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濮+蔣聞毅+俞燕
現(xiàn)在的我們前所未有地重視對孩子的愛與教養(yǎng),也前所未有地迷惘:到底是采用重視給孩子做規(guī)矩的科學育兒法,還是采用力圖滿足孩子需求的親密育兒法?
但有一點是我們可以確定的:無論育兒的理論或實踐如何發(fā)展,一直以來被證明是最重要的東西始終不會變,那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緊密的親子聯(lián)系。
我們與孩子之間緊密的親子聯(lián)系,在今天的社會模式中顯得尤其重要,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孩子與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截然不同。
我們小的時候,是“地區(qū)性社會”的模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機會和時間都很充分,每一個孩子都很自然地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際關系,自然而然就會萌發(fā)出最基本的社會性、道德性。
但現(xiàn)在的孩子幾乎都是在“一門一戶”的環(huán)境中成長,種種因素的制約也使孩子與他人、自然、社會接觸的機會很少,缺乏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力的機會,如果父母不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為孩子創(chuàng)設健康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進而與孩子建立起安全親密的“依戀方式”的話,孩子“長大”自然是沒有問題,但“成長”可能就談不上了。
為了孩子,高質量陪伴,我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能做的事情做起……
名詞解釋:
高質量陪伴是指在一定時間里親子之間彼此愉悅的互動過程,在這段時間里你們是彼此的中心,不被無關的事物打擾,親子雙方都能享受到“相處”和“活動”的樂趣。
高質量陪伴的5個誤區(qū)
1. 高質量陪伴≠陪同、看管
高質量陪伴,對我們的首要要求就是“注意力”,如果你只是在孩子旁邊“陪同”、“看管”,起到的只是“保障孩子安全”的作用,連“陪伴”都算不上,更談不上“高質量陪伴”了。
2. 高質量陪伴≠代替、包攬
高質量陪伴,提倡的是親子之間和諧愉悅的互動,互動的過程指的是親子雙方都需要投入時間、精力,而不是父母單方面幫孩子完成某項活動,這樣的話,孩子是不會有任何收獲的。
3. 高質量陪伴≠物質、金錢
高質量陪伴,不要求父母要買多貴的玩具給孩子,更不是讓忙碌的父母出于沒時間陪伴孩子的歉疚,而用昂貴的物質產(chǎn)品去補償孩子。
4. 高質量陪伴≠教育、培養(yǎng)
高質量陪伴的理念更希望父母遠離教育“功利”的一面,不是單純以教給孩子各種知識為目的的“相處”,而是與孩子一起找到親子雙方都能喜歡并且投入的活動。
5. 高質量陪伴≠時間、遷就
不是付出時間就是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也不用糾結一天里沒有多少時間能與孩子相處,有限的時間也可以和孩子做很多有益的事情,而這種“有益的樂趣”不是父母的遷就,一定要找到你和孩子都喜歡的相處方式。
1 確定孩子的“能量來源”
確定孩子的“能量來源”,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從而幫助我們找到陪伴孩子的最佳方式。
我們經(jīng)常會說這個孩子很“外向”,或者說那個孩子比較“內(nèi)向”,這里的“外向”和“內(nèi)向”指的是通俗概念上的個性描述,一般來說,外向的孩子比較善于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而內(nèi)向的孩子會比較傾向于內(nèi)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但在心理學的概念中,“外向”與“內(nèi)向”定義的是我們“如何獲得能量、如何與世界互動”的方式,并不牽涉社交技巧。
·內(nèi)向者的能量來源:
1. 獨處是他們的最佳“充電”方式。
2. 對自己的物理空間很敏感,拒絕他人“入侵”。
3. 需要預留思考時間,傾向于從“自我思考”中獲得精神力量。
4. “工作期間”不喜歡被打擾。
·外向者的能量來源:
1. 與他人共處是他們的最佳“充電”方式。
2. 需要肯定與愛的及時反饋,從中獲得精神力量。
3. 喜歡幫助他們思考的人,作為“在談話中思考”的類型,與他人的溝通能使他們更加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
如果你的孩子是“內(nèi)向者”,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是不是過多地打擾了他的世界,在“親密聯(lián)結”的同時,也要給到孩子獨處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像對于孩子的融洽交流需要保持敏感一樣,對于“內(nèi)向者”孩子來說,我們對孩子的獨處需求保持敏感也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是“外向者”,請盡量多地與他們相處,與他們分享你的情緒和感受,給予他們機會分享他們的情緒和感受。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陪伴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建立和拓展朋友圈, 在人群之中,他們會發(fā)光發(fā)熱!
(編譯/王濮 ?部分文字來源于《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一書)
編輯補充:
“邁爾斯-布里格斯心理類型指標”把人的心理類型分成兩兩相對的8種類型:外向型和內(nèi)向型,感覺型和直覺型,理性型和感性型,以及判斷型和認知型。其中“外向型和內(nèi)向型”就對應著上文所說的“外向者”和“內(nèi)向者”,如何判斷孩子是哪種類型,“邁爾斯-布里格斯心理類型指標”有比較明確的標準,哪種類型的選項較多,孩子就比較傾向于哪種類型,找到了孩子對應的類型,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陪伴孩子的更好方式:
(表格形式)
外向型心理類型:
·開朗,活潑,喜歡與人交往。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