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儉,全守堯,林浙龍,蔡榮輝中山市港口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47
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中藥熏洗外治法療效觀察
陳淼儉,全守堯,林浙龍,蔡榮輝
中山市港口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47
目的:觀察中藥熏洗在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的治療效果。方法:將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成活的42例50指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指,治療組在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采用中藥熏洗,對照組僅進行功能鍛煉,觀察2組患者斷指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組優(yōu)16指,良7指,可2指,差0指,優(yōu)良率為92%;對照組優(yōu)11指,良6指,可6指,差2指,優(yōu)良率為68%。2組比較,治療組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采用中藥熏洗治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旋轉撕脫性斷指;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中藥熏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顯微技術的進步,患者及醫(yī)者對斷指再植術后的外形及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1]。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是斷指中的特殊類型,其特征是神經、血管、肌腱、關節(jié)囊在不同平面撕脫性抽出,再植難度大[2]。目前臨床上對此類型斷指常將指骨縮短并行關節(jié)融合術,但術后造成不可逆的指體短縮及關節(jié)功能喪失,嚴重影響著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成活率,并恢復一定的指間關節(jié)功能是目前斷指再植術的研究重點[3]。本院對近2年收治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的斷指,在再植術中同時行關節(jié)囊重建術,術后在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應用中藥熏洗,并與常規(guī)只進行功能鍛煉患指進行對照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將本院近2年收治的采用關節(jié)囊重建術治療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的斷指患者42例共50指,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1例25指,男18例,女3例;年齡18~41歲,平均23.5歲;其中皮帶卷傷15例,洗衣機滾筒絞傷6例;單指損傷18例,兩指損傷2例,三指損傷1例;拇指損傷有4指,食指損傷有8指,中指損傷有7指,環(huán)指損傷3指,小指損傷3指;離斷平面位于近節(jié)指間關節(jié)10指,遠節(jié)指間關節(jié)15指。對照組21例25指,男16例,女5例;年齡17~43歲,平均24.0歲;其中皮帶卷傷13例,洗衣機滾筒絞傷8例;單指損傷17例,兩指損傷4例,三指損傷0例;拇指損傷有3指,食指損傷有7指,中指損傷有6指,環(huán)指損傷4指,小指損傷5指;離斷平面位于近節(jié)指間關節(jié)9指,遠節(jié)指間關節(jié)16指。所有患指血管從近端撕脫抽出長度約1.5 cm,神經1~3 cm,伸肌腱多為遠端止點撕脫,深屈肌腱從近端撕脫抽出5~15 cm,淺屈肌腱止點撕脫。離斷創(chuàng)面均不規(guī)則。
2.1 手術方法 全部患指常規(guī)再植,術中克氏針交叉固定指骨間關節(jié)[4],8-0尼龍線直接修復關節(jié)囊或將撕脫的關節(jié)囊縫合在周圍軟組織;關節(jié)囊及側方韌帶缺損,可切取腕橫韌帶或游離周圍軟組織修復。術后2周絕對臥床,保持室溫25~28℃,禁止主被動吸煙,常規(guī)擴容解痙抗炎。術后2周拆線,術后3~4周拆除內固定。
2.2 對照組 于術后第3周指導患指的功能鍛煉。
2.3 治療組 在對照組處理的基礎上給予中藥熏洗,藥物主要組成[5]:伸筋草、透骨草各15 g,荊芥、防風、紅花、蘇木、川芎、威靈仙、劉寄奴各9 g,千年健、桂枝各12 g。水煎煮,煮沸20m in后將藥液倒致藥盆中,囑患者將手置于藥盆上進行熏蒸。并同時進行功能鍛煉。待藥液溫度下降至45℃左右時,囑患者將患手放進藥液中浸泡約30min,并同時進行功能鍛煉。熏洗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最大幅度的屈伸功能鍛煉。每天熏洗2次,早晚各1次,持續(xù)4周。
根據斷指再植評定標準[6]進行斷指再植術后傷指功能評定。優(yōu):關節(jié)活動度為原有的60%及以上,肌力4~5級,保持原工作能力;良:關節(jié)活動度為原有的40%~59%,肌力3~4級,進行較原工作輕的工作;可:關節(jié)活動度為原有的20%~39%,肌力2~3級,生活自理;差:關節(jié)活動度不到原有的20%,肌力0~1級,無實用功。治療組優(yōu)16指,良7指,可2指,差0指,優(yōu)良率為92%;對照組優(yōu)11指,良6指,可6指,差2指,優(yōu)良率為68%。2組比較,治療組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外治法在筋傷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治法和內治法一樣貫穿著整體念和辨證論治的精神,也是運用中醫(yī)的基本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經過歸納與分析,得出初步判斷和施治方法。