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國成
(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農業(yè)研究所·西藏拉薩·850032)
摘 要:冬小麥是我區(qū)的主要種植糧食作物之一,在西藏種植冬小麥,不但提高了小麥的單產,改變了我區(qū)冬日土地大部分撂荒的局面,而且又改善了面粉的品質,是一種農田冬季栽培的好作物。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每年都有種植冬小麥的習慣,且面積也逐年擴大,但墨竹工卡縣由于耕作粗放、品種更換緩慢、農田基礎設施欠缺、農業(yè)生產科技含量低等原因,限制了冬小麥的畝產量提高。對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該縣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供墨竹工卡縣冬小麥種植戶參考,以進一步提高該縣冬小麥的單位畝產量,提高小麥的品質。
關鍵詞:西藏墨竹工卡縣 冬小麥 栽培技術
淺析西藏墨竹工卡縣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焦國成
(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農業(yè)研究所·西藏拉薩·850032)
摘要:冬小麥是我區(qū)的主要種植糧食作物之一,在西藏種植冬小麥,不但提高了小麥的單產,改變了我區(qū)冬日土地大部分撂荒的局面,而且又改善了面粉的品質,是一種農田冬季栽培的好作物。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每年都有種植冬小麥的習慣,且面積也逐年擴大,但墨竹工卡縣由于耕作粗放、品種更換緩慢、農田基礎設施欠缺、農業(yè)生產科技含量低等原因,限制了冬小麥的畝產量提高。對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該縣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供墨竹工卡縣冬小麥種植戶參考,以進一步提高該縣冬小麥的單位畝產量,提高小麥的品質。
關鍵詞:西藏墨竹工卡縣冬小麥栽培技術
作者簡介:焦國成(1973-),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yè)種植推廣工作。聯(lián)系電話:13638991826.郵箱:jiaogcls@163.com
Abstract:the winter wheat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Tibet planting winter wheat,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wheat yield,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in our region in winter, most of the land is abandone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lour is a good crop of instead of spring wheat cultivation. In the township, maizhokunggar County, Lhasa city each year have the habit of planting winter wheat, and the area has expanded each year, but maizhokunggar county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cultivation, species replacement slowly, lack of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ntent is low, limiting the per mu yield of winter wheat improve.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roposed the county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growers reference for winter wheat in maizhokunggar Count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it of the county of winter wheat yield per mu and improve wheat quality.
Keywords:Tibet Mozhugongka county;winter wheat cultivation;techniques
The ma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Winter
Wheat in Tibet Mozhugongka County
Jiao guocheng
