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福建,劉寧,姜秀煜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黑龍江伊春153106)
野生花卉興安白頭翁人工繁殖技術(shù)研究
滑福建,劉寧,姜秀煜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黑龍江伊春153106)
白頭翁是我國北方重要的野生宿根觀賞花卉,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白頭翁生態(tài)習(xí)性的基礎(chǔ)上,重點研究白頭翁的人工繁殖方法,其中埋根繁殖成活率較高,幼苗長勢良好,成活率高達93.33%;播種繁殖適宜大面積的綠化生產(chǎn),對播種設(shè)計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中,藥物的種類是影響生根率的主要因素,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采用200mg/L的赤霉素浸泡60min。
白頭翁;野生花卉;埋根繁殖;播種繁殖
白頭翁(Pulsatilla),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毛骨朵花、白頭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貓爪子花等, 種子成熟時密集成白色頭狀,故名白頭翁。植株高25~40cm。根狀莖粗5~7mm?;~7~9,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2.8~15cm,被柔毛;葉片輪廓卵形,長4.5~7.5cm,寬3~6cm,上面近無毛,下面沿葉脈疏被柔毛,3全裂或近羽狀分裂,中央全裂片有細(xì)長柄,又3全裂,裂片深裂,深裂片寬線形或狹楔形,全緣或上部有2~3,小裂片或牙齒;側(cè)全裂片無柄或近無柄,不等3深裂,深裂片全緣或有數(shù)牙齒或2~3小裂片?;ㄝ?~4個有柔毛;苞片3,長4~5cm,基部合生,筒長1.2~1.4cm,裂片似基生葉的裂片,外面密被柔毛;花兩性,單朵,近直立,花梗長約7.5cm,結(jié)果時增長,被密柔毛;萼片6,排成2輪,橢圓狀卵形,紫色,長約2cm,寬0.5~1cm,先端微鈍,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被柔毛。瘦果長約3mm,密被柔毛,頂部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5~6cm。花期5~6月,果期6~7月。
1.1 觀測的自然條件
觀測地點位于帶嶺林業(yè)實驗局內(nèi)的東山種子園一帶。黑龍江省帶嶺林業(yè)實驗局屬高寒地區(qū),46°50′8″~47°21′32″N, 128°37′46″~129°17′50″E,本地區(qū)為北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冬季漫長,干燥寒冷,年均氣溫1.4℃,極端最低氣溫-40℃,≥10℃的有效積溫2156℃,無霜期110d左右,年降水量660mm。
1.2 觀測結(jié)果
表1 興安白頭翁物候觀測統(tǒng)計/(月.日)
2.1 白頭翁的埋根繁殖
埋根繁殖成活率較高,幼苗長勢良好,是十分適合白頭翁繁殖的方式。
2.1.1 適時采根。帶嶺區(qū)5月中旬平均氣溫在15℃以上、地面旬平均氣溫在13℃以上時是采根適宜時間,實行當(dāng)天挖當(dāng)天埋種。
2.1.2 采根方法。采根時選擇陰天進行,按一定方向順植株基部往下挖深10~20cm,可看到較粗的根,操作勿傷及根皮,同時也要注意附近植株交錯的側(cè)根。整條根挖起來后,將地上部分剪斷,挖起的根應(yīng)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止干縮。
2.1.3 埋根。在采根前,應(yīng)把圃地整好,起畦寬1~1.2m,畦高坡地15cm、平地20cm,畦面要平整,土粒要細(xì)碎、松勻,按行距15cm開溝,同時施下基肥。將采回的根用利刀切成10~12cm長的小段,切斷時,注意勿傷根皮及已露出的萌芽點,但應(yīng)剪去須根或分枝出來的細(xì)根,因這些根埋種后自行死去。埋種時將根段按順行的方向水平放下,每段間距10~12cm,然后蓋土,稍壓,再蓋一層薄草,淋足水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覆土不宜過厚,在淺埋條件下,由于光照、溫度,通氣良好,不僅利于根萌苗的產(chǎn)生,而且避免了根萌苗出土?xí)r土壤阻力的影響,但是根段也不能暴露于土外,這樣容易造成暴露部分失水而干枯。因此,根萌苗的培育以覆土3cm厚度為宜。
2.1.4 出苗的管理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出苗后將覆蓋的薄草去掉并澆水,最后對所埋的30個根進行統(tǒng)計,共有28株幼苗成活,成活率達93.33%,待秋季調(diào)查時苗的高度平均為23.57cm。由此可見,白頭翁的埋根繁殖是切實可行的,其成活率十分高,并且苗的長勢也很好。
