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紅,許 和
(天津醫(yī)學高等??茖W校,天津 300222)
?
超微粉碎技術(shù)提高齊墩果酸滴丸溶出度的實驗研究
郭雪紅,許 和
(天津醫(yī)學高等??茖W校,天津 300222)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術(shù)應(yīng)用于齊墩果酸滴丸生產(chǎn)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術(shù)制備齊墩果酸超微粉滴丸并與齊墩果酸普通滴丸相比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溶出度測定。結(jié)果:齊墩果酸濃度在0.020 74~0.072 59 mg/ml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r=0.999 7,n=6);溶出度均一性良好;45 min時齊墩果酸滴丸的溶出度達到95.24%,遠高于普通滴丸(82.36%)、膠囊劑(75.32%)和分散片(52.17%)。結(jié)論:采用超微粉碎技術(shù)制備的齊墩果酸滴丸劑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未處理過的,超微粉碎技術(shù)用于齊墩果酸滴丸生產(chǎn)可顯著改善滴丸的性狀及質(zhì)量。
超微粉碎技術(shù),齊墩果酸滴丸,溶出度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簡稱OA)是天然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目前臨床上齊墩果酸主要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和慢性中毒型肝炎,并作為抗癌輔助藥物[1]。另外齊墩果酸還具有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特別是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的發(fā)現(xiàn),說明齊墩果酸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目前市場銷售齊墩果酸產(chǎn)品多為片劑和膠囊劑,劑型單一,而且齊墩果酸的脂溶性極強,吸收差,溶出度和溶出速率低,現(xiàn)有制劑生物利用度低且輔料用量比例大,從而極大地影響了齊墩果酸治療作用的發(fā)揮。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通過超微粉碎技術(shù),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強藥效[2],因此,本實驗對超微粉碎技術(shù)制備齊墩果酸滴丸進行了初步研究,并考查了該制劑的體外溶出和生物利用度,為超微粉制備齊墩果酸滴丸的合理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
1.1 試藥 齊墩果酸(98%,陜西慧科植物開發(fā)有限公司,批號120610);齊墩果酸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11709-200905);齊墩果酸分散片(自制);齊墩果酸膠囊(奧星制藥,批號0608);二甲基硅油(沈陽試劑廠,批號1108); 聚乙二醇4000(美國Merck公司,進口分裝);試劑均為藥用規(guī)格及分析純,水為新制蒸餾水。
1.2 儀器 真空干燥箱(中科美其);FWl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LS-POP(6)型激光粒度分析儀(珠海歐美客科技有限公司);數(shù)顯電動攪拌機(WH-S,天津市威華實驗儀器廠); 振動磨機(3ZM-W400);磁力攪拌機(78-1,杭州儀表電機廠); 電子天平(CUB-986,瑞士METTLER TOLEDO-ACS 型); 滴丸機(自制);紫外-分光光度計(UV-2201,SHIMADZU);ZRS-8G 型智能溶出儀(天津大學無線電廠)。
2.1 樣品制備
2.1.1 齊墩果酸普通粉制備 將待制備的齊墩果酸藥材在真空干燥箱減壓常溫干燥5~10 h,用高速萬能粉碎機進行粉碎20 min,過200目標準篩,得齊墩果酸普通粉。
2.1.2 齊墩果酸微粉制備
2.1.2.1 不同時間超微粉碎對齊墩果酸粉D50、D90均值的影響 將通過標準篩的齊墩果酸普通粉分成4份,分別用深冷振動超微粉碎機組在-20 ℃條件下進行超微粉碎10、20、30和40 min,用LS-POP(6)型激光粒度分析儀測定其粒徑分布,重復(fù)測量3次,統(tǒng)計不同粉碎時間得到的齊墩果酸粉D50(中位粒徑)、D90(90%粒徑值)的均值,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超微粉碎對
2.1.2.2 磨介填充率對齊墩果酸超微粉碎效率的影響 磨罐和磨介均為不銹鋼,磨介直徑為8 mm,物料填充率100%。磨介填充率選取50%、60%、70%、80%和90% 5個水平。粉碎完成后,稱取10 g粉體,分別用80目(180 μm)、200目(75 μm)、320目(45 μm)以及500目(25 μm)的標準篩進行振動篩分,對所得結(jié)果進行分析。在磨介填充率為80%時,絕大部分齊墩果酸的粒徑達到25 μm以下的水平。見表2。
表2 篩過百分比
2.1.2.3 齊墩果酸微粉制備條件 綜上所述,取500 g齊墩果酸普通粉投進深冷振動超微粉碎機組在-20 ℃、磨介填充率80%的條件下,進行超微粉碎40 min。
2.1.3 粒度分布檢查 利用激光粒度儀對齊墩果酸普通粉和微粉的粒度分布情況進行檢測。見表3。
表3 齊墩果酸普通粉和微粉的粒度分布
2.1.4 齊墩果酸滴丸劑制備 在PEG 4000熔融的狀態(tài)下分別加入齊墩果酸普通粉和微粉各500 g,并攪拌混合均勻(其中齊墩果酸與PEG 4000比例為1∶5),選擇滴頭內(nèi)徑3 mm,外徑4 mm的滴頭,滴距為7 cm,滴入至裝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管中,調(diào)控冷凝溫度為(15±5) ℃,制備成丸,清洗去除表面的冷凝劑,篩選包裝即得齊墩果酸普通滴丸和超微粉滴丸。
