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月, 戴 艷 軍, 樊 富 珉
(1.大連理工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遼寧 大連116024;2.大連理工大學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遼寧 大連116024;3.清華大學 心理學系,北京100084)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繁發(fā)生,越來越引起社會及高等教育界的熱切關注。從表面上看,這些自殺行為是大學生無法有效應對挫折與壓力導致的極端現(xiàn)象,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形成正確全面的生命價值觀。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應歸因于他們對生命價值缺乏應有的尊重。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1]。我國《心理學大辭典》中提出價值觀會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推動作用,是一個人思想的核心[2]。在價值觀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生命價值觀,生命價值觀對人的影響更深刻、更關鍵,其對人的影響也更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生命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生命存在形式的總的價值判斷,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的全部生命活動對生命自身以及對其他生命存在物(包括他人和社會)的意義的自覺認識[3]。簡言之,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面對社會轉型時期新舊文化的沖突、市場經(jīng)濟下多樣化的人生選擇道路、全球化形勢下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大學生也容易產生迷茫和困惑,遭遇自我認同危機,出現(xiàn)生命意義的丟失和生命價值觀的混亂[4]。孫悅等人認為,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回歸到了大學教育的本源[5]。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命運,也關系到無數(shù)家庭的幸福和諧,還關系到國家的前途與未來。
對于生命價值觀的研究,只有少數(shù)學者對其結構進行了實證研究。例如,一些學者采用圖片投射方法把生命價值觀分解為敬重生命、恐懼死亡、擔憂他人生命和關愛他人4個維度來測量[6];還有學者通過因素分析得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包括拼搏進取、珍愛生命、消極宿命、悲觀困惑、狹隘和積極樂觀6個維度[7];孫瑩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分為4個維度:悲觀困惑的生命價值觀、積極進取的生命價值觀、珍愛生命的生命價值觀、狹隘的生命價值觀[8];陳小靜編制了終結與延續(xù)、享樂、回報社會、自我實現(xiàn)4個維度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量表[9],并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內在結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Tsvetkova認為,人的生命價值包括:存在價值、延續(xù)價值和超越價值3個維度[10]。Dennis也編制了目標存在、自我發(fā)展和生存認知3個維度的青少年生命價值觀量表[11]。
生命價值觀是價值觀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價值觀具有普遍性,因此我們除根據(jù)開放式問卷外,還主要著眼于價值觀的涵義來探究“生命價值觀”的結構。當前黃希庭對價值觀的定位、作用及分類研究的成果,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他認為價值觀包括價值目標、價值過程和價值評價三個基本成分[12]。本研究在此基礎上,綜合訪談和初始問卷調查結果,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分為生命價值目標、生命價值過程、生命價值評價3個維度,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進行理論驗證,力圖克服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研究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與理論闡釋相結合的方法,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內在結構和心理特點進行實證研究,為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jù)。
首先依據(jù)文獻資料評估的結果,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定義為包括生命價值目標、生命價值過程和生命價值評價3個維度。生命價值目標是個體在生命活動中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處于生命價值觀的核心地位;生命價值過程是指個體為實現(xiàn)生命價值目標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是生命價值目標的現(xiàn)實形態(tài);生命價值評價是指個體根據(jù)一定的價值標準對生命意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龀龅呐袛?,其對于個體采取展開生命過程去實現(xiàn)生命價值目標起著推動或阻礙的作用。其次,運用訪談法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進行訪談,根據(jù)訪談結果整理出開放式問卷。再次,向196名學生發(fā)放開放問卷,運用詞頻分析技術對開放試問卷中涉及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核心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統(tǒng)計,結合理論結構,設計了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初始問卷,并請有關專家、學者、大學生代表對題目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議,修改問卷。最后,編制成一個具有55題,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法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調查問卷》。
(1)測試工具:使用自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調查問卷》。
(2)被試對象: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大連理工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的1950名大學生作為問卷發(fā)放對象,實際回收1890份?;厥章蕿?6.92%。剔除無效問卷后,共得到有效問卷1833份,問卷有效率為94.00%。其中,男生987人,女生846人;大一560人,大二480人,大三460人,大四333人。
(3)數(shù)據(jù)處理: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SPSS17.0進行處理和分析。
(4)結果分析
