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帆
杭州市江干區(qū)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21
腦栓塞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對Barthel指數(shù)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錢帆
杭州市江干區(qū)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21
目的:觀察腦栓塞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對患者Barthel指數(shù)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80例腦栓塞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觀察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療效、Barthel指數(shù)、生活質量等。結果: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療效、Barthel指數(shù)、生活質量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臨床療效、Barthel指數(shù)、生活質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對腦栓塞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腦栓塞;中醫(yī)護理;肢體功能;Barthel指數(shù);生活質量
腦栓塞為一種常見的腦外科多發(fā)病,其發(fā)病機制為:隨血流進入腦循環(huán)的顱外栓子阻塞了患者的腦動脈,導致其腦組織局部突然缺血、缺氧而出現(xiàn)變性、壞死、軟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如講話不清、偏癱等。該病種具有進展迅速、病情危重而預后不良的特點,多數(shù)患者會遺留下程度不同的后遺癥,導致生活難以自理,嚴重影響該類患者的康復預后和生活質量[1],故而,如何使腦栓塞患者盡可能地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順利回歸社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意義重大。筆者對收治于本院的腦栓塞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之上,加用中醫(yī)護理干預,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1—12月收治于本院的腦栓塞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中關于腦栓塞的診斷標準,且均經MRI或CT證實為首次發(fā)?。煌鈪⒓颖狙芯坎⒑炇鹆酥橥鈺?。排除標準:同時合并有嚴重的心、腎、肝等臟器的急性病變,同時存在精神病史;有嚴重認知障礙和意識障礙等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齡39~68歲,平均(47.63±8.55)歲。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0例,2組性別、年齡、癱瘓患側、入院時病情嚴重程度、病變性質、治療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常規(guī)治療包括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及腦代謝(包括三磷酸腺苷、γ-氨酪酸、腦復新等藥物)、營養(yǎng)腦細胞(包括谷氨酸、銀杏葉膠囊等)、抗血小板聚集
等藥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治療,給藥劑量需根據患者癥狀而定;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出院指導等。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具體方法:①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根據中醫(yī)辨證思想,及患者的具體情志類型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干預時間以患者情緒波動情況而定,如患者終日處于悲傷苦惱狀態(tài)之中,其情緒以悲為主,則以喜勝悲的原理為指導,通過引導患者回憶過去的一些令其高興的事情來幫助患者改善悲傷心境;對于表現(xiàn)為孤獨癥狀的患者則應注意采用恰當?shù)臏贤ǚ绞竭M行情志護理干預,以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為基礎,鼓勵患者與護理人員及其他患者進行交流,以便消除患者的孤獨情緒;對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患者,則應對其發(fā)生情緒障礙的原因加以了解原因,通過對患者憂思原因的耐心傾聽,施以針對性的疏導,有利于患者擺脫焦慮困擾。②中醫(yī)飲食護理干預:腦栓塞患者多存在飲食不節(jié)的情況,恣食厚味以致內生痰濁,因而常同時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壓等病癥,故應以低鹽、低糖、低脂為飲食原則,增加對蛋、魚、豆制品等優(yōu)質蛋白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選用植物油烹調食物,肥肉、動物性油脂、動物內臟等為高膽固醇食品,醬菜、腌菜等為高鹽類食品,均宜少食。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選擇清淡飲食,忌進膏粱厚味之品,如油炸類、生冷類食物,避免咖啡、濃茶、辣椒等刺激性飲食,忌煙酒,新鮮的蔬菜水果則可以適當進食。③中醫(yī)康復護理干預:根據不同的中醫(yī)證型實施康復護理干預。中經絡者,應于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盡早實施康復訓練,注意堅持三結合原則,即被動與主動相結合、床上與床下相結合、室內與室外相結合的原則,盡早開始功能鍛煉,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始終遵循量力而行。在功能鍛煉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康復護理,在功能鍛煉的初期,患者的癱瘓肢體尚無法進行自主運動,此時應指導和鼓勵患者用自身意志支配觸發(fā)神經沖動,促使癱瘓肌肉產生收縮;此后應幫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如實施患肢按摩,行各大小關節(jié)的屈伸、旋轉、內收、外展等活動,有利于患者有效運行氣血,增強肌力;當癱瘓肢體已恢復到可以做抬舉動作時,此時應指導患者重點加強肢體的自主運動鍛煉;當患者恢復至能立起狀態(tài)時,則應盡早攙扶病人進行行走鍛煉,此時應注意保證患者行走鍛煉時的安全,避免出現(xiàn)意外而加重病情,同時還要幫助患者掌握行走鍛煉的正確姿勢、適宜速度和有效的鍛煉技巧。中臟腑者,因其易出現(xiàn)肌肉的關節(jié)攣縮情況,故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按摩護理,方法為協(xié)助患肢處于功能位,關節(jié)勿彎曲、扭轉,以按、摩、揉、捏手法,先輕后重,自患肢的遠心端至近心端進行有節(jié)奏的按摩;幫助和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進行肢體關節(jié)的屈伸、旋轉活動,遵循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的順序,運動幅度則自小至大,每次進行30 min為宜,每天2次。
