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883(2015)01-0057-04
收稿日期:2014-12-18
作者簡介:余小莉(1989-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
漢語方言進入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發(fā)展不可忽略的一種方式。最近十年來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為方言詞語進入普通話提供了更好的平臺。除此之外,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也為其發(fā)展和演變營造了環(huán)境,近年來由于男女比例失衡及高學歷女性的增多,粵方言中“恨嫁”這一詞語逐漸向普通話滲透?!昂藜蕖币辉~開始出現(xiàn)在各種場合。
(1)曾志偉愛將岑寶兒自爆恨嫁陳冠希(大洋網(wǎng)2001.4.20)
(2)鄭秀文恨嫁有情郎(蘋果日報2002.4.2)
(3)普京“緋聞二奶”卡巴耶娃恨嫁,已遇到“真命天子”(江南晚報2013.06.10)
(4)38歲顏丙燕“不恨嫁”,《重來》首次挑戰(zhàn)激情戲(揚子晚報2011.6.17)
(5)30歲女人恨嫁(東方男女2004.6.3)
(6)恨嫁舒淇渴望真愛但怕受傷,期待一拍即合的愛情(中國新聞網(wǎng)2006.8.13)
(7)高薪美女成恨嫁“剩女”,白領聯(lián)誼女性居多(南方都市報2008.4.28)
(8)大齡女的“恨嫁歌”(青年參考2009.04.25)
(9)“85后恨嫁女”穿婚紗上班,“恨嫁日記”瘋傳網(wǎng)絡(深圳廣電集團2013.5.10)
(10)從越南新娘想到我國大齡女人的恨嫁(風之語網(wǎng)易博客2009.2.19)
一、“恨嫁”的基本用法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恨,怨也。”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恨”的解釋有如下幾條:1.仇恨;怨恨。2.悔恨;不稱心 [2]559。在這種解釋說明下,“恨嫁”一詞為失悔、遺憾或埋怨自己錯嫁的意思。
而在粵方言中,“恨”與普通話之“恨”不同,在粵方言中“恨”為動詞,其中一個意義為“想;盼望;巴不得” [3],如:
①恨佢快啲走。(巴不得他快點走)
②恨咗好耐嘞。(盼了很久了) ①
“恨嫁”一詞,顧名思義,在粵方言中是非常想嫁人的意思。如2010年香港歌手鐘欣桐(阿嬌)被問到是否羨慕拍檔的戀情時便說到:
(11)“我唔答呢啲問題,你哋又話我恨嫁,依家事業(yè)第一,唔諗拍拖住,將來會唔會公開就到時先算?!保|方日報2010.10.14“阿嬌不排除戀莊冬昕”)
除粵方言口頭表達經(jīng)常用到這一詞外,在粵語歌曲中“恨嫁”也有所出現(xiàn),如:
(12)《一顆恨嫁的心》(羅敏莊,粵語專輯《一顆恨嫁的心》,1997)
(13)《蝦妹恨嫁》(許冠英,粵語專輯《十足斤兩新曲+精選》,2006)
由此可見,“恨嫁”一詞在粵方言中運用廣泛。據(jù)周祖謨(1959)、胡裕樹(1987)、張斌(1988)的觀點,方言詞是沒有進入普通話,不具有全民性,而只在方言區(qū)域里使用的詞。然而從前文所引例句可以看出,“恨嫁”一詞已經(jīng)用于普通話中,包括許多網(wǎng)站和報紙上也開始頻繁出現(xiàn)此詞,“恨嫁”已從一個方言詞語向普通話滲透。
融入普通話后的“恨嫁”主要做動詞用,在句子中充當謂語的成分,大部分不帶賓語,也可帶表對象的賓語(如例(1)、例(2))。同時作為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恨嫁”不僅能受一般副詞修飾,還能受程度副詞修飾。如:
(14)《別逼我結婚》車曉相信愛情不盲目恨嫁(網(wǎng)易娛樂2014.8.13)
(15)《女主播》將播,“敗犬女王”楊謹華很恨嫁(騰訊娛樂2010.9.18)
當然,“恨嫁”還可作性質(zhì)形容詞在句中充當定語,也可作名詞充當主語使用。如:
(16)王麗坤“素顏女神”恨嫁心,憧憬婚姻順其自然(人民網(wǎng)2014.6.28)
(17)恨嫁,也需幸福來掌舵(山西新聞網(wǎng)2012.11.12)
