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在畜禽飼料中的作用及病蟲害的防治
王志宏
(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qū)農(nóng)業(yè)局153033)
辣椒粕,即辣椒提取后的殘留物。純天然辣椒粕含有極少量的紅色素、紅辣素及辣椒玉紅素、胡蘿卜素、玉米、維生素C及辣椒堿類物質(zhì),另外,含16%的粗蛋白及少量的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多種必需氨基酸。辣椒粕對畜禽的口腔及腸胃有刺激作用,可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能健胃、助消化。飼料里添加辣椒粉粕可防止畜禽吃了添加豆粕、動物飼料、其他添加物的飼料后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的癥狀。飼用辣椒粕可以促進畜禽的氣血循環(huán),有助于提高生豬的抗寒能力和采食量,可殺菌、提高抗病能力。在肉雞、豬、鴨等畜禽的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辣椒粕可以改善肉的質(zhì)量,使其肉色鮮嫩。在雞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辣椒粕后可使蛋黃的顏色明顯改善,呈橘紅色,產(chǎn)蛋量也有所提升。同時,蛋殼顏色加深,蛋殼強度也增加,不易破損。
辣椒的生產(chǎn)中,從播種開始到果實收獲,幾乎都受到病蟲的侵害。因此,病蟲害防治是辣椒生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直接關系到辣椒品質(zhì)的優(yōu)劣、產(chǎn)量的高低乃至辣椒生產(chǎn)的成敗?,F(xiàn)根據(jù)辣椒病蟲害的發(fā)生特性,提出防治方法,以提高辣椒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
辣椒病毒病又稱花葉病。防治該病用鈍化劑、黃豆粉或皂角粉11.25kg/hm2加水225kg/hm2噴椒;發(fā)病初期噴施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1%過磷酸鈣浸出液提高抗性;噴克病靈藥液800倍液;噴0.3%的86制劑,于栽前15天、栽后30天及蕾期各噴1次。
辣椒炭疽病是常見且危害較重的一種病害。溫暖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葉片受害,中央灰白色圓形病斑,病班上輪生小黑點,病葉易干縮、脫落;果實被害,稍凹陷,中央灰褐色,上有隆起的同心輪紋,輪紋上密生小黑點。防治時選用無病果留種,防止種子傳病。選用抗病品種,防止果實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發(fā)病前后噴藥2~4次,可用迪炭水劑1000倍液復配克菌(32%唑酮乙蒜素)乳油1000陪。
辣椒疫病發(fā)生迅猛,為毀滅性病害。疫病從苗期至成株期都可發(fā)生,莖、葉、枝條、果實都可染病。是多雨高濕季節(jié)的流行病害。莖部染病明顯縊縮、凹陷,潮濕時可見白色稀疏霉層;枝條發(fā)病,潮濕時軟化腐爛,上部葉片調(diào)萎、脫落,最后死亡;果實多在蒂部先發(fā)病,初為水漬狀軟腐,迅速向果面和果柄發(fā)展。病果開始果肉腐爛,表皮不破裂,也不變形,最后脫落。潮濕天氣病果上產(chǎn)生較薄的白色粉狀霉層。防治可選用抗病品種,實行3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壯苗,避免田間漬水雨后及時清除發(fā)病中心,畦面覆蓋地膜或稻草,節(jié)約用水注意排水控制田間濕度。藥劑防治,噴35%霜霉威鹽酸鹽300~400倍液或50%福美雙800倍液交替使用并復配32%唑酮乙蒜素7~10天1次,連施2~3次。
日灼病是生理性病害,果肉腐爛,向陽面褪色變硬,失水變薄,淡黃色或灰白色。防治本病應合理密植,防止落葉;午前10時,澆水降溫或噴清水;用硫酸銅溶液1000倍液噴霧。噴硼:40 ℃溫水50 kg,加四硼酸鈉0.1 kg噴株;午后3時,噴0.1%氯化鈣溶液或過磷酸鈣浸出液,葉背、葉面要均勻周到。
棉鈴蟲1年發(fā)生4代,喜歡溫暖、潮濕處,與棉花上不同的是產(chǎn)卵不僅在辣椒的正面,背面也有。防治策略是壓低1代,控制2代,重防3代,掃殘4代。具體防治措施如下:①生物防治,用NPV核角體病毒、BT乳劑、白僵菌、阿維菌素,在3齡以前用藥。②敵敵畏灌玉米芯熏蒸,用50%敵敵畏450mL/hm2灌玉米芯,1200~1500根/hm2,椒田架枝熏蒸,可保護天敵。③化學防治,滅殺斃2000倍液、辛硫磷2500倍液、敵殺死3000倍液噴防。④昆蟲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用滅幼脲3號3000倍液噴防。
菜蚜又稱蜜蟲、蚜蟲等,1年發(fā)生15~25代,適溫、干燥有利于其發(fā)生,應掌握早治原則。一是用銀灰色地膜覆蓋,避蚜效果明顯。二是人工飼養(yǎng)瓢蟲、蜘蛛、草蛉等,釋放于椒田。三是生物防治。用80~1000mg/kg慶豐霉素噴霧。四是藥劑防治。尿洗合劑、洗衣粉、水的比例為2∶1∶1000噴霧,或用50%敵敵畏1000倍液、70%殺蚜粉2000倍液、2.5%敵殺死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2000倍液、21%滅殺斃3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