2.2 齊墩果酸普通滴丸和超微粉滴丸溶出度研究
2.2.1 溶散時限測定 依據(jù)《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丸劑通則溶散時限的要求進行檢驗,取普通滴丸測得的溶散時限分別為(7±2)、(8±2)和(7±3)min;取超微粉滴丸測得的溶散時限分別為(6±2)、(7±2)和(6±2)min,兩批樣品均符合規(guī)定。
2.2.2 紫外檢測波長的確定 精密稱取齊墩果酸對照品適量, 用甲醇溶解并稀釋至1 mg/ml。以甲醇溶液為空白對照液,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nèi),進行紫外吸收波長掃描, 結(jié)果顯示齊墩果酸在210 nm處有最大吸收, 所以本試驗檢測波長為210 nm。
2.2.3 線性范圍 精密量取齊墩果酸對照品溶液(1.037 mg/ml)0.5、1.0、2.0、3.0、4.0和5.0 ml, 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在210 nm波長處測定齊墩果酸吸收度。根據(jù)吸光度標準曲線求得回歸方程為A=0.009 6C+0.003 7,齊墩果酸含量在0.020 74~0.072 59 mg/ml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r=0.999 7,n=6)。
2.2.4 樣品中齊墩果酸含量的測定 分別精密吸取齊墩果酸普通滴丸和超微粉滴丸溶液適量,測定兩種滴丸中齊墩果酸含量分別為10.63%和19.32%。
2.2.5 溶出度測定
2.2.5.1 測定方法 采用《中國藥典》2010年版2部附錄ⅩC第一法進行溶出度試驗,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每容器中放入齊墩果酸滴丸20粒(約600 mg)。
2.2.5.2 溶出介質(zhì)選擇 分別以0.1 mol/L鹽酸溶液、水和人工胃液(量取稀鹽酸16.4 ml,加水約900 ml與胃蛋白酶10 g,晃動均勻后,加水稀釋成1 000 ml,即得[3])為溶出介質(zhì),以100 r/min轉(zhuǎn)速進行溶出試驗,溶出結(jié)果見表4。試驗結(jié)果表明:樣品中齊墩果酸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遠遠優(yōu)于水和0.1 mol/L鹽酸溶液,故確定溶出介質(zhì)為人工胃液。且齊墩果酸超微粉滴丸與普通齊墩果酸滴丸相比,溶出速度快,累積溶出量高。
表4 樣品在不同溶劑下的溶出百分比 %
2.2.5.3 齊墩果酸超微粉滴丸溶出曲線的均一性 從同一批超微粉滴丸中取6份,每份10粒,按上述確定的條件進行溶出度試驗,6份溶出結(jié)果見表5。試驗結(jié)果表明,齊墩果酸超微粉滴丸溶出度均一性良好。
2.2.5.4 齊墩果酸滴丸體外溶出度檢驗結(jié)果 同上述測定條件,測定齊墩果酸含量,并計算相對累計溶出百分率。同時測定齊墩果酸膠囊劑、分散片溶出度。結(jié)果見表6。結(jié)果表明:超微粉齊墩果酸滴丸與普通齊墩果酸滴丸以及同類口服固體制劑相比,溶出速度快,累積溶出量高。
表5 溶出曲線的均一性
表6 體外溶出度測定結(jié)果
3.1 由表1可見,超微粉碎10、20和30 min時,粉體的D50、D90均值變化不大,粉體屬于普通細粉范疇(粒徑<180目) ,超微粉碎40 min時,粒徑有了明顯的減小,粉體即達到了超微粉的粒徑要求。中藥經(jīng)超微粉碎后,物料處于超微狀態(tài),其粒度尺寸介于分子、原子和塊粒之間,超微粉碎通常分為微米級粉碎(1~100 μm)、 亞微米級粉碎(0.1~1 μm)、 納米級粉碎(0.001~0.1 μm,即1~100 nm)[4]。對于中藥方面的開發(fā)利用來講,一般達到微米級粉碎即可破壞組織細胞壁(膜)結(jié)構(gòu),獲得所需要的物料特性,為了不破壞細胞內(nèi)有效成份,故毋須納米級粉碎。
3.2 由表2可見,隨著磨介填充率從50%到80%逐漸增大,粉體的篩過率也隨之增大。當磨介低于70%時,通過320目及500目標準篩的粉末所占百分比較小。這是由于隨著研磨磨介的增加,鋼球與粉體的接觸機會增加,而粉體與粉體的接觸減小,從而使粉碎效率提高。但當磨介填充率達到90%時,粉體對500目標準篩的通過率反而減小(只有55.21%),粉碎效率下降幅度比較大,而磨介填充率為70%和80%的情況下,通過500目標準篩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有 74.73%和91.38%。這可能是因為此時磨介填充率太高,限制了鋼球以及粉體的運動,導(dǎo)致研磨效率降低。
3.3 本實驗初步探討利用超微粉碎技術(shù)提高齊墩果酸滴丸的溶出度,但對于有些中藥有效成分研究尚不明確,特別是復(fù)方配伍變化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全面,給滴丸研究與生產(chǎn)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目前此種方法只能應(yīng)用于劑量較小藥物或處方組成較少的方劑藥物。
1 李麗慶.齊墩果酸治療惡性腫瘤病人的臨床Ⅰ期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1992,(6):412
2 夏荃,林傳權(quán),莫全毅,等.珍珠層粉超微粉的制備及藥效學研究[J].中成藥,2014,36(2):396-399
3 蘇卓.金槐冠心滴丸制備工藝及質(zhì)量標準研究[D].陜西中醫(yī)學院,2010
4 唐芳,徐虹,趙緒元,等.齊墩果酸滴丸的質(zhì)量控制[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16):1416-1418
2014-12-08
R927.11
A
1006-5687(2015)02-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