清代吳師機認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指間關節(jié)結構較簡單,損傷后對全身影響較小,通過外治法針對性的治療,對于提高治療效果、鞏固療效,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中藥熏洗是中醫(yī)外治法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煮沸后中藥湯劑的溫熱和藥物作用,刺激作用部位的皮膚、血管和神經,局部熱效應使小動脈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及血腫和滲出液的吸收,從而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況和全身功能,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行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屬中醫(yī)學關節(jié)脫位、筋傷范疇。術后3~6周屬于筋傷中期,主要存在組織腫脹、疼痛,筋傷初步愈合,但遠未恢復正常,中醫(yī)學認為,由于外傷致手指脈絡受損,血離經隧,瘀血留滯,經氣閉阻,不通則痛。離經之血瘀于肉腠,則為腫,逆于皮下則為青紫瘀血斑。治療以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為主。因此,在斷指再植術后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給予中藥熏洗治療,使藥物直達傷指局部,針對性強,具有較好的活血祛瘀,行氣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這對傷指功能良好的恢復起到重要的作用[7]。
本療法所用中藥具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等功效。其中伸筋草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經脈不通之手足拘攣;透骨草活血消腫止痛,荊芥、防風祛風散寒;紅花、桂枝、川芎同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千年健、劉寄奴、威靈仙散寒除濕、舒筋活絡、補益肝腎;蘇木活血祛瘀、消腫定痛。諸藥合用使患肢瘀血祛,腫痛消,氣血行,經脈通,對于斷指再植術后防止關節(jié)攣縮具有明顯的功效。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中藥熏洗是一種利用溫熱、壓力及中藥三者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取得療效的一種治療方法。中藥熏洗通過溫熱蒸汽對皮膚的刺激,提高傷指局部組織的溫度,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組織的代謝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緩解肌肉痙攣,減少瘢痕粘連。同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大多數活血祛瘀的中藥成分能改善人體血液循環(huán),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促進炎癥物質的吸收。溫熱藥液通過皮膚吸收直達傷指局部,通過熱、藥的雙重作用而起效,加速血液、淋巴液循環(huán),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利于炎癥的消退和致炎物質的吸收從而恢復關節(jié)的屈伸功能[8]。
本研究證實,在術后3周指導患者功能鍛煉的同時進行中藥熏洗,利用藥液的熱量及功效促進患指的血液循環(huán),消退水腫,促進炎癥因子的吸收,兩者結合使瘢痕軟化,減少粘連,斷指的屈伸功能得到較好的恢復。因此,在經指間關節(jié)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關節(jié)囊重建術后3周采用中藥熏洗治療,能明顯改善斷指的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程國良.我國斷肢(指)再植的回顧與展望[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4):253-256.
[2]林大木,吳志鵬,褚廷綱,等.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臨床及治療特點[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4):379-380.
[3]趙峰.套狀撕脫性斷指再植臨床治療[J].大家健康旬刊,2014,8(1):135-136.
[4]汪銀鋒,阮洪江,劉俊建,等.拇指末節(jié)旋轉撕脫性離斷再植方法探討[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4):257-259.
[5]董福慧,朱云龍.中醫(yī)正骨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55.
[6]潘達德,顧玉東.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7]樊毅,馮志偉.中藥熏洗治療斷指再植術后肌腱粘連32例[J].中醫(yī)雜志,2007,48(2):147.
[8]汪元,沈鷹.中藥熏洗對關節(jié)炎大鼠抗炎消腫作用及炎性遞質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5(1):22.
(責任編輯:駱歡歡)
R683
A
0256-7415(2015)08-0123-02
10.13457/j.cnki.jncm.2015.08.056
2015-01-02
陳淼儉(1977-),男,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骨科顯微創(chuàng)傷。
蔡榮輝,E-mail:caironghui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