(18)潔癖+恨嫁,8種“怪”女人直接嚇跑男人(新浪女性2014.6.27)
而“恨嫁”由方言滲入普通話后詞義適用范圍也發(fā)生了變化。在粵方言中,“恨嫁”只表示非常想嫁人的意思,適用對象是所有女性,條件好的女性能用,如前文例句中香港女星鐘欣桐;條件不好的普通人也能用,如歌曲《蝦妹恨嫁》中的“蝦妹”:“蝦妹生得塊面像番瓜,鼻大又視線差”。而滲入普通話以后,“恨嫁”一詞的適用對象進一步擴大,不止形容女性,還可以形容男性;不止形容人,還可以形容其他事物。如:
(19)一恨嫁男同事(豆瓣小組2010.8.7)
(20)福汽恨嫁,一個車企的欲望與妥協(xié)(中國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13.10)
例(19)用“恨嫁”形容一位著急結婚的男性,例(20)則用“恨嫁”形容一家因經(jīng)營問題而無奈并入東風汽車企業(yè)的汽車工業(yè)集團。
雖然“恨嫁”的適用對象得以擴大,但詞義范圍卻在逐漸縮小,主要用在那些收入較高或自身條件較好的對象身上,如:
(21)恨嫁不盲嫁,我們是80后“剩斗士”(新浪女性2013.12.25)
(22)柳巖自爆“恨嫁很多年”(晶報2012.8.16)
二、“恨嫁”詞義滲入普通話的原因
(一)“恨嫁”與“盼嫁”的區(qū)別
“恨嫁”一詞是普通話從粵方言中引進的與已有詞語“盼嫁”相近的詞語,但語言的經(jīng)濟機制使得語言會自動過濾語義和用法相同的詞語,所以“恨嫁”一詞不得不逐漸發(fā)展演變,以適應語言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恨嫁”和“盼嫁”兩個詞的區(qū)別越來越明顯。
雖然它們都表現(xiàn)了一種待嫁的狀態(tài),表達了一種想嫁的心情,但具體語義卻不盡相同。從語義特征上來講兩者表達的側(cè)重點不同。從“恨”和“愁”兩個不同語素來看,意義有所差別。此處“恨”不能理解為普通話中的含義,而是粵方言中獨特的意義:“想;盼望;巴不得”?!昂藜蕖币鉃榉浅O爰奕??!芭巍痹谄胀ㄔ捴杏腥齻€意思:①盼望。②看。③姓 [2]1022。在“盼嫁”一詞中我們認為取“盼望”一義更恰當。雖然“恨”和“盼”都有“想,盼望”之義,但所強調(diào)的程度卻不同?!昂蕖庇小鞍筒坏茫薏坏谩敝?,相比“盼”表達了更急切的心情。兩個詞的適用對象也不相同,“恨嫁”用于人時,對象主要是指受過高等教育,工作穩(wěn)定,不必借婚姻改變經(jīng)濟狀況但又希望借婚姻改變生活狀態(tài)的女性人群。如:
(23)“剩女恨嫁”,非愛怎嫁(廣州日報2010.10.18)
(24)希拉里的女兒最恨嫁(新世紀周刊,2009.24)
推及非人對象時也指那些質(zhì)量或品牌處于上游地位的東西,如:
(25)待字閨中房車“恨嫁”(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12.7.20)
例(25)中房車集房和車的功能為一體,可說是既時尚又豪華的產(chǎn)品,卻由于價格昂貴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完善等原因難以出售,故而“恨嫁”。
而“盼嫁”范圍則很廣,可以用于所有達到適婚年齡的女性人群,如:
(26)阿Sa裙擺當頭紗盼嫁,與陳偉霆桃花照曝光(新浪娛樂2011.2.8)
(27)舒淇擺風水陣盼嫁馮德倫,視舊愛王力宏為閨蜜(中國新聞網(wǎng)2012.8.23)
(28)盼嫁女遇上懼婚王老五,十二星座如何逼婚成功(中國網(wǎng)—資訊中心2012.3.22)
(29)新生代打工妹調(diào)查:盼嫁有錢人改變命運(大眾網(wǎng)2010.6.18)
再者,就語用選擇而言,兩個詞差別也較大,我們主要從感情色彩上來對其進行討論?!昂藜蕖焙汀芭渭蕖眱蓚€詞都是中性詞,但在感情色彩上“恨嫁”偏向于褒義,暗含語用對象自身條件好,比較優(yōu)秀之意。而“盼嫁”則無褒貶之分。我們知道語言的使用無時無刻不受到人們認知心理的影響,主要有追新求異、從優(yōu)從眾、避繁趨簡、避俗向雅、避忌趨吉、逆反叛眾幾種語言認知心理。由此我們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大家在使用這兩個詞時有著不同的語用心理。若單從語用選擇上來看,當下年輕人在“恨嫁”和“盼嫁”二詞中更傾向于使用前者,我們認為這里體現(xiàn)了青年人追新求異、從優(yōu)從眾的語用心理。