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 潘莉雅
增強活動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設計活動促進學生語言學習
□陰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 潘莉雅
新課標提倡任務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外語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形式多樣的學生小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單純的知識講解是無法引起學生絲毫的學習興趣的。
課堂教學活動趣味性形式多樣評價機制
心理學家指出,當課堂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表現(xiàn)出愉悅的心境和求知的欲望,從而促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根據(jù)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往往可以通過游戲、歌唱、表演、配音、畫畫、競賽、問卷調查等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唯有趣味性的活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活動的設計應始終圍繞學生展開,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應遵循的原則具體體現(xiàn)在:
1.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考慮學生的年齡、知識和時代特點,為全體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活動內容的特點設計情境化、角色化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真切、自然、輕松地實踐語言活動。
3.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活動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難度適中;合理安排活動時間、任務分配;指令簡練、清晰,以保證活動順利完成。
1.游戲類。這種活動就是把學生置于一種游戲時的情境中,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語言。
2.歌唱類。這類活動適合在低年級中開展,老師可以就課堂主題來選擇契合的歌曲請學生學唱,以提高學習興趣。例如,課本中有季節(jié)主題的單元,老師可以很容易在地網絡上找到相關主題的歌曲,挑選簡單、朗朗上口的歌曲,在課前或課后讓學生學唱,或者老師可以選擇一首時下流行的歌曲,利用課本的內容進行填詞,編寫成一首新歌,讓學生來學唱,這樣學生就能一舉兩得。
3.表演類。這就是讓學生扮演一個角色,如警官、售貨員等;設想一種情境,如購物、安排晚會等,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模擬交際訓練。練習完每課對話之后,可請一對學生臨時編排相似的對話或把全班學生配對,讓所有學生同時編排相似的對話進行訓練,達到口語鍛煉之目的。
4.配音類。新課標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每個學生都愛看電影,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一些知識,筆者曾播放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片段《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讓學生了解一般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第一遍讓學生看,并在小組里討論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分別都干了什么;第二遍看時每組選出一位代表給電影配音,最后評出最佳配音者。學生興高采烈,在英語課里既看了自己喜歡的電影,滿足了自己多年不敢奢求的愿望;同時,語言知識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下得到了最佳的運用。
5.畫畫類。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學習路線指引主題的單元,筆者在教授這個單元時,經常讓學生動手畫畫地圖,通過這個活動,既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其掌握了語言知識,也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6.競賽類。設計競賽活動可以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競賽,但是大部分老師更擅長用小組競爭。筆者設計小組競爭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分組后,小組成員各盡所能,各盡其力,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小組爭光。
7.問卷調查類。如在教基數(shù)詞時,大多數(shù)老師千篇一律,都采用開火車的形式,第一個學生說一、第二個學生說二,依次類推,或是說奇數(shù)詞和偶數(shù)詞,學生一點都不感興趣。而有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引人了lucky number,這樣問:“Which is your lucky number?”如果學生說的數(shù)字背后有獎品就說:It is your lucky number.學生興趣盎然,個個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的lucky number,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使語言知識得以掌握和運用。這一方法還可以用于枯燥無味的年、月、日(序數(shù)詞)的教學,用同樣的方法問學生:“Which is your lucky day?”原本無聊的、乏味的年、月、日(序數(shù)詞)的知識,學生在激烈的搶答中輕輕松松地掌握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活動是一種重要方式。合理有效的活動,有助于順利完成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而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尋求成功的道路上增長知識。
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辈捎枚鄻踊慕虒W活動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活動形式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作支撐,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活動中完成任務,從而使對英語的好奇和對活動的喜好轉化為持久的、內在的學習需求,并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得到逐步發(fā)展,最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