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065)
基于體質健康促進的大學體育運動處方①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劉蓉
(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重慶400065)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體質健康測試弱勢學生群體進行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實踐。結果顯示:無論是從學生鍛煉的態(tài)度還是從各項身體素質指標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說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的體質提高、培養(yǎng)學生鍛煉積極性是可行的、具有實效性的。
關鍵詞:體質健康標準弱勢群體運動處方教學模式
①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校級教改項目:XJG1418。
從《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實施到“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重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可以看出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學生的健康問題。但從測試數據來看,總體趨勢身高、體重繼續(xù)呈增長趨勢,爆發(fā)力、力量素質繼續(xù)下滑,肺活量呈下降趨勢,超重肥胖率繼續(xù)上升,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力資源強國的構建,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尤其是體質健康測試中的弱勢學生群體(這里的弱勢群體特指在測試中不及格的學生群體)迫在眉睫。
1.1研究對象
以重慶郵電大學體質健康測試未及格的部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2~4年級學生,未修滿體育課學分,且在體質健康測試中未及格者都可以選入身體素質提高班。選取提高班120人(其中男66人,女54人),體檢合格,無心血管疾病,作為實驗組;選取進入其它專項120人(男女比例、測試成績都參照實驗組)作為對照組。實驗班按照運動處方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依照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大綱的要求,按教學進度進行常規(guī)教學。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檢索CNKI上有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運動處方等文章,閱讀、整理相關領域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共向參與運動處方實踐的學生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95.7%和93.8%。
1.2.3實驗法
對進入實驗班的學生,根據體測中的各項指標,主要采用以下幾類健身運動處方:減肥健身類運動處方,主要以跳繩、慢跑、健身走、球類練習并輔以動力性抗阻力練習;增強心肺功能運動處方,主要以有氧健身操、球類練習、各種跳繩、太極拳等項目;增強力量練習運動處方以健身房各種器械練習并輔以蹲跳、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懸垂舉腿等練習;柔韌類健身處方主要以靜力性牽張練習為主,輔以太極拳、有氧體操、舞蹈、游泳項目。健身運動處方都按照準備、基本、整理幾個部分進行,鍛煉頻率每周3次,運動強度基本保持在心率130~140次/min,運動負荷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定,運動處方也根據學生情況可進行隨時調整。實驗周期為16周。
表1 實施運動處方后大學生各項測試指標比較(n=240)
2.1實驗前后各項測試指標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運動處方教學后,身高、體重實驗班和對照表有一定的差異,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活量、立定跳遠、50 m跑、男生1000 m、引體向上,女生800 m、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或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實施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
2.2學生對運動處方教學方式的態(tài)度
通過運動處方教學后,對實驗組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結果顯示
從表2所列出的9條中,運動處方教學都起積極的影響作用,尤其對于增強體質、滿足個性化鍛煉要求、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自主鍛煉能力方面有重要影響。說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得到了眾多學生的認可。
表2 運動處方教學實施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對自身影響度調查(n =12 0)
3.1結論
(1)通過運動處方教學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效果比較,運動處方教學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對照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運動處方教學在教學中更能體現區(qū)別對待原則,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同時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練習的自覺性、積極性,提高鍛煉效果。
3.2建議
(1)運動處方教學對有效改善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具有明顯優(yōu)勢,可以適當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
(2)運動處方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等因素,精心選擇鍛煉內容,科學組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練習強度和運動負荷,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控處方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
(3)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監(jiān)督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偉.高校實施運動處方教學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J].山西體育科技,2011(1):35-37.
[2]雷芬芳,陳彥霖,羅少松.不同健身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J].湖南學院學報,2013(5):107-113.
[3]孫長新.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現狀分析與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4):34-37.
[4]王瑞平,高航,耿潔.大學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運動處方效果的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3):396-397,403.
作者簡介:劉蓉(1969—),女,重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