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燕 紀建波
廣西欽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 535099
論著
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對胃癌根治術并發(fā)癥的影響
馮燕紀建波
廣西欽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535099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我國是胃癌的高發(fā)地區(qū),其病死率位居我國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1]。目前胃癌的年發(fā)病率約為60/10萬,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且日益年輕化。首選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采取根治性手術切除。但是胃癌根治術切除的組織較多,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較大,帶給患者精神方面的壓力較大,術后并發(fā)癥也多[2],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了很多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需要積極預防術后并發(fā)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工作內容也提出了更高標準,而圍手術期采取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措施對減少術后并發(fā)癥[3]、促進患者康復起著關鍵的作用。筆者對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給予優(yōu)質護理,探討優(yōu)質護理對預防胃癌根治術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意義,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患者來自我院2013年6-12月胃腸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入組標準:(1)根據臨床表現、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檢查結果、胃鏡檢查結果、病理結果確診為胃癌,符合胃癌根治術的適應證,排除手術禁忌證,需要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2)已知病情并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簽知情同意書。(3)意識清醒,理解力、判斷力、計算力、言語能力均正常。(4)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對調查問卷的問題能夠理解并獨立回答。(5)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其他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結締組織病以及精神疾病等。共入組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齡37~76(58.32±6.95)歲;體重48~74 (53.65±9.48)kg;腫瘤位置:胃竇部36例,胃底賁門部16例,胃體部9例,胃角部7例;腫瘤臨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例,Ⅲ期28例,Ⅳ期11例;組織學類型:低分化腺癌33例,黏液腺癌6例,中低分化腺癌14例,印戒細胞癌15例。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s)
注:(1)兩組之間比較,P>0.05。(2)竇:胃竇部,底:胃底賁門部,體:胃體部,角:胃角部。(3)A:低分化腺癌,B:黏液腺癌,C:中低分化腺癌,D:印戒細胞癌。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措施,在圍手術期接受系統(tǒng)、綜合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膳食、術前功能訓練、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等護理干預措施。
1.2.1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術前的應用。胃癌作為癌癥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胃癌根治手術對機體也是一個應激源,帶給機體一定的生理創(chuàng)傷、疼痛的同時,也帶給患者焦慮、緊張、擔心、恐懼、無助等心理變化,甚至失去治療信心,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所以從患者入院到接受手術前這一階段,實施護理干預對患者是否能順利通過手術階段具有重要意義。(1)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態(tài)度和藹、舉止大方、服務周到,給予熱情地接診,做好科普宣傳。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胃癌及胃癌根治手術的相關知識,介紹疾病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等,介紹主診醫(yī)師、責任護士、病房環(huán)境情況、住院有關規(guī)定。使患者對疾病和環(huán)境有初步了解,消除患者的神秘感、緊張感。對患者實行全程跟蹤服務,改變原來的機械性執(zhí)行醫(yī)囑、單純按時發(fā)藥的方式,認真掌握患者服藥的名稱、適應證、服藥方法、劑量及服藥注意事項,向患者告知所服藥物的相關知識,并及時準確的解答患者關于藥物方面的問題,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了服藥的錯誤率。(2)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病室環(huán)境。注意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整潔、沒有異味,調節(jié)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室溫最好保持在20~22℃,相對濕度最好在55%~65%。通風2次/d,不少于30min/次,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暢通。擺放器械和移動物品的時候要輕放輕拿,避在室內大聲喧嘩,時刻保持患者所處環(huán)境的安靜,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可以采用紫外線照射、化學消毒劑拖地等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消毒、隔離的重要性,避免交叉感染。(3)飲食指導[4]: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胃癌是一種慢性感染性及消耗性疾病,導致機體分解代謝增強,體內水分、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從而造成營養(yǎng)障礙、免疫力下降,患者抵抗力弱,所以要叮囑患者多休息。胃癌常伴有納差、惡心、嘔吐、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可導致體液的直接丟失而更容易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破壞、營養(yǎng)不良。因此,應及時補充消耗的營養(yǎng)及水分,提高機體免疫力。根據其營養(yǎng)狀況和個人喜好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合理飲食。選用高熱量、富含維生素、高蛋白質、易消化的少渣飲食,以半流質或流質飲食為主,如:牛奶、雞蛋、魚蝦、精肉、動物內臟,豆類、新鮮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調味品,避免刺激患者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病情加重。(4)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熱情、友好對待患者,全程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了解,及時給予疏導。使用親切的語言安慰和鼓勵患者以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手術,以此盡量減少患者的陌生感、孤獨感和恐懼、緊張、焦慮情緒,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幫助患者減輕心理不適感,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通過輕握患者的手、適當撫摸患者的肌膚等方式以示鼓勵,達到讓患者放松的目的。