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瞳
(開縣大進初級中學 重慶 405400)
讓初中語文課堂彌漫德育的芬芳
賀瞳
(開縣大進初級中學 重慶 405400)
針對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有利于讓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素質(zhì)和品質(zhì)。借助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主要就是通過語文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教師應(yīng)該對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予以重視,采用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的方式才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應(yīng)該充分發(fā)揮榜樣影響,爭取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如何通過語文教學來進行德育教育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提高當前初中生的知識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提高整體的學生素質(zhì)。
語文 課堂 德育 初中
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的神圣職責,既包括了教授給學生豐富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同時也包括教導(dǎo)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所以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注重教授學生知識跟能力的時候,同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教育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個時候,語文教學的滲透功能顯露出來,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滲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履行自己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榮譽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又有許多有利的條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材中會有許多能夠吸引學生的情感內(nèi)容題材,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時候,雖然學生在書本上沒有能夠親自看見當時國家處在什么樣的情境之中,但是卻可以通過李大釗先生在教材中對于當時國家和國民身處的環(huán)境的文字描繪感受到當時國家的危難,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李大釗先生在文章的創(chuàng)作中懷有的復(fù)雜的情感,對于國家身處危難之中的擔心和牽掛,對于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國民的同情,表達出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當學生學習到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中作者對于國家危難時刻的擔憂,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心中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榮譽感迸發(fā)出來,這樣有效保證了學生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對于初中語文教材的講解,教師應(yīng)該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能夠有效地使文章的各種意義清楚地展現(xiàn)出來,能夠展現(xiàn)出可用于德育教育的另一面。文章中有許多適合進行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應(yīng)該認真研究,找準重點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在初中的語文教材中,文章中蘊含的許多思想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文章解析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突出文章中的敘述高尚品質(zhì)和一些能夠給人以啟迪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有用的啟示。保證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文章中的精華。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傷仲永》的時候,教師應(yīng)該充分利用其中的重要意義來引導(dǎo)學生明白事理,走上正確的道路,切不可因為一時的小聰明而影響到自己的未來。
榜樣可以給人更多的前進動力,可以讓人們有一個前進的目標。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可以稱之為榜樣的人物,這些人的思想和境界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好的參考目標。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名人名事,讓學生了解到更多人的偉大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向前,爭當先進。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知識《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清楚這兩位的不同之處,同時對于他們的事跡進行詳細的介紹,一個是對于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國家,這種精神值得世人尊敬。另一個雖然在學習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種阻礙,但是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沒有擋住他成功的步伐,面對一次次失敗的時候他又一次站起來,與疾病作斗爭,最后成為一代音樂巨人。成功與努力是分不開的,辛勤地付出就會受到豐厚的回報。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值得我們學習的有許多。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名言名句,包括許多典故,能夠給我們的成長帶來幫助,能夠指引我們走向成功。許多人受到這些格言和典故的激勵走向了成功的道路,更有很多人受到了激勵取得了豐功偉績。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yīng)該抓住其中的可以用來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過零丁洋》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詳細講解一下愛國英雄文天祥的英勇事跡,這樣會使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這種深深的愛國情懷,同時古詩中的詩句也成為了千古佳句,時刻引導(dǎo)人們前進。
學生的思維具有簡單性和片面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yīng)該根據(jù)實際對學生及時進行指正,幫助學生塑造成熟穩(wěn)重的性格,讓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更加成熟。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解析的時候應(yīng)該針對當前中學的特點,分析教材內(nèi)容,挖掘深層意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時候,就應(yīng)該讓學生擁有更加成熟的思維方式,不要拘泥于形式,不應(yīng)該片面思考問題,應(yīng)該完整系統(tǒng)的分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成熟和成長。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找到許多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師應(yīng)該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應(yīng)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綜合利用語文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能夠從內(nèi)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能夠使自己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更加積極地去面對自己整個人生,能夠擁有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1]楊春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0,13:141.
[2]張中進.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2:95+98.
[3]何春亞.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J].教育文化論壇,2014,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