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明
《夕暮》與《日暮的婚筵》賞析
□楊芝明
一群白色的綿羊,
團團睡在天上。
四圍蒼老的荒山,
好像瘦獅一樣。
昂頭望著天,
我替羊兒危險,
牧羊的人喲,
你為什么不見?
這是郭沫若《星空》詩集中的《夕暮》,意境多么別致。一篇描寫“夕暮”白云的詩篇,卻無一字“白云”,你能說它構(gòu)思不新穎不巧妙嗎?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詩的題材很小很小,卻透視了詩人愛護與關(guān)心弱小者的美麗心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大概就是田漢所贊美的“引人入于一種藝術(shù)的境界,使生活藝術(shù)化”,從而凈化人的思想情感的曲折而優(yōu)美的詩篇吧。
同樣寫“夕暮”,郭沫若《女神》詩集中《日暮的婚筵》卻是這樣描寫的——
夕陽,籠在薔薇花色的沙羅中,
好像滿月一輪,寂然有所思索。
戀著她的海水也故意裝出個平靜的樣兒,
可它嫩綠的絹衣卻遮不住她心中的激動。
幾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笑語娟娟地,
在枯草原中替他們準備著結(jié)歡的婚筵。
新嫁娘最后漲紅了她豐滿的龐兒,
被她最心愛的情郎擁抱著去了。
多么美妙的想象,多么絢麗的色彩,多么從容舒緩的詩句。這首詩的構(gòu)思,明顯地受到海涅的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海涅在他的詩《北?!防?,把太陽比作一位“枯燥無味的老頭子”。郭沫若加以點化,海神化為了大海,“枯燥無味的老頭子”化為了激動而矜持的“心愛的情郎”;“美麗的女子”又賦予羞怯、沉思的新特點。這就別有一番情趣了,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
雖然《夕暮》和《日暮的婚筵》都是寫景抒情之作,都是很美麗的,但我覺得前者是清淡而帶些蒼涼的美,后者是明艷而帶歡愉的美。
《日暮的婚筵》表現(xiàn)了年青的詩人對未來、對美的中國,寄予無限希望的心境;《夕暮》則表現(xiàn)了詩人浪漫蒂克的幻想碰撞現(xiàn)實后深沉的思索,以及為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而擔憂的情緒;從《日暮的婚筵》中,我們看到的是詩人炯炯有神的眼光,而從《夕暮》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詩人眼光里有深深的憂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同一種景物,同一個詩人郭沫若,但因時代不同(前者寫于“五四”退潮期,后者寫于“五四”高潮期),心境的不同,出現(xiàn)了不同的畫面,抒發(fā)了不同的情懷,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shù)風貌。這并不奇怪,中外詩歌史上并不缺乏同樣的例證。
當然,在指出這兩首詩藝術(shù)風格不同、都很美麗的同時,也要指出,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意境創(chuàng)造上,《日暮的婚筵》在借鑒海涅詩歌加以點化的時候,仍留下痕跡;而《夕暮》在學習中國古典詩歌“詞中小令”時,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應(yīng)該說是郭沫若詩歌藝術(shù)提高與成熟的一個標志。
(作者單位:安徽師大文學院)
[責編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