭成共識,再跟班上其它小組交流意見,讀法相同的形成“同盟組”或“合約組”,并自行設計朗讀分工方案,以便同盟小組在課堂展示,爭奪“最美合聲”獎。授課一開始,兩組便展開“最美合聲”獎的角逐。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激發(fā)孩子們?yōu)榱诵〗M尤其是同盟小組的共同榮譽而作充分朗讀準備,而且在爭論多音字,通假字讀音時也能促進對文意的理解,為理解文意及背誦課文理奠定好的基礎。
2.“最強陣容”表演秀
有些文言文有人物對話,不妨采用小組推薦的方式。先小組內部組織分角色朗讀,再推薦優(yōu)勝者由小組成員共同“打造”朗讀技巧,再推舉參加班級分角色朗讀,再由沒派選手參加的小組作專家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看似個別同學在展示,實際上在對每個小組在組長培養(yǎng)時就說過:鼓勵每一位進步的同學,因而往往被推選出來的是進步較大的同學,而不只是一枝獨秀的展示,因此頗受同學們喜愛。
3.“最強大腦”大比拼
文言文的學習目標之一在于文言詞匯的積累,頁下注釋是重頭戲,它是理解全文的難點,又常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內容。為了激勵同學們對注釋的記憶,我常常組織大家以比拼的方式進行語文活動。先預留幾分鐘準備(或早讀課準備),然后派出本組組長作為下一組考官,依次提問下一組每位成員。遇到一個人不會,就問下一位,如果連問三位同學都答不上,再由組長給出答案。老師則在講臺上統計最先完成所有解釋的三個小組評選為“最強大腦”。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加深記憶,讓學習不夠積極的同學集中精力讀注釋,從而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夯實文言基礎。
4.“最佳搭檔”勇闖關
如果說讀課文和頁下注釋的識記需要營造緊張氛圍來刺激大家的學習激情,那么在理解課文字面意思的環(huán)節(jié)就需要在相對冷靜的深思中完成了。先回顧釋詞的方法:①瞻前顧后(即聯系上下文)于溫故知新(看這個詞是否出現于以往的文章之中,想想它的用法是否適合本文)③連蒙帶猜(根據漢字大量形聲字的特點,依據生字的偏旁部首大膽猜它的意思,用增、刪、補、換、留、調的方法)然后再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勾畫出難點詞,再小組內每兩個人形成“中國合伙人”相互討論(通常文言基礎好的同學搭配基礎薄弱的同學),最后將不確定的生詞提交小組內完成,如果答案不一,則全班質疑,請求友情解答。
如果說經過上述環(huán)節(jié)的種種活動可以很好地促進孩子們完成文言字面意思的解釋和翻譯,那么接下來怎么引導孩子們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進而觸摸先賢名家們的思想之花呢?我想除了依賴于老師平常的古文文化積累,其余就得老師煞費苦心巧設疑問從而讓學生“動起來”了。怎樣設疑才能“巧”到學生心坎里,我想首先就得消除“代溝”形成的隔閡。
1.經典語錄精選
先秦諸子散文中有許多經典語言,這些語言要么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諸如奉孝、守信、勤學、釋怨……要么告訴我們做事求學的方法,如溫故知新、學思結合,時常反思……,這些經典語言既能指正確地生學生,又可引導學生正確做人,于是在教學《論語》時可以巧設以下問題:“痤右銘是人成才的動力,曾激勵了許多偉人走向成才之路,如果請你選文中語錄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會選什么詞、句呢,為什么?”;“如果你是孔子的弟子,決定編寫《孔子經典語錄集》,你打算選擇文中哪些句子,說說選編理由”;“初中學習轉瞬即逝,在臨別之際你將選擇文中哪句話送給你的老師、同學呢,說說選擇的理由?!?/p>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能很好的調查動學生完成“對句子的理解(或談看法)”的教學內容,也能自然對語錄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做人修身的歸類,而這些正好是本文理解上的重點,考場上易見題型。
2.特色景點推介
在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中,游記散文比較多,有《桃花源記》、《小石潭記》《三峽》《醉翁亭記》等,這些文章中有恍若仙境的桃花源,有小道蜿蜒的桃源洞,還有屋舍儼然的桃花村;有碧浪涌動的篁竹林,更有魚戲清漣的小石潭;有夏季江水的奔涌,也有春冬青山的疊翠;有醉翁亭四季明麗的水彩畫,還有小道上黃昏醉歸的水墨畫……可謂集中了風光美,人情美,情懷美。
3.經典文章擴寫
在人教版文言中,還有一類文章比較多,那就是記人敘事的或諫言的文章,如《詠雪》、《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等,這些文章大多有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往往比較感興趣,故在字面意思理解上問題不大,于是課文的理解、欣賞就顯得尤為重要。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會不會簡單問題復雜化了?”文言文學習關鍵在于“熟讀之,善解之、記憶之、活用之?!边@里我不想否定期先賢名家強調的多讀是學習文言的方向性指引,然而時代發(fā)現到今天,我們對“讀”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大聲吟誦,畢竟“頭懸梁,錐刺股”的方法發(fā)展至今只能作為一種精神和態(tài)度,無法成為大家都效仿的一種做法。時代在進步,孩子們的世界在改變,社會發(fā)展至今,我們不妨將先哲們推崇的讀理解為:在合作中熟讀之,在討論中善解之,在競爭中記憶之,在活動中活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