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華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國呈明顯上升趨勢,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以及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也是道德品質、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能夠不斷地進行法律素質培養(yǎng)教育,不僅可以促使他們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還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呢?筆者認為應加強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教師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加強師德修養(yǎng),做好言傳身教
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對自己嚴格要求,學習法律,了解法律,根據這一教學模式,遵紀守法,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用自身的榜樣力量感染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心中想要學習的對象。這樣,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可以通過環(huán)境及人物的影響,自然形成,潛移默化。新課改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材涉及了很多法律知識方面的內容。這就為我們切實利用思想品德課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鏈接式的法制教育,讓學生學習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憲法和有關部門法的基本精神和規(guī)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法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實際,所以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法律知識,我們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從兩個方面去努力:一是豐富自己的法律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二是教師要把教材教“活”。教師要鉆研教材,搜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整合教材資源,以案說法,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法律意識,而且也能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二、根據學科各階段的內容特點、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把法制教育內容有機地滲透于教材內容中
首先,教師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根據思想品德學科各階段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把握分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法制滲透。其次,要盡量避免抽象的法律條文講解說教,要充分結合現實生活,特別是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以激發(fā)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以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再次,在方法上,教師要靈活運用討論、辯論、角色扮演、觀看法制節(jié)目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欲望。最后,根據學科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教學,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達到“內化”效果。
三、防微杜漸,在點滴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育之中無小事,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手抄報、板報等方式實行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普及,以及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防治,義務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根據發(fā)生在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事情,在合適的時機和場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總之,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不僅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增加法律教育對青少年的滲透性,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攜手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使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更加深入。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從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圍里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和用法的好公民,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