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媛燕
(慈溪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慈溪 315300)
不妨試試為詞語盤點"增肥"
——淺談小學語文"詞語盤點"教學
屠媛燕
(慈溪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慈溪 315300)
縱觀人教版新教材,特別關(guān)注詞語教學,并且從四年級開始在每一組課文后面增加了"詞語盤點"。筆者認為,詞語教學不應(yīng)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應(yīng)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所以筆者嘗試著利用每一單元的詞語盤點,圍繞詞語盤點做文章,通過查漏補缺,回歸文本,讓詞語盤點成為夯實文本的好途徑;通過從字音,詞語的組成結(jié)構(gòu)、詞義表達等幾方面拓展,讓詞語盤點成為拓展積累的輻射點;通過串詞成句,讓詞語盤點成為創(chuàng)作運用的奠基石。這樣適度地給詞語盤點"增肥",以詞語盤點為中心鏈接到課堂內(nèi)外,真正為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奠基。
小學語文 詞語盤點 增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在知識的梯子上攀登時,使他邁出最初的、在我看來也是最寬闊的步伐的,就是通過詞來認識世界。”詞是構(gòu)成語文誦讀材料的主要元素。當我們抱怨學生基礎(chǔ)提不上去的時候,字詞教學應(yīng)該值得我們反思??v觀我們的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這套人教版教材特別關(guān)注這一點:第一學段的讀讀記記,二、三學段的日積月累都安排了詞語專題教學;四年級開始在每一組課文后面增加了“詞語盤點”??梢?,詞語教學不應(yīng)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應(yīng)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適度地給詞語盤點“增肥”,以詞語盤點為中心鏈接到課堂內(nèi)外,可以為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奠基。
1.查漏補缺
“詞語盤點”,就是詞語清點。詞語盤點集中的都是這一組課文中的詞語,你細細品味這些詞,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你不一定每個都講深講透,甚至有些可能會在課堂上忽略。那么這時,詞語盤點就給了你機會,我們可以好好地利用這個詞語盤點引導(dǎo)學生對還不太理解或漏講的詞語進行再學習,還可以趁此機會向?qū)W生滲透解詞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達到查漏補缺之效了。
六年級上冊第四組詞語盤點中有這樣一個詞“瞇縫”。這個詞出現(xiàn)在第十五課《凡卡》第五段。上課時,因為這段是插敘,我比較關(guān)注這段的內(nèi)容對課文內(nèi)容及中心的關(guān)系,忽略了這個詞的讀音。教到這次詞語盤點時,我發(fā)現(xiàn)這個詞有的讀成“mīféng”,有的讀成“mī fèng”。于是,我對這個詞進行了補習。首先弄清了讀音:“mī feng”(輕聲)。盡管在那堂課上花了點時間,卻為學生補上了這個知識,真得感謝詞語盤點。
2.回歸文本
“詞語盤點”的詞語,都是對這組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整理匯總。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回憶起課文中的一些情節(jié),甚至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可以這樣說,它是課文的濃縮。在教學中,我便利用這一特點,大做文章,開展復(fù)述課文情節(jié)、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訓練。
案例一:回憶畫面
四年級上冊第一組詞語盤點中有這樣一組詞語:白茫茫、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山崩地裂。這組詞語是第一課描寫《觀潮》中潮來過程的詞語。我就讓學生回憶課文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這是背誦內(nèi)容)。以下是一學生說的片斷:
午后一點左右,江面上白茫茫的一片,一切還是風平浪靜。忽然,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又似一隊飛機正朝這邊飛來。響聲越來越響,不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白線橫貫江面,好似一群海鷗正排著長長的隊伍朝這邊涌過來。白線離我們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寬,到最后竟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翻滾著,奔騰著,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向我們飛奔而來。那聲音震天動地,如同山崩地裂。海風卷著海浪一次一次猛烈地甩向岸邊,濺了我們一身。
我想他在描述這一片段時一定猶如身臨其境,完全把課文內(nèi)容變成了一個個畫面,不是“小和尚念經(jīng)”,而是完全把文字、課文內(nèi)容內(nèi)化成了自已的語言。因為他把詞語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組合,其實這就是學生自我的意義重構(gòu)。這時他們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因為這里沒有學習的羈絆,有的是自我意識的探尋。