墨竹工卡縣位于拉薩東部,地處西藏中部,位于拉薩市區(qū)以東75公里處的318國道旁,東與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相鄰,西靠拉薩市達孜、林周兩縣,北連那曲地區(qū)嘉黎縣,南接山南地區(qū)乃東縣,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較為明顯??h政府所在地在工卡鎮(zhèn),以農為主,農牧并舉。是林芝進入拉薩的東大門。全縣轄七鄉(xiāng)一鎮(zhèn),43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41850人,其中農牧業(yè)人口39203人。縣域面積56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屬于高原溫帶半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無霜期為90天左右。全縣耕地面積8.6萬畝,草場面積達490余萬畝。[2]農牧業(yè)是該縣的主要支柱產業(yè),多年來,自治區(qū)、拉薩市、縣委縣政府對墨竹工卡縣農業(yè)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墨竹工卡縣的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農業(y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yè)供給能力不斷加強,但農田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單一老化的現(xiàn)象仍十分明顯,農業(yè)生產中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多為地方品種和一些老品種,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的更換。農田基礎設施欠缺、農業(yè)生產科技含量低等問題仍然是限制墨竹工卡縣農業(yè)快速發(fā)展步伐的主要制約因子,相當一部分耕地質量亟待提高,糧食產量低而不穩(wěn),農業(yè)生產條件差、農村經(jīng)濟基礎薄弱、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和優(yōu)勢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非常突出,致使農業(yè)生產水平不高,貧困人口較多,結合墨竹工卡縣農業(yè)生產的具體情況,示范推廣一批冬播作物,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名牌產品,使墨竹工卡縣種植業(yè)結構實現(xiàn)初步優(yōu)化和升級,形成墨竹工卡縣農作物結構的合理化格局,不斷走向現(xiàn)代化農業(yè)生產的道路。[3]據(jù)2013年的墨竹工卡縣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可知,該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了5243.34公頃,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了4128.29公頃,糧食共產24189.35噸,其中冬小麥的播種面積為452.66公頃,總產量達到2936.75噸。[4]冬小麥是該縣重要的糧食作物。冬小麥在墨竹工卡縣的播種面積不大,但它對該縣種植業(yè)結構調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墨竹工卡縣農民對冬小麥管理不重視、耕作粗放,再加之該縣冬小麥新品種推廣力度不大、農田基礎設施欠缺、農民科技種糧意識低等原因,導致在種植冬小麥認識上存在一定的瑕疵。雖然每年在該縣我們也開展一些冬播前種植方面的培訓,但是在冬小麥種植、栽培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促使該縣冬小麥的畝產量徘徊不前,品質不佳。為此,結合我長期進行冬小麥新品種推廣的工作經(jīng)驗,以及在不同地縣栽培冬小麥的體會,淺議我對該縣栽培冬小麥的一些技術要點。
1抓好播種質量
1.1選種備種:播前對選用的種子進行機械選種或人工選種,篩選出秕粒、碎粒、小粒、病粒、草籽、泥沙或其它夾雜物。然后把種子曝曬2—3天可盡快結束種子休眠期,提高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選用我區(qū)目前生產上主推的新品種。如山冬7號。
1.2適期早播:墨竹工卡縣冬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6日至10月16日。
1.3播種量:機械播種,每畝播種量控制在17.5公斤-20公斤之間。
1.4施肥:播種前一定要施足有機肥如羊糞或油餅等2000公斤左右,注意要充分腐熟。每畝施種肥磷酸二銨5公斤。沒有施基肥的地塊,每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0-15公斤。施足有機肥。施足上述底肥后,酌情追肥,各地塊結合測土配方結果應用。建議適當搭配施用氮、磷、鉀化肥,畝施尿素15公斤,二銨12.5公斤,氯化鉀5公斤。在返青期或者拔節(jié)期看苗情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二銨和氯化鉀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尿素40%做底肥,60%做追肥。機械播種時在播種機里將種子拌二胺5公斤一起下種。
1.5播種方式:有條件的地方盡量機播。播種質量的好壞除與種子質量、整地質量、底墑狀況有關外,還與播種方式、播種深淺有很大關系。合理密植、提高播種質量,保證適宜的基本苗是構成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基本苗要保證在20—25萬,最高莖蘗數(shù)40—50萬株/畝,畝穗數(shù)25—32萬/畝,穗粒數(shù)32—40粒,千粒重45—50 克。
1.6種子包衣:精選過的種子播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有效防治種傳病害。
1.6.1機械包衣:種子精選后,用5BY-5L型種子包衣機進行機械包衣,常用的藥劑有衛(wèi)福、立克銹等。用“衛(wèi)?!狈N衣劑0.4斤兌水1.2斤,拌種100斤;用“立克銹”0.2斤兌水2斤,拌種100斤,使種子田的種子精選、包衣率均達到100%。
