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溫針灸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研究*
河北省承德市衛(wèi)生技術培訓中心(承德 067000)
陳亞軍馬占君△司力肖△△劉亞茹△△△趙艷娟△紀品川△△△梁杰△張子東△
關鍵詞活血通絡法;溫針灸法;血瘀型椎間盤突出癥;腰痛;痹證;血瘀型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是造成腰、腿部疼痛的首要病因,疾病主要發(fā)生在活動度較大的脊柱以及受力較為顯著的部位,根據解剖以及運動力學分析發(fā)現,頸椎下段和腰骶部是最易發(fā)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部位,這也和實際的臨床發(fā)病率相吻合,相比于頸椎間盤突出癥而言,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更高。[1-2]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一種,多是由患者的神經根長期遭受壓迫,血液流通不暢而引起。[3]中醫(yī)對于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多使用的是溫針灸法,效果顯著。本文的研究是在溫針灸法的基礎上加以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治療,探究這種治療方法的作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現將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河北省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No.20151088
△河北省灤平縣中醫(yī)院(068250)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醫(yī)院中醫(yī)科(061000)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067000)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病例資料:回顧性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收治的血瘀型腰間盤突出癥患共168例,患者病程最短為2個月,最長為8 年。經CT 或X線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血瘀型腰間盤突出癥,突出物均在7 mm 以內,其中腰4~ 5椎間盤突出者88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者27例,合并腰4 ~ 5椎間盤突出和腰5骶1椎間盤突出者53 例;左旁中央型患者51 例,中央型患者53例,右旁中央型患者67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為84例。對照組包括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齡26~77歲,平均年齡為(35.3±5.1)歲;觀察組包括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為(32.3±4.9)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統(tǒng)計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2)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②妊娠、哺乳期婦女,25 歲以下,65 歲以上者;③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⑤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者;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
1.2診斷標準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呈放射型,腹壓增加疼痛加劇。⑵常發(fā)生于青壯年。⑶脊柱發(fā)生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感,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下肢受累,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膝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足母趾背伸力減弱。⑷X線片檢查: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⑸CT 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且符合以下條件:⑴年齡在25~65 歲,不限性別;⑵所有患者經CT 或X線檢查確診;⑶病程在2個月以上者;⑷自愿接受治療、檢測患者。
2研究方法
2.1治療方法 ⑴對照組患者采用溫針灸法進行治療;⑵觀察組患者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治療。兩組均治療10次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統(tǒng)計。
然而,這篇論文的主要成果不僅是有關自由運動的各項參數,更重要的是探索它、論證它的過程。大家需要明白這一點:對于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異想天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對我們所異想天開的事物進行研究、拓展是更為必要的。如果單純空想而不進行研究與論證,我們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知識。
2.1.1溫針灸法:先對患者腰背部相關穴位(腎俞、命門、腰陽關、腰夾脊等穴)進行標記,取銀針消毒,放松患者身心,將銀針垂直刺入患者穴位處2.5寸,刺入時應緩緩用力,并不斷捻轉銀針使得針感放射至患者臀部或足部。針刺得氣后,需在針柄上裝入約2.5 cm長的艾條,連續(xù)針灸3壯后起針,并按壓針孔,每日1次。
2.1.2活血通絡法:取活血通絡藥材十余種(沒藥、草烏、伸筋草、紅花各15 g,透骨草20 g,丹參、川烏各15 g,附子、乳香各20 g等),經細致碾磨后裝入醫(yī)用水紗布制作的藥袋中,并將藥袋放入水中浸泡30 min以上,煮開15 min后?;穑杌颊咧糜诟┡P位,待藥袋溫度降至50℃時,將藥袋置于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處,當藥袋溫度降至40℃時應進行更換,每日1次,每次約20 min。
2.2評價標準[4]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進行評分,分值為0~10分(取整數),其中0分為沒有疼痛感,10分為患者承受的最大程度疼痛,所取值為患者所感受的分值。同時,用改良MacNab腰腿痛療效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優(yōu)秀,患者的疼痛感完全消失,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良好,患者的疼痛感基本消失,工作生活基本無影響;尚可,患者的疼痛感減輕,活動受限,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不良,患者治療后情況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記錄每種情況的患者人數,并計算療效率:(優(yōu)秀+良好+尚可)/總例數×100%。
2.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 SPSS l5.0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若結果顯示P值小于0.05,差異有顯著性。
3結果