案例二:概括內(nèi)容
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詞語盤點,在識記完這些詞語后,我請同學選擇同一篇課文的幾個詞,簡單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就把課文內(nèi)容概括得非常精辟。
例如一學生概括了第九課《自然之道》的主要內(nèi)容:我和同伴們?nèi)ヂ糜危斘覀冎鲃訋椭谝恢挥斶M入大海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幼龜失去了“偵察兵”和信號,都爭先恐后地魚貫而出,結(jié)果成為海鷗等食肉鳥的口中之食。(劃橫線的為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一個個詞語,猶如一張張記憶的底片,讓課文中的一幕幕重新在學生眼前縈繞浮現(xiàn)。這樣的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又能依托文本內(nèi)容進行說話練習,加深了對詞語的靈活運用,勝過單純的講解與溫故。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每次批閱學生作文,總會有意無意地用“好詞佳句”來評判學生的習作。我想大家一定會有同感,有時明明覺得某篇學生習作在條理上并不怎么樣,甚至看上去很“散”,就因為幾個鮮見的妙詞,幾句名人名言,馬上給出了高分,謂“有散文風范”呀!其原因不就是它能從一個方面反映著學生語文的功底和能力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頭腦中沒有詞語的積累,作文章時怎么可能一下子崩出好詞佳句來呢?于是我們便天天喊著學生的知識面太狹窄,課外書看得不夠多。我認為學生的積累不能僅是一種課外要求,在課堂學習上更應(yīng)受到關(guān)注,這樣可以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我嘗試了利用詞語盤點這塊陣地來實現(xiàn)。
1.從字音出發(fā)
例如關(guān)于四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突如其來”,我是這樣來拓展的:
師:這學期中,我們學過的四字詞語還有哪些有這個“其”字。
生有的努力在頭腦詞庫中搜索,有的偷偷翻看學過的詞語盤點(我認為對基礎(chǔ)相對弱一點的學生這也好,至少這也是一次再記憶過程)
生1:不勝其煩。(《白鵝》)
生2:趁其不備。(《母雞》)
生3:莫名其妙。
師:真不錯,已經(jīng)想到課外的了,誰還有?
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4:夸夸其談。
生5:勉為其難。
生6:其妙無窮。
生7:其樂融融。
……
我一一叫孩子寫在黑板上,讀一讀,記一記,讓這些詞語也在其他孩子的頭腦中劃過痕跡。接著我又開始叫他們找?guī)в小叭纭弊值乃淖衷~語。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叫學生找?guī)А耙弧钡摹А安弧钡?、帶“欲”的、帶“無”的等,讓一個字,一個詞,開出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
2.從結(jié)構(gòu)出發(fā)
我們幾乎從一年級就開始讓學生關(guān)注到詞的結(jié)構(gòu)上,讓孩子開始積累ABB、AABB、ABAB、ABAC、ABCC、AABC類詞語。從四年級開始,在詞語盤點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結(jié)構(gòu)的詞語可以拓展。例如:從“悲歡離合”拓展“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筆墨紙硯、花鳥蟲草、抑揚頓挫”等詞;從“飽經(jīng)風霜”拓展“歷經(jīng)磨難、絞盡腦汁、解放思想”等詞;從“怒目圓睜”拓展一些兩次動賓結(jié)構(gòu)的四字詞語……還有像“揮汗如雨”這類含比喻修辭的詞,“狐假虎威”含擬人修辭的詞。
我們教師對詞語結(jié)構(gòu)要有敏感性,在詞語盤點教學時要時時刻刻記得分析結(jié)構(gòu),拓展積累,這樣一定會充實學生的“詞庫”。我還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更需要的是方法指導(dǎo),讓學生也有對詞語結(jié)構(gòu)的敏感度,延伸到課外主動積累。
3.從詞義出發(fā)
這里主要指的是我們可以利用詞語盤點為詞語找找近反義詞。最簡單的就是我們可以在本組詞語中就能找到的。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一組“千篇一律”與“別出心裁”、“與眾不同”是反義詞,那么“別出心裁”與“與從不同”就是一組近義詞了。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八組詞語盤點時,出現(xiàn)“殉職”一詞,這個詞表示死亡,像這樣表示在不同情況下死亡的詞還有很多:
師:“殉職”是什么意思?
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犧牲。
師:像這樣表示死亡的詞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生一個個發(fā)言:去世、逝世、就義、遇難、夭折、陣亡、駕崩……
師:你知道這些詞分別用在什么時候嗎?
生1:老師,我知道小孩子還沒長大就不幸死了,就叫夭折。
生:像四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死了,我們可以說是遇難了。
生:飛機出事時,也叫遇難!