3.1 觀察指標 ①觀察2組臨床療效;②Barthel指數(shù)評價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在入院時以及干預12周后,由經過相關培訓的同一個研究護士采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評價,主要包括平地行走、床椅轉移、上下樓梯、穿衣、洗澡、進食、用廁、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等10項內容。③生活質量的評價標準:采用Ⅱ-1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共分為5個等級,患者已完全無癥狀為0級;雖仍然有癥狀,但不存在明顯的功能障礙且未對日常工作、生活產生影響為Ⅰ級;患者輕度殘疾,無法完全獨立地完成病前所能進行的活動,但尚可進行自我照顧為Ⅱ級;患者中度殘疾,日常生活需他人提供部分幫助,但尚可獨立行走為Ⅲ級;患者中重度殘疾,無法完成獨立行走,日常生活需要他人提供幫助為Ⅳ級;患者臥床,處于大小便失禁狀態(tài),日常生活必須完全依賴于他人的幫助為Ⅴ級。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
4.1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的評價:按照中華醫(yī)學會1995年召開的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確定的標準[3]?;救夯颊吖δ苋睋p評分減少達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達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達18%~45%。無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在17%以內。惡化:患者功能缺損評分增加達到18%以上。以評價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患者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比例計算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4.2 2組干預后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2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干預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 見表2。2組患者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s)
表2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n 40 40入院時34.65±6.27 33.80±6.49 0.596 0.553干預12周后84.93±6.52 78.68±5.51 4.631<0.05
4.4 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見表3。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例
4.3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 見表2。2組患者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s)
表2 2組入院時及干預12周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n 40 40入院時34.65±6.27 33.80±6.49 0.596 0.553干預12周后84.93±6.52 78.68±5.51 4.631<0.05
4.4 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見表3。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例
中醫(yī)學認為,腦栓塞的發(fā)病病機主要為患者平素的陰陽失調,氣血虧虛,勞累傷正,飲食不節(jié),惱怒憂思,時邪入侵等所致。氣血逆亂、挾火挾痰以致竄擾經脈,閉寒心竅,導致患者出現(xiàn)突然昏仆、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等癥。中醫(yī)學認為,驚勝喜、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驚,如果患者經受長期、強烈的情志刺激,則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會受到嚴重干擾,氣血臟腑之功能出現(xiàn)紊亂,引發(fā)疾病或原有病的加重。腦栓塞患者特別是存在偏癱后遺癥的患者常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上的不適癥狀,大部分患者會于發(fā)病后出現(xiàn)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和對未來生活的悲觀情緒,缺乏神經功能康復的信心,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此時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情志調理,則會長期處于不良情志狀態(tài)之中或不良情志狀態(tài)的持續(xù)惡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病情康復。飲食是維持機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如果不節(jié),會導致諸多相關病證的出現(xiàn),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患者多存在恣食厚味以致內生痰濁情況,故認為患者需以低鹽、低糖、低脂為飲食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養(yǎng)血補氣、健骨強身干預,以提高患者機體自身抵御疾病能力,促機體早日恢復健康狀態(tài)[4]。腦栓塞患者以搶救治療后多數(shù)還會存在肢體的運動功能障礙,其中最主要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程度,與其日常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后期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因而對腦栓塞偏癱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臨床療效,Barthel指數(shù),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中醫(yī)情志、飲食、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陰平陽秘,內外氣血通達,疏通肢體經絡,強筋健骨,從而促進其肢體、語言的康復,有效減少致殘率,進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后期生活質量[5]。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腦栓塞患者進行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1]孫麗,董繼革,張蓮芳,等.助力電刺激聯(lián)合任務導向性訓練對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作用[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5,1(1):7-11.
[2]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4]劉泰,鐘潔.淺談建立具有中醫(yī)優(yōu)勢的卒中單元[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10):2571-2573.
[5]錢佩瓊.中醫(yī)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急性期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 (2):54-55.
(責任編輯:劉淑婷)
R743.33
A
0256-7415(2015)05-0296-03
10.13457/j.cnki.jncm.2015.05.138
2015-01-20
錢帆(1988-),女,護師,主要從事慢性病護理與康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