①項目分析:采用臨界比率(critical ratio,簡稱CR值)法,即將各個題項的得分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得分前27%者為高分組,得分后27%者為低分組,進行高低兩組被試在每題得分平均數(shù)上的差異性檢驗,如果CR值沒有達到顯著性標準,則表明該題項不能鑒別不同被試的反應程度,應予刪除。本問卷的第3和第30題的CR值沒有達到顯著應刪除,問卷剩余53題。
②探索性因素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球度檢驗(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生命價值目標檢驗值為6266.021,P<0.001,極為顯著,這說明變量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結果共抽出2個因子,總方差解釋為53.381%。將生命價值目標的2個因子命名為個人取向生命價值目標、社會取向生命價值目標。命名遵循兩條原則,一方面參照理論模型的構想命名,根據(jù)該因素的題項主要是來自理論構想中哪些相對應的維度,哪些維度貢獻的題項多就以哪些構想維度命名;另一方面參照因素題項的負荷值命名,一般根據(jù)負荷值比較高的題項所隱含的意義來命名。生命價值過程檢驗值為20 641.634,P<0.001,極為顯著,這說明變量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共抽出3個因子,總方差解釋為58.911%,這3個因子分別命名為主動解決、努力投入、幻想退避。生命價值評價檢驗值為21 925.225,P<0.001,極為顯著,這說明變量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共抽出2個因子,總方差解釋為55.322%,這2個因子分別命名為積極樂觀、消極宿命。分析因子負荷矩陣可知,每個因素與其項目的相關都很高,因此最終問卷保留53個題項。
(1)調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預測后篩選出的53個題目組成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調查問卷”作為正式問卷。
(2)正式樣本:大連理工大學、大連交通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本科生共4150名大學生作為問卷發(fā)放對象,實際回收4120份?;厥章蕿?9.28%。剔除無效問卷后,共得到有效問卷4085份,問卷有效率為98.43%。其中,男生2474人,女生1611人;大一838人,大二961人,大三1166人,大四1120人。
(3)數(shù)據(jù)的處理: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SPSS17.0和AMOS17.0進行處理和分析。
(1)采用同質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對問卷和各因素進行信度檢驗。問卷的信度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同質性信度和分半信度
從表1可知,總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在0.8以上,分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在0.6以上,說明本問卷有較好的信度。
(2)問卷的效度檢驗。用AMOS17.0對正式量表的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以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各項擬合指標見表2。這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2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卷模型的擬合性指標
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從模型的各項擬合度指數(shù)來看,得到的因子模型(見圖1),說明問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由表3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社會取向”因子的均分(M=4.32)高于“個人取向”(M=3.26)因子,表明當前大學生的生命價值目標總體上是以社會取向為主,個人取向為輔;在生命價值過程方面,因子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主動解決”(M=4.40)、“努力投入”(M=4.05)、“幻想退避”(M=3.33),表明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積極努力嘗試解決問題,主動投入而不是幻想退避。在生命價值評價方面,“積極樂觀”因子的均分(M=4.21)高于“消極宿命”(M=3.31)因子。
圖1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卷因子模型
表3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描述統(tǒng)計
總體而言,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總分越高,表明在生命價值目標取向上越傾向于社會取向,在生命價值過程上越具有努力投入的心態(tài),在生命價值評價上越趨于積極樂觀。對調查結果的相關分析顯示,大學生在性別、年級、家庭收入、學習成績方面的差異,對他們生命價值觀產生影響,形成不同的特點。
(1)男生更注重個人生命價值取向
如表4所示,男生在“個人取向”(T=6.179,P<0.01)、“幻想退避”(T=2.800,P<0.01)和生命價值目標總分(T=3.068,P<0.01)上顯著高于女生,而在“消極宿命”(T=-2.266,P<0.05)和生命價值評價總分(T=-2.424,P<0.05)明顯低于女生。說明男生更注重個人奮斗的目標,理想較高,獨立性較強,因而也較容易產生挫折和消極的生命價值評價。女生因較注重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個人價值取向不高,有一定依賴性,對功成名就的期望值不高,遭遇挫折的承受力較強,對生命價值評價反而高于男性。這與賈祥林、何英奇的研究結果相類似[13][14]。原因在于,我國長期形成的傳統(tǒng)社會文化和教育環(huán)境更注重男性事業(yè)心、成就感和獲取一定社會地位的教育,而對女性的社會期待則傾向于家庭,這就導致了男生和女生在生命價值目標和生命價值評價上的顯著差異。
(2)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呈現(xiàn)先降后升的發(fā)展趨勢
由表4可知,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生命價值觀總分(F=22.961,P<0.01)、生命價值目標(F=15.787,P<0.01)、生命價值過程(F=14.818,P<0.01)生命價值評價(F=27.634,P<0.01)3個分維度上差異顯著,呈現(xiàn)出大一高于大二,而大二至大四逐漸上升的趨勢。3個維度各因子總分的趨勢大體相同,表明了大二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發(fā)展的轉折時期。一方面是由于大一的學生帶著對大學的很多理想化期待,進入大二后,由于一年的生活使他們對大學生活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發(fā)現(xiàn)真實的大學生活與理想的大學生活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大一學生學習內容常為基礎課程,大二后通常開始專業(yè)課程學習,學習難度加大,因此出現(xiàn)生命價值觀大一高于大二的現(xiàn)象。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不斷的學習與自我完善,生命價值觀水平在大二至大四期間又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