首先,使用從粵方言借來的“恨嫁”一詞更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和嘗試新事物這一性格特征,滿足了他們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其次,“恨嫁”一詞是人們從優(yōu)從眾心理的體現(xiàn)?!八^‘從眾’,就是向大眾時尚看齊;所謂‘從優(yōu)’,主要是指在言語上主動模仿在政治,經(jīng)濟或文化等方面地位和條件比自己優(yōu)越的人的語言?!?[5]比如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中演員高圓圓就扮演了一位大齡恨嫁女青年,而她在接受訪問時更坦言自己也恨嫁并認為恨嫁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首先我不覺得恨嫁是一個貶義詞,一個恨嫁的女性代表的是她的一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20出頭的小女生想嫁人根本不叫恨嫁,恨嫁是年齡到一定的階段還沒有嫁掉的女性。這一群女性多少會有一些失敗的感情經(jīng)歷,但是她仍然會選擇去愛一個人,仍然選擇對婚姻或者是對二人世界的這種生活抱有著一些期待,那就證明她仍然相信人,相信這個世界,相信人性的很多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我覺得比恐婚要好多了?!保v訊娛樂2013.11.28高圓圓:恨嫁是種生活態(tài)度,拍吻戲比黃海波主動)網(wǎng)上的新聞報道也給出來了如下標題:
(30)《咱們結婚吧》高圓圓護膚有術,恨嫁不愁嫁(愛美網(wǎng)2013.12.11)
(31)“女神”高圓圓:其實我也恨嫁(重慶商報2013.11.3)
(32)專訪高圓圓:華麗不是我的范兒,恨嫁更要靠譜男(網(wǎng)易女人2013.10.21)
這些都促進了“恨嫁”一詞在近義詞“盼嫁”存在的情況下廣泛使用,從方言和普通話詞義接觸的結果來看,它屬于競爭性的接觸,為普通話詞義增添色彩意義 [6]。正因為如此,它讓更多人在心理上認為能“恨嫁”是對自身條件的肯定,從而在言語上主動去模仿和使用這一詞語。從而讓社會中使用“恨嫁”一詞的成員越來越多,更由“恨嫁”一詞衍生出“恨嫁族”“恨嫁女”等詞來。
(二)詞義滲透的原因
“恨嫁”能從一個方言詞成功向普通話滲透是有其原因的:(1)漢語兼收并蓄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方言詞的跨域使用是漢語新詞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為“恨嫁”一詞從粵方言進入普通話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普通話吸收粵方言的方式可分為幾類,而“恨嫁”一詞進入普通話屬于其中一類,即“引進了一些在普通話中有相同或相近語義的詞語,因而形成一組同義(包括近義)詞語。” [4]93“恨嫁”一詞與普通話中“盼嫁”一詞意義與用法相近。(2)“恨嫁”一詞從粵方言滲入普通話是整個社會對它的選擇。漢語新詞的產(chǎn)生與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從語言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一個社會對詞語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使用這種語言的社會大眾的價值取向和語言價值觀?!?[4]93近年來高校女生數(shù)量持續(xù)走高以及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職場上發(fā)揮重要作用,她們對人生伴侶的要求也相對提高,這導致了大批單身女性的出現(xiàn),從女性心理來講,她們又迫切希望找到可以依賴的人生伴侶,而“恨嫁”一詞貼切地表達了他們的思想和心理。因此,“恨嫁”一詞得到了社會大部分人的認可,無論是在網(wǎng)絡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使用“恨嫁”這一詞語。