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杭州市江干區(qū)彭埠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性耳鳴臨床研究
王亞紅
杭州市江干區(qū)彭埠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目的:觀察在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知柏地黃湯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老年性耳鳴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94例腎精虧損兼脾胃虛弱的老年性耳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內服治療,治療組則在西藥內服的基礎上給予由知柏地黃湯和補中益氣湯化裁而成的中藥內服治療,2組均以1周為1療程,共治療2療程。觀察2組患者耳中鳴響、聽力下降、失眠、乏力、焦慮煩躁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并對證候進行評分,觀察評分的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3%,低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1.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耳中鳴響、聽力下降、失眠、乏力、焦慮煩躁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各項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知柏地黃湯與補中益氣湯化裁而成的湯劑,能有效改善腎精虧損、脾胃虛弱型患者的耳鳴癥狀與聽力,療效確切。
耳鳴;老年性;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腎精虧損;脾胃虛弱;知柏地黃湯;補中益氣湯
耳鳴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證,以中老年人為多,是患者在周邊環(huán)境無相應聲源情況下自覺耳內鳴響的一種病證,患者多伴有聽力下降、失眠、乏力、焦慮煩躁等臨床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易引起聽力長期或永久損傷甚至消失[1]。有研究統(tǒng)計顯示,耳鳴在成年人中的發(fā)病率為2%~7%,而在55歲以上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則高達20%~30%[2]。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充分考慮老年耳鳴患者臟腑功能虛衰的生理特點,從脾、腎二臟立法組方,以知柏地黃湯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加減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腎精虧損證耳鳴的診斷與辨證標準,兼有脾胃虛弱證癥狀,患者可見耳內如蟬鳴,晝夜不息,夜臥尤甚,聽力下降,頭目昏眩,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失眠健忘,易困倦、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年齡>6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依從性差或中途退出的患者;存在耳部嚴重感染甚則其他疾病的患者;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的患者;過敏體質或對用藥有過敏反應的患者;嚴重精神障礙,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
1.3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本中心就診的94例老年性耳鳴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主訴為耳中鳴響,近期持續(xù)發(fā)作超過5天,伴有聽力下降、失眠、乏力、焦慮煩躁等臨床癥狀。將患者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齡63~75歲,平均(65.4±3.7)歲;病程1~5年,平均(2.42± 1.37)年;左耳發(fā)病者18例,右耳發(fā)病者16例,雙耳發(fā)病者13例。治療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齡60~73歲,平均(64.2±3.1)歲;病程1.5~6年,平均(2.51±1.26)年;左耳發(fā)病者17例,右耳發(fā)病者19例,雙耳發(fā)病者11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部位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2組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每次1片,每天1次,晚飯后30 min口服,1周為1療程,共治療2療程。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由知柏地黃湯和補中益氣湯化裁而成的中藥湯劑內服治療,方藥組成如下:茯苓、炒白芍各30 g,黃芪、山藥各20 g,枸杞子、墨旱蓮、炒黨參、炒白術、當歸、炒酸棗仁各15 g,熟地黃、山茱萸各10 g,知母、牡丹皮、升麻、柴胡、陳皮、合歡皮各8 g,黃柏、炙甘草各6 g。隨癥加減,失眠甚者加柏子仁15 g,煅龍骨、煅牡蠣各30 g;虛甚乏力者將黨參改為紅參15 g,黃芪改為30 g。每天1劑,水煎后去渣取汁250 mL,早晚飯后30 min內服。1周為1療程,共治療2療程。
3.1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2組患者耳中鳴響、聽力下降、失眠、乏力、焦慮煩躁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對以上癥狀進行評分,每項0~3分,觀察評分的變化情況。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耳鳴程度分級與療效評定標準》[4]擬定。痊愈:耳鳴及伴隨癥狀消失。顯效:耳鳴及伴隨癥狀有明顯好轉,耳鳴程度降低超過2個級別。有效:耳鳴及伴隨癥狀有所改善,耳鳴程度降低1個級別。無效:耳鳴程度無改變。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3%,低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1.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17,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治療前后主要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2組各項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各項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主要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主要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n對照組47治療組4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耳中鳴響2.41±0.33 1.72±0.26①2.45±0.35 0.96±0.17①②聽力下降2.33±0.42 1.59±0.34①2.28±0.39 0.84±0.25①②失眠1.77±0.52 1.04±0.23①1.81±0.50 0.53±0.14①②乏力2.16±0.25 1.47±0.32①2.18±0.22 0.87±0.19①②焦慮煩躁2.21±0.40 1.35±0.32①2.23±0.43 0.92±0.27①②
耳鳴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證,患者耳內多自覺鳴響,反復發(fā)作,久之不僅導致老年人聽力下降,還易產(chǎn)生疲勞、失眠、焦慮等癥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筆者則認為,耳鳴與脾、腎兩臟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開竅于耳?!鹅`樞·脈度》有“腎氣通于耳”之說,又有“腎和則耳能聞五音”之言。若腎氣不足、腎精虧損,不能濡養(yǎng)耳竅,患者會出現(xiàn)聽力逐漸減退、耳鳴,甚則耳聾。另外,《素問·通評虛實論》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筆者亦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臟腑諸竅皆賴以為養(yǎng)。若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精微不能上承于耳,則致耳竅失養(yǎng),發(fā)為耳鳴;又若脾胃虛弱生濕,可為濕困,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濁陰上可蒙蔽耳竅,清陽沖之而上躍,發(fā)為耳鳴。丁雷等[5]通過大樣本患者的證候數(shù)據(jù)分析也表明,脾胃虛弱證是耳鳴的主要臨床證型,脾胃虛弱是耳鳴臨床證型的重要病因。鑒于此,筆者臨床上多以知柏地黃湯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化裁論治。
知柏地黃湯是《醫(yī)宗金鑒》中的經(jīng)典方劑,以六味地黃湯化裁而成,是滋補腎陰、瀉腎之虛火的名方,能滋補先天,以充養(yǎng)耳竅。補中益氣湯為健脾益氣、升陽舉陷之經(jīng)典方劑,能使清氣上升,濡養(yǎng)耳竅。二者合用化裁方中加入枸杞子、墨旱蓮以滋腎填精,有滋補先天以充養(yǎng)耳竅之功;炒酸棗仁助當歸養(yǎng)血活血,又有養(yǎng)心安神之效;炒白芍有養(yǎng)血柔肝之功;合歡皮有調暢情志、令人歡愉之效,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眾藥配伍,共奏先后二天俱補、滋腎健脾、升清潤竅之效。
本次研究可以總結出,知柏地黃湯功可滋陰降火,補中益氣湯可升舉清氣,上承于耳,二者合用謹守老年耳鳴患者臟腑功能虛衰,脾腎虧損為本的病機特點,臨床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耳鳴癥狀,改善患者的聽力,療效確切,值得深入研究。
[1]丁玲,劉銀嬌,王秉權,等.從肝腎論治耳鳴、耳聾理論基礎及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4,20(8):1052-1054.
[2]梁亞楠,陳鴻雁.耳鳴的臨床治療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0,39(8):998-10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314.
[4]劉蓬.耳鳴程度分級與療效評定標準的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2(4):181-183.
[5]丁雷,魏然,劉大新,等.500例耳鳴患者中醫(yī)證型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2014,33(6):406-408.
(責任編輯:劉淑婷,吳凌)
R764.43+6
A
0256-7415(2015)05-0215-02
10.13457/j.cnki.jncm.2015.05.102
2015-01-17
王亞紅(1973-),女,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全科和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