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文
(陜西省洋縣書院中學 陜西漢中 723300)
如何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氣氛
朱紅文
(陜西省洋縣書院中學 陜西漢中 723300)
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氣氛,對取得好的英語教學效果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借鑒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先進經驗,分析了如何營造良好的初中英語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 和諧課堂 半英半漢 直觀展示
課堂氣氛是學生課堂學習賴以發(fā)生的心理背景。積極良好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的智力。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思路寬,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精力旺盛,積極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是英語學習的首要條件,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英語的大環(huán)境,就能使學生浸泡在英語學習的天地之中,加深對英語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們學得開心,學得扎實。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如何營造良好的中學英語課堂氛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鼓勵學生張嘴說英語才是學英語的關鍵,而初中生的詞匯量有限,特別是與生活相關,與地方特色相關,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相關的詞匯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說,所以就不敢說,但我們允許他們說部分的漢語,而我們也帶頭說,學生就無拘無束大膽的說了,這樣也運用了我們學過的英語單詞和句型。例如:我問學生,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學生可以回答,I had a bowl of porridge and two花卷./a bag of方便面/a bowl of面皮。我的課堂學生沒有不會說的句子,因為不會可以用漢語代替,但一個句子中英語占多數(shù),主要句型是英語,學生爭先恐后地說,說錯也無妨,第一、第二次錯了,第三、第四、第五次總有正確的,所以課堂氣氛特別的好。而且比我以前使用的全英式教學輕松,效果也好。
注意與學生建立“亦師亦父,亦兄亦友”的師生倫理關系,極力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平等的良好氛圍,努力為課堂上學生的暢所欲言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創(chuàng)造條件;注意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這是師生平等倫理觀在課堂上的落實與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不以權威、法官、裁判、尊長的面目出現(xiàn),而是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生學習的鼓動者加入到學生中去。每節(jié)課中我都讓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時間和空間,教完一組單詞后讓學生自由編英漢兒歌,同時做好指導工作,如我們學生學習了一組衣物后就編了《衣物歌》,dad dad穿shirt,mum mum穿blouse,uncle uncle穿coat,aunt aunt穿skirt,borther穿sweater,sister穿dress,I穿T-shirt,工人穿jacker。不斷類似的訓練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活動中我讓學生當演員,教師當導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感到其樂融融,輕松愉快。我設計的游戲活動有情景對話、學單詞游戲、猜謎、唱游、小品表演、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英語小博士等。有時要訓練“快”,“快”字是鍛煉學生快速反應,快速記憶的能力,具體由游戲反映出來,像搶答,繞口令,讀單詞競賽,單詞接龍,語音快速反應游戲等。學生積極性高漲,參與意識明顯增強,興趣大大提高。又如繞口令比賽,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給他所在的小組加分。學生都積極參與,興趣盎然了。這些游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我還經常出些“新招”,變些“新花樣”,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的語言應鮮明生動、風趣幽默,使學生聽得有趣。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不同影響教學效果,進而制約著課堂氣氛。教師的語言應清晰準確,使學生聽得清。教師的語言應簡潔明白,使學生聽得懂。教師應巧妙地調節(jié)和控制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量,使之快慢適度、高低適宜、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聲情并茂、娓娓動聽。比如我在教英語動物時,通過身體力行的模仿一些小動物的姿勢或叫聲,dog(woof),monkey(將手彎曲抓抓腦勺、撓撓癢),panda(將手上舉做熊貓走路的可愛狀)等等。如one(伸出一食指),six(伸出拇指和小指),升調(手上揚劃弧線),降調(手下降劃?。?,示意安靜(食指放在唇邊“噓”一聲),暫停操練(一食指放在另一掌心下)。又如,我把borrow讀音教成肉包,學生哄堂大笑,但反過來也會讀了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語言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實物、圖片、表演示范、直觀展示法,將課堂變成具體的社會場所,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來扮演相應角色,使用恰當?shù)恼Z言。這種具體的、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往往會使他們產生較大的興趣,并能激發(fā)他們參與交際的積極性。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直觀的情景,使枯燥的語言學習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并使學生從開始學習英語起就開始懂得語言是為交流服務的,讓他們在實踐中將英語與情景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逐步減少利用母語的心理過程。同樣學一個單詞pear,看著圖片學比單純地聽,然后跟讀,效果要好得多;如果在用上實物,讓pear到小朋友手里旅行一圈,效果就更明顯了,。一首Hello,how are you?讓學生加上打招呼、握手問候和抱拳作謝等動作,學生一下子就領會了歌詞的意思。在黑板上畫上四個不同季節(jié)的天氣及其代表物,沒幾遍,學生就輕松理解和學會了小詩文Season。課文中還有一些句型,如:Let’s go to……,單靠動作、圖片來輔助學習比較單一,費時多,收效不大,但若把它編成富有節(jié)奏、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或小兒歌,引導學生不時地chant it,適當?shù)剌o之以動作,效果就大不相同了。這些順口溜和小兒歌通常還能聯(lián)系真實情況靈活運用,有許多還能加上語調。例如:我教parts of body的時候,我叫了一個班里最可愛比較有特色的男孩上臺來展示他的ears、eyes、hands、face等,教室里面頓時氣氛高漲。再如:我上初三植樹那一課,我干脆把學生拉到操場上去邊植樹邊說英語,那一節(jié)課效果真好,氣氛不用說了。
總之,要想活躍英語課堂氣氛,教師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因材施教,因時施教。精心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從內心自發(fā)地喜愛上英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