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妮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骨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6)
?
階段性護理干預對上肢前臂截肢患者的影響
鐘小妮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骨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6)
目的 探討階段性護理干預對上肢前臂截肢患者的積極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例上肢前臂截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階段性護理干預,對比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疼痛情況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 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恐懼評分分別為(45.72±6.44)、(46.28±6.83)及(15.62±2.76)分;明顯低于干預前(67.53±8.76)、(68.21±7.92)及(23.68±3.52)分(P<0.01)。干預后,患者疼痛強度、疼痛評分及疼痛總體得分別為(0.18±0.10)、(0.20±0.09)及(1.15±0.94)分,亦明顯低于干預前(3.69±2.57)、(6.43 ±2.30)及(18.46 ±4.32)分。此外,干預后,患者社會功能、認知、角色、情感及軀體五方面生活質量評分亦明顯提高(P<0.01)。結論 階段性護理對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恐懼情緒,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階段性護理; 前臂截肢; 疼痛; 生活質量; 心理狀態(tài)
Phased nursing; Forearm amputation; Pain;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state
截肢術屬破壞性手術,適用于嚴重肢體感染、創(chuàng)傷、腫瘤、血管病變、神經(jīng)損傷及肢體畸形等疾病,其中,以意外創(chuàng)傷最為常見。因創(chuàng)傷發(fā)生的突然性及意外性,傷后患者肢體功能及體像均發(fā)生了改變,患者從生理及心理上均無法接受和適應這種改變,繼而引起恐懼、緊張、幻肢痛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階段性、連續(xù)性的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應激,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幫助患者適應體像及功能改變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選擇我院20例上肢前臂截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階段性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1月20例意外創(chuàng)傷性上肢前臂截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齡20~62歲,平均(34.42±9.60)歲;單側前臂截肢19例(左側6例,右側13例),雙側前臂截肢1例。
1.2 方法 2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截肢護理,如密切的病情觀察、飲食護理、生活護理、殘肢護理及藥物護理等。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行階段性護理,具體涵蓋以下幾點。
1.2.1 階段性心理干預
1.2.1.1 心理評估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自制恐懼調查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1)SAS及SDS各包含20項內容,對每項內容進行四級評價,即沒有或者很少,小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時間或者全部時間。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或抑郁情況越嚴重。(2)恐懼調查表是以醫(yī)療恐懼調查表(CMFS)為基礎拓展而成的,該量表共包含3個分量表(即醫(yī)療恐懼、社交恐懼、康復恐懼),1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三級評分,0分:沒有;1分:輕微恐懼,可以面對;2分:十分恐懼,不想面對或無法面對;滿分30分,得分越高代表恐懼程度越重。入院時、術前及術后均應用這三個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不同時期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并給予階段性護理。
1.2.1.2 階段性心理干預 (1)焦慮、緊張階段:入院時,患者最主要的心理問題為緊張、焦慮,SAS評分明顯高于正常水平。突發(fā)性的意外事件徹底摧毀了患者固有的自我應對機制,患者入院后,極易出現(xiàn)悲觀傷感、情緒低落、嘆息、厭惡交流、沉默寡言或者哭鬧不休等緊張、焦慮的表現(xiàn),部分患者甚至產(chǎn)生厭世心理,拒絕進行治療。如何取得患者信賴,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情緒,增進患者依從性是此時期心理護理的重點。護士應鼓勵患者傾述,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充分尊重患者,對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及理解;耐心解釋截肢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詳細說明不截肢的嚴重性及危害性,使患者接受現(xiàn)實;此外,護士應告知患者,術后安裝義肢可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及外形,以增進患者依從性。(2)恐懼階段:調查顯示:術前患者恐懼調查表評分顯著增高。