(3)珠江三角洲經(jīng)濟的發(fā)達和繁盛也是“恨嫁”這一粵方言詞語得以滲入普通話不可或缺的原因。一方面,廣東及香港地區(qū)強勢的經(jīng)濟背景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一地區(qū)的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及社會生活,粵方言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過程中與普通話相互交流和滲透。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的大力發(fā)展,這一地區(qū)的文化通過電視、電腦、報紙等傳媒工具迅速擴散,這使其他地區(qū)的人間接接觸到這一地區(qū)的文化,由此推進了粵方言的傳播,并為其滲入普通話做了充足的準備。在以上多種因素的整合下,“恨嫁”一詞成功從粵方言過渡到普通話。
三、“恨嫁”一詞的規(guī)范使用與發(fā)展前景
王鐵昆曾指出:“新詞語是指一個新創(chuàng)造的或從其他語言中、從本民族語言的方言詞、古語詞和行業(yè)語中借用過來的詞語,也指一個產(chǎn)生了新語義、新用法的固有詞語。” [7]由此我們認為“恨嫁”從粵方言滲入普通話后可以作為新詞語被看待。
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新詞新語的規(guī)范問題是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shù)學者都提出要建立動態(tài)的規(guī)范觀,他們認為語言的規(guī)范是在發(fā)展中進行的,也只有在規(guī)范的發(fā)展中語言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另外有研究者提出了語言規(guī)范的層次性問題,認為新詞新語在規(guī)范度上存在一個中介物,即“就是在一言語交際中介乎規(guī)范和不規(guī)范之間的‘可接受性’的中間地帶” [8]。我們對新詞新語進行規(guī)范時應該注意層次性,不能極端地認為規(guī)范或不規(guī)范,而應該在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中來考慮?!昂藜蕖币辉~的規(guī)范使用同樣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不能一味限制也不能隨意濫用。普通話對新興詞匯的吸收有幾個不同的階段:“一是群眾廣泛使用階段,二是報刊書籍的使用階段,三是工具書的選用階段?!?[4]93“恨嫁”一詞目前處于第二階段,尚在較為規(guī)范的階段,如果要進入第三階段還需要社會長時間的觀察并考慮整個社會的接受度。
由此來看,“恨嫁”一詞在一個階段內(nèi)的發(fā)展前景是比較樂觀的。從語言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恨嫁”一詞迎合了當下部分人群的需求,表現(xiàn)了他們的語用心理。但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有些詞語在某個階段被廣泛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趨于消亡,所以“恨嫁”一詞最終能否穩(wěn)定下來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對其進行考驗。
四、結語
“恨嫁”一詞的興起和發(fā)展只是眾多從方言進入普通話的新詞新語之一,但通過對這一詞語的關注我們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思考和注意的問題,比如方言詞語進入普通話值得注意的問題,新詞新語與原有舊詞語之間的差別和聯(lián)系,新詞新語的規(guī)范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討論,這樣才能促進普通話更有生命力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