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配合是對患者的督促,對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支持具有緩解壓力和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的作用。調動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關愛,從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5)術前準備:給予常規(guī)術前術區(qū)備皮,完善各項皮內試驗、配血等常規(guī)準備。術前晚清潔灌腸,術前一晚20:00以后禁食,22:00以后禁水。術晨留置胃管,持續(xù)負壓吸引胃內容物。術前教會患者進行有效咳嗽的方法,對術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張等并發(fā)癥進行預防。指導患者在床上練習排尿,對術后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進行預防。術前告知患者腹式呼吸方式并熟練掌握,有助于患者身心的放松,從而可以較有效的預防和應對術后疼痛、焦慮、術后肺不張、肺部感染[5]等各種并發(fā)癥。
1.2.2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術后的應用。通過術后護理可以有效的發(fā)現術后并發(fā)癥的征象并及時干預,從而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臨床療效。(1)飲食方面:術后從禁食、流質飲食、半流食、軟食逐漸過渡為普食,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避免進食蛋黃、肥肉、油炸食品及刺激性食物。(2)康復運動方面: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即早期指導患者進行合理功能鍛煉,從床上、床邊到室內活動,從他人的扶持到獨立活動,要逐步增加運動量,循序漸進。以不引起疲勞為度,一旦感到疲勞,要立即休息或者減少活動量。(3)預防感染方面:加強病房環(huán)境的消毒,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術后寒戰(zhàn)、持續(xù)高熱及上腹痛情況,密切觀察患者腹部體征、手術刀口的情況,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加強術后引流管的護理,適當增加沖洗次數,避免引流管的阻塞而導致的術后腹腔感染。術后換藥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標準進行,根據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合理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4)預防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穿孔方面:消化道的出血和穿孔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是胃癌根治術后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術中止血不徹底造成,消化道穿孔可由乳頭肌切開過大、術后胃腸壓力大和感染等原因造成。術前:檢測患者的出凝血情況,評估患者術后出血和穿孔的可能性。術中:保持術野清晰,器械進出的力度適中,避免暴力操作,止血確切,減少術中出血、穿孔的可能性。術后:密切監(jiān)視患者的血壓、排便和嘔吐情況,合理膳食,注意患者個人衛(wèi)生,觀察引流管中引流物的顏色、性狀等。對術后腹痛者注意給予X線檢測,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及時進行相關處理。(5)預防吻合口瘺方面:注意加強胃腸減壓的護理,促進胃腸積氣積液的排出,保證腸道獲得充分休息,以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密切觀察引流管引流物的性狀,如果引流出大量消化液,多提示發(fā)生吻合口瘺,需及時匯報給醫(yī)生以便及時處理。(6)預防肺部感染方面[6]:術后可通過叩擊胸背、霧化吸入、手動震顫等方式協(xié)助患者排痰,并做好口腔護理。術后常規(guī)雙腔鼻導管給氧3L/min,持續(xù)1~2d,可促進呼吸功能恢復。
1.3療效觀察指標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生存質量以及焦慮和抑郁等術后心理健康狀況。
1.3.1術后并發(fā)癥:觀察患者ERCO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具體情況并比較。
1.3.2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 (WHOQOL-BREF):為自評量表,了解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健康情況以及日?;顒拥母杏X如何,共26個題目,采用1~5五級評分,分值越高,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越滿意。
1.3.3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Zung教授1971年編制,為自評量表,共20個題目,采用四級評分,<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0~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焦慮。
1.3.4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為自評量表,含有20個項目,分為四級評分,<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抑郁,60~70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抑郁。
2結果
2.1并發(fā)癥觀察組并發(fā)癥2例,占5.71%(2/35),對照組11例,占33.33%(11/33),兩組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8.379,P=0.004)。見表2。
欣賞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放牧》時,教師課前為學生布設一個信息搜集任務:關于草原,我們掌握了哪些知識呢?借助信息平臺,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信息,包括故事、圖片、照片、歌曲、樂器等方面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課堂打開后,教師將學生搜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并通過多媒體進行集體展示。在涉及到某種信息時,教師特別邀請學生來現場講解。有學生這樣講述:這首曲子選自電影,我將電影片段進行剪輯,以微視頻形式進行展示,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最直觀的感受。也有學生說:我展示的是我們去草原拍的照片,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我們和成群的牛羊合影留念……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n(%)〕
注:兩組之間比較,*P<0.05。
2.2術后生存質量觀察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得分為(93.46±6.89)分,對照組為(90.07±6.04)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52,P=0.035)。
2.3術后焦慮狀況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得分為(47.26±6.79)分,對照組為(50.63±6.82)分,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41,P=0.045)。
2.4術后抑郁狀況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得分為(42.38±8.39)分,對照組得分為(46.82±8.29)分,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94,P=0.032)。
3討論