1.6.2人工拌種:也可進行人工拌種,“衛(wèi)?!比斯ぐ掠盟?.4斤、兌水0.8斤,拌種100斤;“立克秀”人工包衣用藥0.2斤、兌水2.5斤,拌種100斤。具體方法是把藥劑加水稀釋后,用噴霧器把藥液噴酒在種子上,隨噴隨拌,使藥液均勻地灑在種子上,種子濕潤后稍悶一下,攤開晾干,不要放在太陽下曬。然后進行紅種子包衣,之后曬干,最后選擇適宜的時期進行播種。
2播前主要準備工作
2.1地塊選擇:選擇肥力中等、灌溉條件較好,前茬為青稞、油菜、馬鈴薯、豆類、綠肥等作物的地塊。如“山冬7號”冬小麥適宜在砂壤、地下水位低的農田種植,切忌在粘土上種植。
2.2科學灌水:要求灌水時要澆透灌足。
2.3精細整地:整地粗放,種子容易露在地表或深埋在土塊下,既浪費種子且出苗差。播種前隨耕隨耙,打碎土坷垃,做到土壤疏松、保墑、上虛下實。播種后再耙平地塊,做到地平埂直,田畦大小適宜,以利均勻灌水。整地效果要達到“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標準。雜草多的地塊應及時先淺翻耕,待雜草、自生麥苗出苗后,再進行深耕,起到滅除雜草與自生麥苗的效果。耕作深度要適度,不要一下把犁底層翻上來,要逐年加深耕作層。地力好,施肥水平高的應耕得深一些,一般以18—24厘米為宜;地力差施肥水平低的宜淺耕一些,一般以15—18厘米為宜。
3田間管理
3.1越冬管理
保苗促壯:麥苗出土后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有缺苗斷壟,要及時補種補苗,保證有足夠的基本苗。麥田有4片葉時,底墑不足的干旱田塊要及時澆一次苗期水,其余麥田不必澆苗期水,只澆越冬水。
越冬水:澆灌的日期掌握在夜凍午消出現(xiàn)的時期,也就是晚上土壤凍結,中午土壤化凍的時期澆灌。要在土壤化凍后的中午開始澆,做到小水慢灌,澆足澆透,當天滲入土下,無積水。海拔較高的地方灌越冬水保苗更為重要,適時足量的冬灌是安全越冬的保障。灌入田塊的水量宜多不宜少,宜早不宜晚。
鎮(zhèn)壓:搞好冬季鎮(zhèn)壓麥田工作,壓麥應以下列麥田為重點:冬季無雪、氣候干燥、越冬水澆的早或未澆冬水的麥田;因凍化跑墑、表土已落干到分蘗節(jié)的麥田;整地質量不高,坷垃較多的麥田。鎮(zhèn)壓麥田時間一般是地封凍后,麥田經(jīng)過一凍一化,地表有一干土層時進行,我區(qū)一般在2月初至返青前均可鎮(zhèn)壓,但早壓的比晚壓的效果好。壓時要選擇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抓緊作業(yè),早、晚有凍不能壓。
牲畜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最好使有網(wǎng)圍欄最佳。冬小麥出苗期間,由于農牧民對牲畜的管理不嚴,容易造成牲畜入田啃苗子,造成冬小麥減產,因此出苗期間禁止牲畜進入麥田啃麥。
3.2早春管理
返青時應早施、重施返青肥。返青水宜早不宜遲。在墨竹工卡縣應在3月底--4月中旬前追施返青肥。返青肥水:掌握在春生一葉露尖時,即麥苗主莖心葉長到1-2厘米,麥苗由灰綠轉為嫩綠這時土壤已解凍及時澆返青水。灌返青水順序是先壯苗田塊再弱苗田塊,最后旺苗田塊,先陽坡后陰坡,先沙質土后粘質土。結合松土畝追施尿素5-10公斤。海拔較高地灌返青水的時間除看苗外還要結合天氣,如遇降溫天氣過程,返青水要適當推遲。
中耕除草:灌水后4-6天,抓緊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結,松土保墑,滅除雜草。
預防蟲害:返青時要注意防治麥蚜、麥紅蜘蛛危害。查找蟲害發(fā)生多的田塊與集中地段及時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畝用溴氰聚酯150-50毫升加水50公斤(每個噴霧器內加藥品3-5蓋,加水10公斤,每畝噴5個噴霧器)或結合灌返青水每畝撒施3%地蟲殺星3-5斤進行防治。
3.3中期管理:
中期田間管理指冬小麥拔節(jié)到抽穗階段的管理。拔節(jié)后冬小麥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營養(yǎng)生長進入生長高峰期。田間管理要有利于促根、促大蘗成穗、促大穗,保證足夠畝穗數(shù)。
水肥管理:莖稈第一節(jié)間伸長時結合澆水畝施尿素5-10公斤(看苗情追施),后期適當控制水肥。
除草防蟲:在麥苗尚未封垅時及時深耕并鏟除田間雜草。中期也是麥蚜盛發(fā)期,要及時檢查蟲害,及時用溴氰聚酯、滅蚜威等農藥防治。
3.4后期管理:
冬小麥抽穗楊花后,這一時期以保粒數(shù),千粒重,減少不孕小穗,防早衰為重點實施田間管理。
4及時收獲
熟,個別品種由于籽粒外穎包裹松散,收獲晚容易造成自然落粒,蠟熟期選晴朗天氣及時收割脫粒入庫,以減少損失。確保冬小麥的豐產豐收。
5儲藏
冬小麥收獲后,應立即進行脫粒和干燥。種子脫粒后,必須盡早曬干揚凈,否則容易因霉變、發(fā)芽和病蟲危害而降低食用價值、來年播種質量或種子品質。要求麥類作物的籽粒含水量不高于13%。嚴禁與農藥等有毒物質混存。
綜上所述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將有利于該縣種植冬小麥的農民參考,對提高墨竹工卡縣冬小麥產量,提高農牧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有力帶動當?shù)剞r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新技術、新知識的傳播、推廣應用,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種田水平,還能改變群眾的傳統(tǒng)觀念,提高科技在當?shù)厣鐣l(fā)展中的貢獻率;積極引導農民科技種田的意識,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墨竹工卡縣國民經(jīng)濟統(tǒng)計年鑒,2013年,242頁.
[2]尼瑪扎西,西藏種植業(yè)結構調整與發(fā)展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頁.
[3]胡松杰主編,西藏農業(yè)概論[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