3.1兩組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84例患者經治療后結果優(yōu)秀31例,良好23例,尚可12例,總有效率為78.57%;而觀察組84例患者經治療后結果優(yōu)秀的39例,良好29例,尚可15例,總有效率為98.81%。兩組對比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3.2兩組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疼痛均有緩解,且觀察組患者疼痛的緩解情況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4討論
椎間盤是由最外側的纖維環(huán)和內部的膠體狀的髓核組成的。[5]纖維環(huán)由多層纖維軟骨構成的,它起到了包裹著髓核并可以起到均勻分散脊椎壓力的作用。根據國外數據,在40歲之前大約有25%的人出現了一到多個椎間盤退化的現象,在40歲之后超過60%的人會出現一到多個椎間盤退化的現象。[4]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破裂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變形成凸起或破裂,從而刺激或壓迫脊神經、馬尾神經而產生的病癥。中醫(yī)屬“腰痛”“痹證”范疇。其病機皆由風、寒、濕、熱邪堵塞經絡,或跌打損傷,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所致。本病臨床表現為腰骶部疼痛及下肢酸麻脹痛,與痹證基本相似?,F代醫(y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主要與神經根的機械壓迫、炎癥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關鍵在于解除神經根壓迫、黏連及周圍軟組織的炎癥,穩(wěn)定椎間小關節(jié),恢復脊柱內外的平衡。
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間盤突出癥中的一種,從表面上看它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疾病,但其實它的發(fā)病機制錯綜復雜,關于其具體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確切研究定論。據報道腰椎間盤從18歲到20歲左右就開始逐漸發(fā)生了退變,并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病因就是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由于這種慢性損傷的存在,腰椎間大約在10年左右開始出現纖維環(huán)的故障,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發(fā)病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之后,隨著年齡的增加,腰椎退化的情況越為嚴重。[6]但是年齡的增加也伴隨著運動量的減少,因此在70歲之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也就開始逐漸下降了。
中醫(yī)認為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患者經絡不暢,氣血受阻所致,因此總體的治療原則即為溫經通絡,驅寒除濕,活血化瘀等,溫針灸法即可達到這樣的治療效果,通過找到患者受阻的穴位,加以銀針刺入,疏通經絡,同時以艾草為藥引驅入以達到驅寒除濕之功效。中醫(yī)認為,穴位可對針刺做出應激反應,對大腦皮質合理調節(jié)來恢復脊髓功能,同時針刺還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而中藥具有強健筋骨、化瘀止痛、補肝益腎、溫經通絡、祛除風濕的作用,治療過程中減小了炎癥的反應程度,減輕了結締組織的形成,縮短了炎癥周期并且促進變性纖維的恢復,減輕周圍組織擠壓神經,從而緩解疼痛癥狀。[7]近些年,有調查發(fā)現,若采用溫針灸法聯(lián)合活血通絡法來進行治療,效果更甚。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溫針灸法治療血瘀型腰間盤突出癥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結果總有效率為78.57%,而觀察組患者結果總有效率為98.81%,兩組結果對比,觀察組各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疼痛均有緩解,且觀察組患者疼痛的緩解情況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钛ńj法是將幾味特殊的藥材混合,并制成藥袋,加熱后敷在患者的疼痛處,以藥材之功效直達患者麻痹處,消除患者局部的淤血和水腫,同時,由于藥材熱敷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神經壓迫所造成的刺激,緩解患者的痛苦。藥袋中的草烏可驅寒止痛,開痰下氣,溫腎壯陽,解毒;伸筋草、紅花、透骨草、沒藥、川烏、丹參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祛風除濕、調經活血之功效;附子具有溫脾補腎、驅寒止痛、增強免疫力、抗炎、抗凝、抑制中樞等作用;乳香可活血、行氣、止痛。諸藥聯(lián)合熱敷,將發(fā)熱的藥袋置于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處,可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松弛局部肌肉,起到祛疼痛、抗炎、消腫、驅寒濕、緩解疲勞的作用。對于血瘀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當采取中醫(yī)的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溫針灸法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應做好保溫措施,避免身體遭受寒邪侵體,影響治療的效果,同時患者也應多保持俯臥位,防止腰椎間盤進一步遭受壓迫,加重病情,減緩康復的速度。
綜上所述,采用活血通絡法聯(lián)合溫針灸法治療血瘀型腰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明顯,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瞿梅,劉秋根,董朋,等.活血通絡方配合電針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50 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23):23-25
[2]吳國林,何元誠.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0,18(5):70-72
[3]Maniadakis N,Gray A.Curative Observation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ropractic o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of Blood Stasis Type[J].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1(8):139-141
[4]齊惠,尹正.腘窩刺絡拔罐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2):229-230
[5]王全貴,林惜玉,燕新秀,等.針刀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8):743-746
[6]陳兵.綜合療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54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7):554-556
[7]王靈君. 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新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33):4 365-4 367
(2015-10-30收稿)
中圖分類號:R2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615(2015)04-0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