術前是患者心理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亦是恐懼情緒最為突出的時期[1-2]。痛苦的回憶、劇烈的疼痛,致使患者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護士應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及性格特征,合理選擇宣教方式(如交談、播放PPT、發(fā)放手冊、播放視頻等),以增進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減少恐懼心理。護士還應鼓勵親友探訪及陪護,以增進患者安全感。此外,護士還應增加巡視病房的次數(shù),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及溝通,注意語言溫和、態(tài)度和藹,通過適當?shù)闹w接觸(如輕輕撫背、握手、局部按摩等)增加患者舒適度及信任感。(3)抑郁、悲觀階段:術后,患者SDS評分增高最為顯著。術后,因無法接受已經(jīng)截肢的現(xiàn)實、無法適應外觀的改變及擔心日后無法融入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患者極易產(chǎn)生抑郁、悲觀情緒。護士應理解患者的感受,引導患者說出心中的疑慮、焦慮及苦悶,幫助患者接受現(xiàn)實;還可通過病友現(xiàn)身說法,加強病友交流等方式,增強患者自我康復的信念;護士還應講解殘疾人士自強不息的事例,使患者懂得只要保持自強、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一樣可以異彩紛呈。
1.2.2 階段性疼痛干預
1.2.2.1 急性疼痛階段 術前,因患肢缺血、缺氧,極易產(chǎn)生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及臨床治療。首先,護士應糾正患者體位,使之處于舒適狀態(tài),以減少因壓迫、牽拉而引起的疼痛;護士還可通過與患者交談,撫摸患肢周圍皮膚等方式來緩解患者疼痛注意力;此外,應根據(jù)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選用麻醉阻滯劑及鎮(zhèn)痛藥物。
1.2.2.2 慢性疼痛階段 術后1~3 d,聯(lián)合應用鎮(zhèn)靜劑及止痛藥;術后3~7 d,每天進行2次殘肢按摩,20 min/次,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亦可應用微波、紅外線、經(jīng)皮電刺激或超短波治療,2次/d;還可采用溫水浴55~60 ℃,熱水袋保暖的方法進行物理鎮(zhèn)痛;此外,護士還應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學習及娛樂活動,通過減輕患者精神壓力,分散患者注意力,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1.2.2.3 幻肢痛的護理 陳玉梅等[3]指出:截肢術后幻肢痛的發(fā)生率約為5%~10%。本研究中,共2例患者出現(xiàn)了幻肢痛,采取以下2項護理干預后,患者幻肢痛得以緩解。(1)漸進式神經(jīng)、肌肉放松。確保環(huán)境安靜,光線、溫度適宜,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囑閉目、驅除雜念,然后,按照護士指令進行呼吸,放松及緊張全身肌肉;使患者在放松中感受舒適,緊張中體會力量,繼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2)注意力分散。根據(jù)疼痛的特點及形式,護士應指導患者把疼痛轉換為冷熱感、震動感或壓迫感。
1.2.3 階段性康復訓練 (1)術后1~3 d,抬高患肢,指導患者進行靜力性運動,以保持身體其他部分的功能。(2)術后3~7 d,協(xié)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臥位,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被動式關節(jié)活動,初期運動劑量為:10 min/次,2~4 次/d;根據(jù)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逐漸增加運動次數(shù)及運動時間,直至患者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活動自如,利于安裝假肢;此外,應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早期進行物理治療。(3)7 d后開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根據(jù)患者病情進展,循序漸進的指導患者進行ADL訓練,進食、洗漱(擰毛巾、刷牙、洗臉、擠牙膏、梳頭、剪指甲及剃須等)、洗澡、穿衣(穿脫襪子、上衣、系扣子)、翻書、使用鑰匙、書寫等,以增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幫助患者重返社會。
1.3 觀察指標 20例患者均接受為期一個月的階段性護理,對比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疼痛情況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1)心理狀態(tài):應用SAS、SDS及恐懼調查表評價患者心理狀態(tài)。(2)疼痛情況:采用簡化疼痛問卷(SF-MPQ),從疼痛強度(PPI)、疼痛評分(VAS)及疼痛總體得分(PRI)三個維度衡量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得分越高,代表疼痛強度及頻率越高。(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問卷(QLQ-C30)評價干預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共包含30項內容,涉及五大領域(即社會功能、認知、角色、情感及軀體)。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2.1 干預前后患者SAS、SDS及恐懼調查評分對比 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SAS、SDS及恐懼調查評分對比 ±s) 分
2.2 干預前后患者SF-MPQ評分對比 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患者SF-MPQ評分對比±s) 分
2.3 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s) 分