……
這樣既積累了詞語,還讓學生知道了詞的不同用法,學會了詞語的辨析。像這樣的教法在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詞語盤點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組詞中有兩個表示看的詞——“遠眺”、“俯瞰”,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來說不同的看,例如“環(huán)視、偷窺、仰望、瞻仰、觀察”等。又如,在學到年過花甲,教師可抓住“花甲”滲透表示年齡的詞: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古稀。
4、從表現(xiàn)形式出發(fā)
在詞語盤點教學中,我們不防可以給它按詞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分分類,或?qū)懢?、或?qū)懭耍换虬x、或貶義。寫人的還可以分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寫景的還可以分山、水、樹、花等。教學時,我們就根據(jù)這些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首先在學過的詞語中尋找積累,接著讓學生把目光投向課外積累。這樣,既理清了思路,幫助了記憶,還豐富了詞匯。
我們都知道,有些孩子平時詞匯很多,可是一寫作,就冒不出一個好詞,也就是說積累與運用是不能劃等號的。學生并不是積累了語言材料就會在習作中運用,從積累到運用,有一段艱辛的實踐之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引導(dǎo)、鼓勵,喚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選用詞語
在六年級上冊詞語盤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詞義,學會正確運用這些詞語,我經(jīng)常做這樣的練習。例如第三組詞語盤點教學完后,我要學生選擇“讀讀記記”中的幾個詞填入下列句子中:
⑴西湖風景秀麗,任何一個游客都為之(流連忘返)。暑假的一天,我終于(如愿)登上去西湖的客車。一路上,我(興高彩烈)。
⑵誰都不敢相信,就連菜市場也來了小偷。但這事確實給李風撞上了。本來打算買這買那的李風,這會兒(焦黃)的臉上多了一份(茫然),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菜市場也會有“黑手”。他氣得咬牙切齒,(怒目圓睜),可任憑他怎樣,偷錢賊早已(溜之大吉)了。
諸如此類的練習,往往能激起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理解運用。所以,我們在教學詞語盤點時,多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情境,讓學生運用詞匯,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2.串詞成句成段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六組詞語盤點時,我叫學生用上盤點中的詞語說幾個句子。這個訓練我們從第一次詞語盤點就開始了,當時是要求說一句話,用上一個詞。后來有的同學能用上兩三個詞了,而且句子也說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多。這一次,像往常一樣,大家興趣盎然,一生根據(jù)文中的幾個詞語介紹了家鄉(xiāng)的小河:
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清可見底。微風拂過,河面上清波漾漾。河岸兩旁,一棵棵柳樹姑娘經(jīng)常在這兒梳妝打扮,小河是柳樹姑娘的鏡子。河上那座彎彎的小橋理所當然成了小河忠實的伙伴,它弓著腰,靜靜地讓河水在它身旁嬉戲。每天,人們從小橋身上走過,人影綽綽,成了另一道風景。
又如學了第四組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觀察一種小動物,然后用上文中的詞語也來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某個動作。
除了寫一句話,一段話,我們還可以嘗試著用盤點中的幾個詞寫童話,寫小詩,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三組,在學習了本組四篇童話故事后,讓學生也用這些詞說一個童話故事。學生的作品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在他們的作品里有神氣十足,腆著大肚子的麥子,有鮮花盛開、綠樹成陰的城堡,有愛撒謊的小木偶,還有拿著仙女棒善良的仙子,真是奇妙無窮。
積累在于運用,無論是選詞填空,還是串詞成句成段,一方面是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詞語的有效實踐中記牢、掌握這些詞語,另一方面是要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系統(tǒng),體會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積累的內(nèi)驅(qū)力,真正使學生習得的大量詞匯化為積極的語言,為今后的提取運用做好鋪墊。
詞語盤點帶給我們的是快樂,是收獲,孩子們不再覺得記憶詞語是一種枯燥的活動,不再為頭腦詞庫中找不到詞而發(fā)愁。相反,他們覺得這樣記憶更輕松,而且也會在課外閱讀時無意記憶,頭腦詞庫也越來越充實。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借口拒絕詞語盤點,它不是我們教學中一塊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我們要立足詞語盤點的教學,本著“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不斷地挖掘這塊寶地,別讓孩子在這兒留下一些遺憾,真正為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年1月
[2]任亞平《小學語文課文中語言的整齊美》《小學語文教學》山西教育報刊社2007年295期第61頁
[3]潘文彬《語文課,該給學生教些什么》《小學語文教學》山西教育報刊社2008年315期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