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可瓊
(重慶市開縣岳溪鎮(zhèn)中心小學 重慶開縣 405404)
走進花園
——讓山里的孩子動起來
向可瓊
(重慶市開縣岳溪鎮(zhèn)中心小學 重慶開縣 405404)
秋雨唰唰地下著。細密的雨絲在天地間織起一張灰蒙蒙的幔帳。我們岳小一行在領(lǐng)導的帶領(lǐng)下冒著霏霏細雨,一路顛簸,來到八百公尺以上而又偏僻的花園村校。孩子們的一聲聲清脆、質(zhì)樸的問候:“您好”!迎我們走進辦公室:揭示牌是那樣簡單,卻那樣顯眼,清晰地顯現(xiàn)出花園老師的名字和學校井然有序的任務(wù)。走進每間教室,破舊的課桌擺放得整整齊齊,地板一塵不染,墻壁不是怎么光滑,但是卻張貼著老師們的杰作——一幅幅頗有哲理,富有激勵的條幅引人注目。
這次我們岳溪鎮(zhèn)中心小學四位教師為他們帶來了語文、數(shù)學、美術(shù)、體育四堂課。隨著悅耳的鈴聲,我走進了六年級教室,只見十四個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都呆呆地望著我,教室里出奇地靜,于是我微笑著對孩子們說:“今天,是向老師第一次來到花園,感覺花園好美呀!秋雨飄飄灑灑。如絲,如絹,如霧,如煙。我想在這樣美麗的地方一定會孕育出可愛的你們?!笨墒呛⒆觽兒翢o反應,怎么辦?我不禁為自己的這堂課擔心起來了。陡然之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于是便給孩子們講起了笑話,笑話完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依然沒有同學有一絲反應。我有些為難了:完了,這節(jié)課怎么完成任務(wù)呀?這臺戲怎么演?沒有了主角,沒有了演員,我這個導演怎么辦?不行,我得想辦法讓她們開口才好。于是我靈機一動,問他們班的班長是誰?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地指著班長說:是他。此時我仿佛找到救星一樣,親切的握著班長的手,玩笑似的說:“班長啊,我的這節(jié)課就靠你啦!你能幫我嗎?”班長靦腆地點了點頭,然后我繼續(xù)要求:你能大膽地告訴你們班的同學這節(jié)課好好表現(xiàn),不會讓老師失望。班長果真大聲地告訴了他的同學們。孩子們也大聲回答了班長。我心里的這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秋雨仍沙沙地下著,難道是在為我們演奏嗎?一向在課堂上自信的我像往常一樣開始了這堂課的旅程,當我說到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一個健康而又活潑可愛的農(nóng)村少年——孩子們就跟著我的手勢看著我板書的課題齊聲說道:“少年閏土”。接著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看插圖,并相機提問:圖上畫了誰呀?一孩子小聲回答是“魯迅和閏土”。我及時表揚他回答非常正確,跟急我加大難度提問:誰是閏土?能結(jié)合你上節(jié)課的學習,抓住閏土的外貌描述一下他嗎?孩子們很快都能從圖上找到了閏土,然后在我的幫助下說道:就是那個頭戴小氈帽,項帶銀圈,圓圓臉蛋的小男孩兒。這樣把上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和這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了很好的鏈接。我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問題:孩子們真能干,真會學習,能把上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用到了這節(jié)課上,真的很棒!那你們一定能觀察到閏土的表情和神態(tài),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一孩子回答:全神貫注。我隨即說道是誰聽得那樣認真呢?孩子們說是作者。瞧,閏土的動作,可以說是——一孩子又說“手舞足蹈”,很好!再看看他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吧,一孩子又說他們很激動,恩,說得好,老師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眉飛色舞。學生滿意地點點頭。此時孩子們的思路已經(jīng)打開,我抓住這個大好機會緊追不舍,提問:他們這樣激動,猜猜他們在干什么呢?一孩子說是在聊天。他們在聊些什么呢?看作者聽得全神貫注,一定會是——孩子們補充道:稀奇事,孩子們的興趣來了,我找到了切入點:孩子們積極走進課文,去了解閏土給作者講述了哪些稀奇事,讀書時,我根據(jù)新課標對六年級學生朗讀的要求:提出快速讀6——15自然段,并能用簡潔的語句概括這幾件事情。很快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知道文中閏土給作者講述的四件事情,我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板書在黑板上: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
為了直奔重點,我再一次質(zhì)疑:哪件事情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孩子們的回答是花樣百出,居于此,我沒有直接否定孩子們的答案,也沒有把正確答案強加給孩子們,但是我知道課堂四十分鐘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在課堂上要質(zhì)量,我們只能是將所有的心思都聚焦在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上。所以,我很民主地表達了我自己的看法:我同意看瓜刺猹這件事情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為什么呢?孩子們一會兒就明白。為了突破看瓜刺猹這個重點,我精心設(shè)計問題:閏土家的瓜遇到什么危險?猹是一件什么東西?閏土在月夜怎么看瓜刺猹的?問題一步步深入,逼近重點:找出閏土看瓜刺猹的相關(guān)語句:“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墒呛⒆觽円桓泵H坏纳袂椋耶敿捶蹲x,讓孩子們認真傾聽,從老師的朗讀中你聽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老師讀得很有節(jié)奏,有時輕,有時重。我高興地表揚孩子真是很會聽講,我窮追不舍:我把哪里讀得重,哪里讀得輕?孩子們都說:你把那“捏”讀得很重,把“輕輕”讀得很輕,那你從這些詞中明白了什么呢?我提示孩子們結(jié)合上下文去體會這些詞。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知道猹那樣兇猛、伶俐,閏土在夜晚還敢捏胡叉刺它,多勇敢啊,從“輕輕”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呢?我采取了假設(shè)引導:如果閏土不輕輕地,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孩子們說猹會跑了。是的,可見閏土是多么聰明啊!我總結(jié)到:我們剛才就是通過抓住這些字詞體會到閏土的勇敢機智。你能用你的朗讀來傳達出這種感受嗎?閏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在作者腦海里殘留了三十年之久,而今仍那般清晰記得:再引讀課文第一段:“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p>
為了突破難點,讓孩子們體會到作者對少年閏土生活的向往,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想象:少年閏土給作者還講述了哪些稀奇事兒?并告訴孩子們,閏土和你們一樣就生活在廣闊的天地——農(nóng)村,于是孩子們思維活躍了:有的說冬天堆雪人,夏天捉蛐蛐,秋天爬上樹摘果子吃……主題進而得到升華:這樣的生活是作者見也沒有見到,聽也聽沒有聽到的,因為作者是一個少爺,長期生活在院子里,作者和閏土比起來就像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成語故事——孩子們齊聲說道:坐井觀天,作者猶如那只井底之蛙,當然對閏土充滿了無限的向往。再一次通過孩子們的朗讀傳達出作者的情感。此時一張張笑臉迎來了悅耳的下課鈴聲。
秋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像一幅沒有盡頭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