3.1 上肢前臂截肢患者實施階段性護理的必要性 創(chuàng)傷所致的截肢,具有突發(fā)性及意外性?;颊咴诤翢o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喪失肢體,疼痛、體像改變及功能受限等給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巨大沖擊;此外,創(chuàng)傷初期的緊張、焦慮感,術前的恐懼感,康復期的抑郁、悲觀感折磨患者的心靈,部分患者甚至出現(xiàn)厭世、自殺傾向。常規(guī)截肢護理僅局限于藥物鎮(zhèn)痛、簡單安慰及健康教育層面,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4]。階段性護理是指根據(jù)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疼痛及康復特點與需求,有針對性、有側重地為患者提供階段性、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的護理干預,以適應患者疾病發(fā)展,滿足患者需求。
3.2 階段性護理的重要作用 楊志敏等[5]指出:上肢前臂截肢多見于青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肢體缺如嚴重影響患者生計,故而,截肢對于他們的打擊無疑是沉痛的、致命的。心理干預對穩(wěn)定患者情緒,指引患者走出“心理絕境”,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增進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根據(jù)前臂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將患者的心理進程分為三個階段,即焦慮、緊張階段,恐懼階段及抑郁、悲觀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心理問題,為患者提供階段性、連續(xù)式的護理干預。干預后,患者SAS、SDS及恐懼評分均顯著減少(P<0.01)。由此可見,階段性心理護理更符合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對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穩(wěn)定患者情緒尤為重要。前臂截肢患者的疼痛形式[6]可分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及幻肢痛。不同時期,截肢患者的主要疼痛形式亦不盡相同。術前以急性疼痛為主,術后多表現(xiàn)為慢性疼痛,部分患者術后還可出現(xiàn)幻肢痛。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疼痛的特點,我們采用多樣化的鎮(zhèn)痛方法,如體位護理、藥物鎮(zhèn)痛、電磁波鎮(zhèn)痛、物理鎮(zhèn)痛、漸進式神經(jīng)、肌肉放松及注意力分散等,取得較好鎮(zhèn)痛效果。由表2可見:干預后,患者PPI、VAS及PRI三方面評分均明顯減少(P<0.01)。表明階段性疼痛干預對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強度均有重要意義。
康復訓練是截肢患者重回家庭及社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7-8]。本研究中,我們突破了傳統(tǒng)康復訓練的隨機性及盲目性,充分考慮患者生理需求,以維持患者身體機能,強化患者肘關節(jié)及肩關節(jié)功能,指導患者進行進食、洗漱、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動為內容,為患者提供了循序漸進的階段性康復護理。由表3可見:干預后,患者社會功能、認知、角色、情感及軀體五方面評分均明顯提高(P<0.01)。階段性康復訓練更加契合患者康復進程,也更加注重實用性,有助于增強患者康復信念,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階段性護理是根據(jù)患者需求及病情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的科學化、連續(xù)化護理方案,它對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恐懼情緒,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均有重要意義。
[1] 張大富,吳銀義,曲建蕊,等.針灸聯(lián)合康復治療截肢后幻肢痛療效分析[J].河南中醫(yī),2014,34(5):867-868.
[2] 蔣艷華,易瓏,沈利.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截肢術后幻肢疼痛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3B):72-73.
[3] 陳玉梅,江少平,王應瓊,等.早期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在裝配假肢前截肢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3):268-270.
[4] 李瑾.創(chuàng)傷性截肢患者的術后康復護理[J].華北國防醫(yī)藥,2010,22(4):73-75.
[5] 楊志敏,劉伯芬,王會利,等.蕭氏雙C護理模式在截肢患者幻肢痛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2,20(3):135-136.
[6] 鄧淑芬,梁秀蘭,羅燕.舒適護理對骨折手術患者的整體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研究,2011,1(3):113-114.
[7] 毛慧萍,張衛(wèi)中,徐美文.連續(xù)照顧性家庭訪視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175-177.
[8] 曾潔,劉敏,孟曉紅.一例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糖尿病截肢術后難愈傷口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4):1322-1324.
鐘小妮(1974-),女,本科,主管護師,從事骨科護理
R473.6,R681.7
B
1002-6975(2015)14-1315-03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