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新疆喀什地區(qū)巴楚縣第二小學 新疆巴楚 843800)
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走向生活化
馬勇
(新疆喀什地區(qū)巴楚縣第二小學 新疆巴楚 843800)
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生活的現(xiàn)象很嚴重,教學目標缺乏實際,過于理想化,教學內(nèi)容脫離了實際生活,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很難反映出學生實際的道德品質。因而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勢在必行。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走向生活化便是轉變教育方式的一個突破。
思想道德 小學教育 生活化
當前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育與生活脫節(jié)。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的提高生活能力,不能服務于社會;更有甚者直接脫離社會,成為脫離實際生活的空中樓閣。這也是很多學生踏入社會后,會覺得茫然和無所適從的主要原因。社會生活復雜多變,一味的照搬書本往往會適得其反。小學是教育的初始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活潑好動,但是,這一階段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效率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將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呢?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西部地區(qū)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新疆與各地區(qū)的貿(mào)易、文化往來日益增多,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時間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也在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如果一味的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教育,就會與當前的社會相背離。例如現(xiàn)在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適當?shù)母纳埔幌律钍潜仨毜?,可以理解的。但要是按照以前勤儉節(jié)約的理念,要求學生“縫縫補補又三年”、“吃青菜蘿卜”,則會太過于苛刻。但是如果把標準定位在“不攀比”、“不過分追求享樂”則會被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教育目標生活化,就是要充分考慮得學生現(xiàn)在所處的整個社會現(xiàn)狀,緊密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確定合理的目標體系,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鏈接起來。
教育內(nèi)容生活化也是當今教育模式的轉變趨勢,教育的內(nèi)容越來越貼近生活。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就必須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溝通起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選取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的、能反應時代精神的實例來充實教材內(nèi)容。如果還是用以前書本上的不具有時代特色老案例,不僅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缺乏說服力,畢竟那些實例不是取自他們的身邊,很難有深刻的認識。如果教材內(nèi)容來源與學生生活,他們真實可感,可信度就會增加,很容易說服學生,增強了榜樣的力量。提倡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時積極開展生活實踐,對學生所學的思想品德內(nèi)容進行強化。因此,現(xiàn)代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倡導情景教學法。他要通過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指引學生思考、辨別。這既能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有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形象生動的案例更加具有信服力。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思想品德的教學要貼近生活,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思想品德是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具有良好生活習慣和良好品德修養(yǎng)的課程。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要改變過去的那種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主體的灌溉式教育模式。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正確定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位置,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說教者,更不是道德的權威者。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提倡開方式教學,體驗性學習,教師與學生互動,共同研究探索問題,最大可能的發(fā)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像,電教媒體等,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他們走出去,細心觀察生活,進行問卷調(diào)查,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全面的、鮮明的認識社會,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就是試卷考試,通過一張試卷定品行。思想品德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判斷力以及獨立的人格,但這些都不是通過課堂上的學習就能完全理解的,必須是通過課外的一言一行體現(xiàn)出來的。分析隱藏在行為后面的道德動機。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的主體也應該多元化,不僅僅是傳統(tǒng)式老師作為權威進行評價,而是要由老師組織,協(xié)調(diào),學生積極參加,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由過去的一言堂,轉變?yōu)槿貉蕴?。綜合老師、學生同學、家長以及社區(qū)相關人員的意見,得出全面、客觀的綜合性的評價。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教育是規(guī)范我國公民行為的重要教育,它是一種長期的教育,是對個人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磨練品質,增長智慧。讓來自真是生活中的榜樣來感動他們的心靈,讓來自真是生活中的情感故事喚醒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讓來自真是生活中的問題引發(fā)他們的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實際生活中享受真實的、具體的、豐富的道德培訓,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1].如何讓小學思想道德教學走向生活化.林同義教育探索.2013-5
[2]如何使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唐冬華.教學研究.2014-06
[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李晶.吉林大學.2013-04-01
[4]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李鵬.東北師范大學.2010-05-01
[5]內(nèi)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小學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研究.姜娜.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05-26
[6]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初探.戚偉.考試周刊.2012-10-26
[7]芻議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李慶聯(lián).求知導刊.2014-09-15
[8]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評價體系研究.趙洪琴.蘇州大學.2012-10-01
[9]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榮婧陶.渤海大學.2014-06-01
[10]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范雅萍.蘇州大學.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