2.2 白頭翁的播種繁殖
2.2.1 種子的采集。種子的采收東北一般在6月上旬,當(dāng)有60%的種子黃化成熟時即可采收。種子采收過早,成熟度達不到,出芽不壯;采收過晚,種子就會由自身的羽毛帶著隨風(fēng)飛散。最終在伊春帶嶺區(qū)我們于6月12日進行了采收。對采收回來的種子放在籮筐里在陽光下晾曬,上面覆蓋紗窗網(wǎng),以免種子隨風(fēng)飛走。曬到98%以上的干度時,放在鐵網(wǎng)篩上反復(fù)揉搓,直到種子和羽毛都搓碎掉到鐵網(wǎng)下為止。
經(jīng)測定,白頭翁種子的千粒重為1.06g,采回的種子隨機抽取50粒為一組,3次重復(fù),放入恒溫箱進行發(fā)芽試驗,得到生根率為
X1(%)=B/A×100=32/50×100=64%
X2(%)=B/A×100=33/50×100=66%
X3(%)=B/A×100=30/50×100=60%
X平均=(X1+X2+X3)/3=63.33%
2.2.2 選地整地。應(yīng)選擇地勢稍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鹽堿易澇土地不宜種植。選地后根據(jù)土壤肥力施肥,以施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為主,少施化肥。每畝施農(nóng)家肥3000~4000kg,翻地深30~35cm。將土塊耙細(xì)后做床,床高15~20cm、寬1~1.2m,床面用耙子耬細(xì),做成微凸床面等待播種。
2.2.3 播種育苗。選用上一年采集的種子于5月中旬播種,種子催芽將采用3種激素處理,分別為GGR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ABT生根粉和赤霉素,濃度分別是50mg/L、100mg/L、200 mg/L。每個試驗播種100粒種子,采用L9(34)正交設(shè)計,試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白頭翁不同激素春播正交設(shè)計試驗結(jié)果
表3 白頭翁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表
Dependent Variable(因變數(shù)): 生根率
從表2中看出,9號試驗最好,生根率為58%。R值主次排列順序:A(藥物的種類)>B(藥物濃度)>C(藥物處理時間),說明藥物的種類是影響生根率的主要因素,藥物濃度次之,藥物處理時間的影響最小。
播種生根率百分比分析:藥物赤霉素大于ABT 94.03%,大于GGR 57.32%;藥物濃度200mg/L大于100mg/L 14.12%,大于50mg/L 1.04%;處理時間60min大于120min 4.40%,大于30min 3.26%。從生根率來看A3>A2>A1,B3>B1>B2,C2>C1>C3,最好的組合是A3B3C2,這與表中的9號試驗組合吻合。
由表3可知,藥物種類、藥物濃度及處理時間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差異。
2.2.4 苗期管理。播種后主要是水分管理。因是小粒種子,必須天天適量澆水,使土壤保持充分濕潤,以保證種子發(fā)芽。出苗后,當(dāng)苗木長到1~2cm時,撤去草簾,此時管理仍以澆水為主,以提高苗保存率。當(dāng)苗長到3~5cm時,澆水次數(shù)可以減少,每次澆水量適當(dāng)增加,此時是間除雜草的最佳時期,應(yīng)抓緊間除,并要鏟除步道溝雜草。整個生長期約需進行5~6次除草,才能保證床面和步道干凈無雜草。6、7月分打2次800倍液多菌靈防治病害。
間苗:苗高2cm并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掉過密的雙株苗、病弱苗,保留壯苗,苗高5cm時定苗。
施肥: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適期追有機肥。
灌水與排水:表層土壤干燥應(yīng)及時灌水;雨季排積水。
中耕、松土除草,以消滅雜草和疏松土壤。
春播的種子,從播種開始,隨機選擇10株,對其進行物候觀測。
表4 播種苗物候觀測/(月.日)
3.1 白頭翁埋根繁殖成活率較高,幼苗長勢良好。伊春帶嶺地區(qū)5月中旬比較適宜采根,對所埋的30個根進行統(tǒng)計,共有28株幼苗成活,埋根繁殖成活率高達93.33%。
3.2 白頭翁的種子容易隨風(fēng)飛散,在我們北方地區(qū)適宜在6月上旬進行采集,對播種設(shè)計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中,藥物的種類是影響生根率的主要因素,藥物濃度次之,藥物處理時間的影響最小。其中赤霉素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采用200mg/L的赤霉素浸泡60min。
2014-05-20
滑福建,營林高級工程師,E-mail:lyj1984@126.com。
S682.2+9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