(3)不同家庭收入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有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學生在生命價值觀總分(F=6.090,P<0.01)、生命價值過程(F=4.051,P<0.01)、生命價值評價(F=7.321,P<0.01)方面差異顯著。進一步檢驗發(fā)現(xiàn),每月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學生問卷總分明顯高于1000元以下的學生。每月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學生在積極樂觀、消極宿命、主動解決、努力投入因子上顯著高于每月家庭收入1000元以下的學生。
表4 不同性別、年級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情況
表5 不同家庭收入和學習成績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命價值評價中,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學生,持消極宿命態(tài)度者高于家庭收入1000元以下,可能與有的學生雖然家庭比較富裕但是父母對孩子情感和精神成長的關注不夠有關,也可能與“玩物喪志”有關。而那些寒門學子,雖然物質生活不富裕,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練,立志靠自身努力改變境遇,反而對生命價值觀更積極、更投入。這與高菁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富裕家庭學生相對于中等和貧困家庭學生更傾向于持消極的生命價值取向[15]。
(4)學習成績與生命價值觀呈正相關
由表5可知,不同學習成績的大學生,在生命價值觀總分(F=16.054,P<0.01)、生命價值評價(F=10.723,P<0.01)、生命價值目標(F=10.398,P<0.01)、生命價值過程(F=17.025,P<0.01)方面差異顯著,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生命價值觀得分越高。進一步檢驗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排在班級前2/3的學生在生命價值觀各因子上得分均明顯高于后1/3的學生,說明學習成績與生命價值觀呈正相關,學習成績好,既是積極生命價值觀實踐的結果,也是影響生命價值觀的正向因素。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可以用生命價值目標、生命價值過程和生命價值評價3個維度來測量。編制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卷包含53個項目,各因子的同質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驗證性因素分析的各項擬合指標表明問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表明能夠作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測量工具。第二,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樂觀和社會取向,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消極宿命,經(jīng)常陷入苦惱的情緒低谷中。第三,大學二年級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呈現(xiàn)先降后升的發(fā)展趨勢。第四,男生更注重個人生命價值取向。第五,家庭收入水平較高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狀態(tài)較積極,學習成績與生命價值觀呈正相關態(tài)勢。
據(jù)此,本文建議,要不斷增強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意識,積極開展課內課外多種形式的生命教育。要在大二學生正在修讀的公共政治課等課程中加入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要幫助男生正確地設定合理人生目標,注重引導男生建立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評價;應加強對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的大學生進行經(jīng)濟資助,幫助樹立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以往研究也證明,對金錢的控制感會影響幸福感[16],對于家庭收入水平較高的大學生,要注意避免“玩物喪志”,引導他們更加積極樂觀;針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應及時關注,幫助他們應對學業(yè)挫折。
[1]孫建華,王曉虹,蔡蓉英,等.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調查及對策研究[J].文史博覽,2005,(14):59-61.
[2]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23.
[3]SCHWARTZ S H.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2,25:1-65.
[4]徐潔,王曉,常美玲.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題的質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1-65.
[5]孫悅,陳淑麗.對高校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2):115-116.
[6]張建新,趙天驕,江裕朝,等.青少年生命價值投射測驗(LPT)的初步編制[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9,25(1):18-20.
[7]胡海青,李艷蘭,王小桃.大學生生命價值觀量表的編制[J].宜春學院學報,2009,31(1):182-190.
[8]孫瑩.家庭生命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9]陳小靜.碩士研究生生命價值觀問卷的編制及現(xiàn)狀特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0]TSVETKOVA I V.Health as a life value of adolescents[J].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6,48(8):31-39.
[11]DENNIS S W,Wong D S.School bullying and tackling strategies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2004,48(5):537-553.
[12]黃希庭,張進輔,李紅.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54-55.
[13]賈林祥,石春.307名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5):420-421.
[14]何英奇.生命態(tài)度剖面圖之編制:信度與效度之研究[J].臺灣師范大學學報,1979,(35):71-79.
[15]高菁.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問卷編制及特點分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16]梁超,常若松.大學生心理控制源、金錢態(tài)度和幸福感的關系[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