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英暉 廣東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廣東省茂名市 525000
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優(yōu)勢分析
寧英暉廣東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廣東省茂名市5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優(yōu)勢,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選取我院婦科接受治療的需子宮切除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陰式組與腹式組,分別采用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傳統(tǒng)腹式子宮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并發(fā)癥及住院天數(shù)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陰式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腹式組,差異顯著(P<0.05);陰式組的術中出血量、下地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腹式組,差異顯著(P<0.05),陰式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明顯低于腹式組的28.3%,差異顯著(P<0.05)。結論: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與傳統(tǒng)腹式手術相比具有顯著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傳統(tǒng)腹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應用
子宮全切術是婦科中最常見的手術之一。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及陰式手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過去陰式子宮全切術僅應用于子宮脫垂患者,近年來隨著醫(yī)生對盆腔結構的深入理解及手術設備的改進,陰式子宮全切術的手術適應證也得到拓寬,一些非子宮脫垂患者也可應用此手術得到疾病的根除。陰式子宮切除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術后不留瘢痕、恢復快,越來越受到醫(yī)生和患者的歡迎[1],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通過選取我院婦科接受治療的需子宮切除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陰式組與腹式組,分別采用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傳統(tǒng)腹式子宮切除術進行對比治療觀察,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婦科接受治療的需子宮切除術患者120例,這些患者均經盆腔多普勒超聲檢查或宮頸細胞學檢查確診為子宮良性病變,包括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均需行全子宮切除術?;颊呔炇饏⑴c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婦科惡性病變者;(2)因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或陰道前后壁脫垂行盆腔重建者;(3)合并腎上腺疾病、糖尿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肝腎疾病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陰式組與腹式組,各60例,陰式組患者年齡45~58歲,平均年齡(45.72±4.54)歲,產次1~3次,子宮大小(146.54±18.73)cm3;腹式組年齡44~57歲,平均年齡(45.34±4.87)歲,產次1~3次,子宮大小(145.94±18.65)cm3。兩組年齡、性別、病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腹式組的患者手術方法按照婦產科學[2]中講述的傳統(tǒng)子宮全切手術步驟操作。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具體步驟如下:(1)患者采用椎管內麻醉或連續(xù)硬膜外腔阻滯麻醉。(2)患者膀胱截石位,頭部低15°。將宮頸前后間隙分離,注射催產素于宮頸兩旁。在膀胱橫溝下約0.2cm處用電刀將陰道黏膜環(huán)行切開,將膀胱推至子宮膀胱返折腹膜部位,用陰道拉鉤將膀胱與直腸分離,切斷子宮膀胱韌帶,將其上推,用鉗子上提宮頸,后穹窿打開后進入腹腔。切斷子宮主韌帶及骶韌帶,推開輸尿管,子宮動脈于暴露后用鉗夾夾住兩端后切斷,各自縫合。若子宮較小,則牽拉翻轉子宮,進而暴露圓韌帶,若子宮較大,則需要在宮頸峽部將宮頸切除,近宮角2cm V型切除宮體。用1號線繞過輸卵管的峽部,形成Roeder圈,進而一次性套扎輸卵管的峽部、圓韌帶及卵巢固有韌帶,切斷后取出子宮。檢查殘端,將子宮動脈在此結扎。將陰道黏膜殘端與腹膜縫合,關閉腹膜與陰道殘端,留置導尿管,用碘伏紗布將陰道填塞,術后24h取出。
1.3評價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陰式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均顯著少于腹式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腹式組相比,△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陰式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腹式組為28.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注:與腹式組相比,*P<0.05。
3討論
隨著近年來對POP病因及盆腔解剖的深入認識及理解,國內外在治療婦科疾病的手術方式上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子宮切除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手術,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應用時間久,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出血少、患者疼痛輕、不留瘢痕、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手術視野小,易誤傷膀胱、直腸等周圍器官組織。改良后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之前手術的不同點在于前者將子宮主骶韌帶直接剪開,切斷但不結扎宮頸各韌帶,從而擴大了手術的視野,增加了手術安全性,減少術中出血[3]。
本文結果顯示,陰式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明顯少于腹式組(P<0.05),而且陰式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明顯低于腹式組的28.3%,兩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較腹式全子宮切除術臨床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黃春梅.改良陰式子宮切除術和腹式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及其對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2,22(31):97-100.
[2]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93.
[3]羅勝田.兩種術式在治療婦科疾病中的療效比較〔J〕.航天航空醫(yī)學雜志,2014,25(4):515-516.
(編輯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24
中圖分類號:R71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4-04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