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紅 金小云 丁磊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南通 226006)
?
一種新型術側肢體保護套在膝關節(jié)鏡手術中的應用
錢小紅 金小云 丁磊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南通 226006)
術側肢體; 保護套; 膝關節(jié)鏡手術; 應用
Operative limb; Protective cove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Application
關節(jié)鏡技術是20世紀骨科領域的三大重要進展之一,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骨科關節(jié)傷病的治療和診斷中[1]。膝關節(jié)鏡手術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探查關節(jié)腔內的病變情況,需不斷變換肢體的位置,術中多次將肢體垂到床緣以下。同時手術過程中為了保持術野的清晰,常需用大量等滲沖洗液對關節(jié)腔持續(xù)有效灌注,始終維持關節(jié)腔內一定的液體灌注壓,是關節(jié)鏡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2]。但灌注液易從手術切口流出浸濕手術單、患者小腿及足、術者的手術衣、鞋及地面,影響無菌效果,造成污染。為此,我科自行設計了一種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具有保護手術區(qū)域干燥、變換肢體位置時不受限制等功能,在臨床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由我科同一組手術人員完成的經膝關節(jié)鏡手術患者60例。納入標準:(1)單側膝關節(jié)鏡手術患者。(2)手術時間1~1.5 h。(3)年齡18~60周歲。(4)心肺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膝關節(jié)鏡下關節(jié)內骨折復位固定。(2)嚴重心、肺、腎、腦血管疾病者。將6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時間、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行設計的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制作方法 采用聚乙烯薄膜為材料,膝關節(jié)鏡手術保護套由收集袋和保護套兩部分構成。首先將聚乙烯薄膜由足部至大腿中上1/3制成一個護腿套,長約90 cm,寬約25 cm,在開口下方約30 cm膝關節(jié)處開一10 cm×10 cm的手術窗口,內圈設置有雙面膠;另一部分,制成150 cm×120 cm的袋裝,開口端一邊打一洞口,經護腿套穿過,與護腿套開口端形成一整體,袋裝收集袋開口端四周均粘貼雙面膠。同時,收集袋下方設置一活塞,用于清除袋內液體。見圖1。
圖1 一次性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示意圖(左:俯視,右:側視)
1.2.2 使用方法
1.2.2.1 患肢全程消毒鋪單后,套于保護套(2)內,通過第三雙面膠(7)固定于大腿無菌單上。將待手術部位露于手術窗口(5),并將手術窗口(5)與病人肢體通過第二雙面膠(6)粘貼在一起,防止沖洗液由手術窗口流入患者腿部。
1.2.2.2 撕開凹凸槽(3),將收集袋(1)一側開口部平鋪于手術臺,并通過第一雙面膠(4)將其固定于手術臺,收集袋與另一側開口展開放于手術側,既形成了一個無菌區(qū)域,便于患肢的活動,又收集來自切口的沖洗液(鞘管出水口接吸引器連接管引流沖洗液于收集袋內,避免沖洗液飛濺)。
1.2.2.3 收集袋內液體量過多時,可通過活塞(8)放出液體。
1.2.3 評價方法 手術前1 h將室溫調至22 ℃,對手術敷料包、衣服包進行稱重,手術前后采用皮膚體溫探頭監(jiān)護儀測患肢皮膚溫度,消毒患肢前,將電動氣囊止血帶綁至大腿上1/3處。手術患者患肢全程消毒后,按骨科下肢手術常規(guī)鋪巾。對照組足及小腿用中單包裹,無菌繃帶包扎,采用3L粘帖手術巾將140 cm×100 cm的C型臂套開口端的一側固定于患肢下方無菌敷料單上,然后將另一側開口向術側下肢一側打開,將術側下肢放于開口上,再將C型臂套展開放于手術側,避免敷料被浸濕及地面積水;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固定于患肢下方無菌敷料單上。術中兩組鞘管出水口均接吸引器連接管引流沖洗液于收集袋內,手術結束后再次監(jiān)測患肢皮膚溫度,記錄術中沖洗液量,對手術敷料、衣服進行稱重。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鋪單時間;鋪單所用一次性耗材費用;無菌區(qū)域敷料潮濕度(所用手術衣、手術單各自的總重量);術前、術后患肢皮膚溫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差異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保護套效果比較 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保護套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敷料及手術衣重量比較 (±s) kg
由表1可見,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能節(jié)約耗材,使鋪單更省時,同時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沖洗液對患肢皮膚溫度的影響,促進患者舒適。由表2可見,新型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還能有效防止無菌區(qū)域敷料單被沖洗液浸濕污染,保證無菌區(qū)域干燥。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術中保持無菌區(qū)域敷料單的干燥是促進手術安全有效進行 保證無菌技術操作不被污染的最基本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手術鋪單時間、耗材費用、術后患肢皮膚溫度、術野手術單潮濕度四個觀察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行設計的膝關節(jié)鏡保護套能有效保護膝關節(jié)鏡手術過程中患肢、手術單、術者的手術衣及地面不被沖洗液浸濕,避免了敷料潮濕給手術區(qū)域帶來污染;術中鋪單時能更省時、省力,節(jié)約耗材,利于術者操作;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醫(yī)療費用,促進患者舒適。
3.2 膝關節(jié)鏡手術保護套的設計與應用優(yōu)點 解決了保持手術野干燥無菌、縮短手術鋪單時間、降低手術耗材使用成本等膝關節(jié)鏡手術問題。收集袋口部凹凸槽以及雙面膠的設計,可以使在手術前撕開凹凸槽將收集袋口部平放且粘貼于手術平臺,以便在沖洗時,飛濺出來的水滴不會飛濺到病人與術者身上;另外,保護套上手術窗口以及雙面膠的設計,也使得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腿部進行保護,雙面膠將保護套手術窗口部與患者腿部牢牢粘住,阻止沖洗液流入患者腿部,有效避免患者腿部皮膚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下致皮膚表面常駐菌生長繁殖的風險;該裝置還具有術中變換肢體位置時,增加無菌區(qū)域保護屏障的范圍,保證患者的安全及手術順利有效進行;收集袋下方活塞的設計,可以及時吸出或放出過多的沖洗液量,消除由于沖洗液過多時,收集袋變形,承受壓力過大固定不牢固的現(xiàn)象;收集袋以及保護套為一次性聚乙烯薄膜產品,價廉物美,減輕了手術患者經濟負擔,且術后處置簡單方便。
[1] 黃敏,王金武,劉曉琳,等.虛擬關節(jié)鏡手術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2,14(6):536-539.
[2] 楊玉美,王麗波,齊紅霞,等.關節(jié)鏡手術中改良負壓吸引裝置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8):93.
錢小紅(1978-),女,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6975(2015)21-2008-02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