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遷祥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yī)院介入科 461000
?
伽馬刀聯(lián)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觀察
黃遷祥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yī)院介入科461000
摘要目的:觀察伽馬刀聯(lián)合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方法:將確診為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伽馬刀聯(lián)合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和單純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統(tǒng)計其總有效率。結果: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1.4%,對照組為62.8%,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伽馬刀聯(lián)合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療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伽馬刀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原發(fā)性肝癌療效
原發(fā)性肝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約7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到了發(fā)病晚期[1],從而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此時多采取放療或化療等治療方法,然而因總體效果差和并發(fā)癥多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隨著體部伽瑪刀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和介入技術的成功應用,為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本文旨在探討伽馬刀聯(lián)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治療效果,為臨床上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腫瘤科住院非手術治療的86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過影像學、甲胎蛋白檢查及肝穿刺病理檢查而確診。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7 例,女16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4±12.7)歲,肝功能Child-Pugh A級31例,B級12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8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7.2±11.8)歲,肝功能Child-Pugh A級29例,B 級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觀察組:采用伽馬刀聯(lián)合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先行2個周期的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休息2周后再行伽馬刀治療。(1)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治療:使用Sel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穿刺置管至肝動脈,造影明確腫瘤的供血血管,注入吡柔比星20mg+卡鉑1 000mg,并行超液化碘油和明膠海綿栓塞肝動脈。(2)伽馬刀治療:按體位要求將患者固定在伽馬刀立體定向放療系統(tǒng)以5mm 層厚 CT 連續(xù)掃描的病變區(qū)域,獲取定位圖像后根據三維重建圖像應用三維計劃系統(tǒng)確定密集腫瘤區(qū)、臨床靶區(qū)和計劃靶區(qū),由物理師設計規(guī)劃靶點,治療計劃根據病灶大小采用多靶點照射,50%劑量線覆蓋95%以上的PTV范圍。治療單次劑量、總劑量及時間分割根據腫瘤大小、部位、全身狀況、組織放射敏感性等決定,腫瘤平均直徑 ≤5cm,50%劑量線覆蓋靶區(qū),5Gy/次,1次/d,共照射 10次;腫瘤平均≥5cm,50%劑量線覆蓋靶區(qū),3Gy/次,1 次/d,共照射15次。
1.2.2對照組:單純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介入化療栓塞治療。
1.3觀察指標治療后3個月復查CT,測量腫瘤最大直徑變化,觀察治療前、后的癥狀,血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1.4療效判斷標準療效參照 WTO標準[2]進行近期療效判定:病灶完全緩解(CR): 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維持1個月以上,無新病灶出現(xiàn);部分緩解(PR):病灶消退1/2,至少維持1個月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無效(NC):病灶消退不足1/2或增大1/4,無新病灶進展;進展(PD):病灶增大1/4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總有效=CR+PR。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1.4%,對照組為62.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9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原發(fā)性肝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往往確診時已到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時機。此時多采用姑息性治療方法。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一直被認為是首選的治療方法[2],由于肝癌的血供95%來自肝動脈,因此經肝動脈注入化療藥物后可提高腫瘤局部的血藥濃度而更加有效的殺滅肝癌腫瘤細胞,加之注入藥物后栓塞肝動脈能使肝腫瘤血供減少90%,但不影響正常肝組織血供,從而導致肝癌細胞缺血壞死。謝玉宏[3]采用肝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肝癌總有效率為80.49%,平均生存期為13個月。本文中單純采用肝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總有效率為62.8%,較研究報道稍低,究其原因考慮為肝癌組織肝動脈及門靜脈雙重供血,側支循環(huán)豐富,因此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治療效果。
伽馬刀是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運用于影像,使高劑量區(qū)劑量分布的形狀在三維方向上與腫瘤靶區(qū)的形狀一致,從而使腫瘤內放射劑量較高,并且劑量梯度變化不大,而離開腫瘤區(qū)域放射劑量迅速下降,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
本文采用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聯(lián)合伽馬刀治療總有效率為81.4%,療效較單純采用肝動脈介入栓塞明顯提高,因此,這種方法治療晚期肝癌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孟令凱,何向輝,章志翔.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復發(fā)性肝癌臨床療效分析〔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20(2):144-146.
[2]樊樹華,李明星.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治療肝癌的現(xiàn)狀〔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7):159-162.
[3]謝玉宏.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的療效及預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3):93-95.
(編輯紫蘇)
收稿日期2014-10-23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14-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