胃癌是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安全。目前的主要治療模式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但是,胃癌根治術后可出現肺部感染、肺不張、吻合口瘺和消化道出血、術后焦慮、抑郁等各種術后并發(fā)癥,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需要積極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減少手術帶來的不良反應,保證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取得手術的成功,早日康復出院。
為了滿足患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護理觀念不斷更新,護理技術不斷改進,服務態(tài)度不斷提高,護理內容不斷學習和豐富,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優(yōu)質護理被臨床廣泛應用于預防多種疾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它通過兼顧患者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以患者為中心,緊緊圍繞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手術可能預見的風險,給予全面、系統(tǒng)、高效的護理服務,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臨床預防并發(fā)癥有著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進行胃癌根治術患者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措施,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在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7]方面具有明顯的療效,提示優(yōu)質護理對胃癌根治術術后并發(fā)癥的干預效果較好,原因可能是優(yōu)質護理加快了患者的適應性,護理圍手術期的準備工作較充分,保證了手術過程的順利完成,對可能發(fā)生的相關并發(fā)癥提前進行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提前采取相應的
觀,加快創(chuàng)面的愈合速度。
參考文獻
[1]努爾蘭·吐爾遜,劉小龍,買斯吾提·買買提,等.多種皮瓣修復難愈性創(chuàng)面〔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3,8(6):49-51.
[2]努爾蘭·吐爾遜,劉小龍,買斯吾提·買買提,等.腓腸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修復小腿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臨床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3,8(4):405-406.
[3]李曉亮,狄海萍,薛繼東,等.老年燒傷后難愈性創(chuàng)面綜合治療體會〔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4):402-405.
[4]李鋼,李小兵,劉子健,等.改良肩胛皮瓣修復難愈性創(chuàng)面效果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3):219-222.
[5]葉祥柏,王錫華,石東文,等.深度與難愈性創(chuàng)面192處的皮瓣修復〔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0,31(5):342-344.
[6]陳文海,果磊,王燦,等.392例慢性創(chuàng)面患者的病因與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2,24(10):1885-1887,1890.
[7]范啟申,周祥吉,趙曉東,等.應用吻合一組血管聯合皮瓣修復巨大創(chuàng)面的探討〔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3):215.
[8]王鑫,趙風林,王業(yè)本,等.指動脈背側支逆行皮瓣修復手指電燒傷創(chuàng)面〔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4):308-310.
[9]黃仕光.低旋轉點隱神經營養(yǎng)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復足前部創(chuàng)面7例〔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0(4):614-615.
[10]于慶平,李航,于海霞,等.小腿逆行穿支皮瓣修復足踝部創(chuàng)面的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9):704-706.
(編輯落落)
綜述與進展
摘要目的:對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給予優(yōu)質護理,探討優(yōu)質護理對預防胃癌根治術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意義。方法:將需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68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心理健康狀況、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71%,對照組為3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79,P=0.004)。觀察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t=2.152,P=0.03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t=2.041,P=0.045;t=2.194,P=0.0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給予優(yōu)質護理,可以有效預防胃癌根治術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胃癌根治術優(yōu)質護理并發(fā)癥
Quality Care Model fo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Complications Affecting
FENG Yan,JI Jianbo.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Qinzhou,Guangxi535099
ABSTRACTObjective:Peri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given high-quality care, quality car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Need to line gastric cancer surgery 6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usual care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of care measures, based on th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Results: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5.71%,cortrol group was 33.3%,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379,P=0.004).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score of WHOQOL-BREF(t=2.152,P=0.035).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xiety scal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2.041,P=0.045;t=2.194,P=0.03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Perioperative give quality car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Gastrectomy,Quality care,Complications
收稿日期2014-11-12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6-07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