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東
(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zhèn)中心總校 內蒙古赤峰 024522)
淺談"以學定教,以生為本"
張海東
(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zhèn)中心總校 內蒙古赤峰 024522)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新課改理念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全新的生命,猶如潺潺的清泉之水,激活了一泓秋水,在豐收的岸邊。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淺析之,可解釋為“以科學的規(guī)律為依據(jù),以科學的學習方法為指導,以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終極目標”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不是從零開始,在學習知識之前,都有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經歷,教師在上課前不但要明確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還要明確學生應知道什么,確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就是“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細化到教學過程當中就是從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從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出發(fā),以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為主線,以學生素質充分發(fā)展為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本著“先學”、“后教”,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在“預學單”的精確預設下,讓學生按“預學單”預習教材,“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使“三維目標”的落實更加具體化,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了優(yōu)質、省時、高效的路子。學生的實際操作,使我深切地體味到,文本是一個堂皇的建筑,每一個讀者都有了一個“進入”建筑可能的現(xiàn)實性。當我們按其預設把學生領入文本,學生就能看到這一輝煌建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蹊一徑的建筑格局及其作用。學生就能從文本中看到鮮活的畫面;聽到文字的轟鳴;感到走進特定的領域;得到前所未知的東西,也感到了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質疑…誠然他們一定會從文本的解讀中感悟到了自身應獲得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亦可以說是文字誘人的魅力;也可說是在置其學習目標,學習重心前移的前提下學生獲得的課堂上自食其力,自主探究的碩果,因她是甘甜的,直沁心脾的,通過自我勞動所獲取的果實,是最讓人高興的。這一切全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張張愉悅的笑臉反映出來的?!翱嗖钍隆币鸦鳌翱鞓肥隆边€有不高興的嗎?
如:曾親自和任課教師研討過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9課《自然之道》。這是美國作家羅蒙塞爾的作品。本文用筆簡約以其樸素的表現(xiàn)手法,明快、動人的語言敘述“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加拉巴哥島上觀察綠龜孵化小龜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這篇文章僅600余字,作者在如此簡短的篇幅里,承載了極其豐富而深厚的內涵,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啟發(fā)和想象空間。設計了課前預習(采用引領式預設法),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預習要求,然后逐一進行,在預習過程中重點放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以預學單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解決問題;教給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課堂路線的明了清晰化,達到了教學模式的轉型。同時教者又根據(jù)班內不同學生的水平,采取多樣式的預習方法,量體裁衣,讓學生勞有所獲,學習方法的定勢,學習效果一定是可觀的。通過預習課接近尾聲進行測試,認識7個生字,識記率達100%;寫14個字,正確率達97%。也實現(xiàn)了目標學習多元化,讀的效果更佳;學生優(yōu)美動聽的朗讀節(jié)奏真的伴隨著“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學生的心也會隨著“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的心靈震顫。一目了然,自然之道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江上的日出是壯麗的如火如荼,好一幅“自學、共學、知識、能力、情感升華”相互作用的畫面。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如一江碧水瓦藍瓦藍,時時泛起在春風鼓動下的漣漪,蔚為壯觀。曾參與了《尊嚴》一文課堂合作探究教學過程的研究,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探究、自學、合作能力的參差不齊,設計了直面文本教學,既是我們常用的“披文入情,潛心會文”,尊重文本,走進文本,從文本出發(fā),通過反復閱讀,注重對文本細致入微的品析感悟。通過朗讀,體味語言文字的節(jié)奏、情緒、色彩、內在韻律、情感等。運用默讀靜思、對比觀照、動筆勾畫、批注,記下自己的感悟、疑惑,從中解讀文本的情感內涵,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到傳神,獲得審美體驗和情感熏染,去尋求對文章的自我解讀。結合“預學單”中“深入感知,學會探究”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讀:一二遍,不解其意;三四遍,有感覺;五六遍,人物動起來了?!盀槭裁凑f杰克遜說哈默有尊嚴?”“哈默的性格特點是什么?”“杰克遜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這些都是在“預學單”的引導下,通過讀、討論來完成的。通過讀探究,使人物的聲音、形象、互動畫面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學得興奮,討論得熱烈。源頭的活水既然汩汩流來,難道還會怕它引入不到閱讀的渠道之中嗎?學無定式,教無定法,路有所同,道有差異,只要把握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江春水,就可借得東風好駛船。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色彩斑斕。參與者真正地感受到課堂教學帶來的無限樂趣,一返味同嚼蠟式的枯燥的語言文字學習與運用,使語文課有張有弛,語文課堂上被激活的文字猶如跳動的音符,伴隨著一種韻律奏鳴著。學生的自學是音符,教師的備課同時也是一種音符,兩者巧妙結合,會使語文學習更具有藝術魅力。
曾參與過《魚游到紙上》的備課與課堂教學過程,在合作探究中抓住了“魚游到紙上”這句話,使探究漸入深山辟佳境,頓覺清新草色幽。因這句話既是文章的題目,又在文本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一次是女孩的驚嘆;一次是作者的切實感受;再一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在備課過程中就抓住了一個“游”進行課前備課和講課時的課中引領,使“游”真的活起來,使“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保ㄓ阡粽Z)這個簡單的“游”字,賦予了豐富的蘊含,使一個畫技高超、勤奮專注、堅持不懈的聾啞青年形象躍然而出。使人物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古人云:心有靈犀一點通。此課師生的心靈溝通,生生、文本的溝通,實現(xiàn)了其文章的藝術魅力和價值。
“以學定教,以生為本”做為教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她促進教師努力把握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一個小錯誤、提出的一個小問題或者交流探討中出現(xiàn)一個小分歧等,都可以做為教學的一個新生資源,它會促使教師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探索和再創(chuàng)造,為教師智慧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開辟了廣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