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穎
(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
關于將信用建設融入高校資助工作的思考
昂穎
(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
信用是高校資助工作的基石,信用建設對做好資助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高校資助過程應是學生接受信用教育、增強信用意識的過程,同時也應是資助工作不斷提高效率、提升公信的必經(jīng)之路。將信用建設融入資助工作,既要不斷地健全信用機制、完善信用管理,又要加強大學生信用教育。
信用;信用建設;資助工作
貧困生資助是國家一項重要政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國家為保證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yè),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建立了“獎、貸、助、補、減”相結合的資助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貧困生資助的根本目的是讓受助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平等的發(fā)展,使他們具有與社會相融、健全的人格與靈魂。[1]因此,它不僅是為受資助學生提供經(jīng)濟上的“綠色通道”,更要促進他們的精神健康成長。
信用是大學生的立德之本,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信用是“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它具有道德與法律的雙重屬性,前者側重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即誠實誠懇,一旦出現(xiàn)虛假欺騙的情況,就要受到道德譴責;后者強調在簽訂、履行協(xié)議、合同等時,一旦存在虛假欺騙行為,就要承擔相應責任。高校信用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包括健全信用機制、完善信用管理,又包括加強大學生信用教育。
在對大學生尤其是受資助生的培養(yǎng)以及思想教育中,如果說資助工作側重于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那么信用建設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注入精神活力。將信用建設融入資助工作是做好資助工作的內在要求,就是要讓高校資助過程成為學生接受信用教育、增強誠信意識的過程,同時也是資助工作不斷提高效率、提升公信的過程。
信用是資助工作的基石。古人說“人無信不立?!眰€人立身處世如此,資助工作同樣如此。實際上,無論是助學金還是助學貸款,都是以信用為前提,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比如,學校為符合條件的學生發(fā)放助學金,就是對申領學生提供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的信任,相信他(或她)提供的情況是屬實的,他(或她)領取助學金后能夠將之用到該用的地方;再如助學貸款是由“國家財政貼息,不用經(jīng)濟擔保,由商業(yè)銀行操作的一項帶有政策性的個人信用貸款”[2],換言之即是學生自我擔保,信用是它的基本要素。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不少地方利用財政、金融手段,探索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特別強調“信用”,可以作為注腳。
信用貫穿資助工作的始終。資助工作中,信用無處不在。就受助生的角度而言,從申請、使用助學金到辦理、償還助學貸款,都要求學生個人的信用;就高校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審核申請學生提供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信息、甄別貧困生的困難等級,還是發(fā)放資助金,都要對申領學生的信用情況充分地了解掌握。如果哪個人缺乏信用,哪個環(huán)節(jié)忽視了信用,不僅關系到個人能否順利申請資助,如會讓貸款進程受阻;更會影響到資助工作的成效,如資金沒有發(fā)揮應有效果,銀行會因為拖欠還款現(xiàn)象降低發(fā)放貸款的積極性。
(一)促進有序運轉
信用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道德前提,資助工作能夠正常運行靠的就是“信”。沒有信用支撐,資助工作的運行就缺乏應有的秩序。少數(shù)弄虛作假、還款違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背后都與信用建設不足有著重要關系。因此,高校將信用建設融入資助工作能夠促進資助工作的良性開展。通過個人信用制度建設,銀行能夠根據(jù)受助生的信用檔案,評估信用等級,為下一年學生申請貸款提供參照依據(jù);通過評價機制建設,高校對每
一個申領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摸底、了解,依據(jù)學生日常生活開銷情況和生源地相關部門的鑒定、證明來評定困難等級;通過信用教育,高校在注重智育的同時,把德育放在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當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用觀念,規(guī)范大學生的信用行為。
(二)提升資助效率
良好的信用建設可以提高資助工作的效率,確保每一分資助金都能發(fā)揮應有的效果。比如,在信用管理上,建立受資助學生的信用檔案,可以防止在資助申請中“劍走偏鋒”;在信用機制探索上,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可以促進相關學生恪守信用,減少濫用資助金以及非經(jīng)濟困難原因造成的拖欠貸款現(xiàn)象;在信用教育上,通過信用課堂、誠信講座等宣揚傳播,不斷提升學生誠實守信的意識,讓“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深入心靈,從源頭上防止一些不良觀念的滲入。
(三)提高資助公信
十五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并專節(jié)論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指出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它與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所以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相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和政治而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資助工作的信用度關系到資助工作的未來發(fā)展,它既是一道“窗口”,又是一種資本,不僅可以充分展現(xiàn)高校資助工作的社會形象,更能帶來多種“利好”,產生集聚效應。一方面,能夠消除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發(fā)放助學貸款的后顧之憂,愿意注入更多資金,從而讓學生申領貸款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身到資助工作中,為貧困生乃至所有大學生提供各類獎勵和資金支持,讓資助金的“蓄水池”更加充盈豐沛,讓資助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一)健全高校信用制度機制
信用機制是高校信用建設的關鍵內容,是促進大學生特別是受助生誠實守信的制度保障。新制度經(jīng)濟學認為,制度被定義為是由人制定的規(guī)則,它抑制著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xiàn)的機會主義行為。[3]制度管長遠、制度管根本,復雜的社會人文生態(tài),需要制度規(guī)范、維護,高校信用建設更是如此。實際上,只有從健全信用機制的層面入手,才能突破機制上的障礙,從根本上解決難題;只有充分發(fā)揮信用機制的張力,才能保證信用建設順利開展,從源頭上樹立信用理念。因此,將信用建設融入高校資助工作,就是要多從制度入手,靠制度規(guī)范、靠制度發(fā)力,通過信用機制的精細化提升大學生特別是受助生的信用水準、促進保障資助工作的逐步完善。
1.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充分利用生源地信息資源,實現(xiàn)政府、高校、銀行等部門信息聯(lián)網(wǎng),以便高校能通過網(wǎng)絡及時準確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對其進行跟蹤管理;在認定監(jiān)督與責任追究機制中增強申領學生對誠信的自省自覺,更好防范信用風險。與此同時,在保護學生隱私與尊重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打破高校內部大學生信用信息的條塊分割,實現(xiàn)資料查詢、共享的系統(tǒng)化。
2.完善信用檔案機制
建立大學生特別是受資助學生生的信用檔案,對于增強學生守信意識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者應成為學生信用收集、評估的中介機構。信用檔案的建立應以信息網(wǎng)絡的發(fā)展為背景,依托校園管理信息化平臺,收集學生校園卡消費情況,了解學生的生活質量,掌握其家庭經(jīng)濟狀況;通過班級同學互相監(jiān)督,記錄其日常的信用狀況,如是否存在拖欠借款,是否有欺騙行為等。實行貧困生信息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管理,及時進行信息的更新;細化貧困評定等級標準,將貧困生家庭日常收入情況、家庭變故、心理問題等納入信息范圍進行采集,將之作為評定助學金的重要參考,實現(xiàn)信用檔案規(guī)范化和數(shù)字化管理。
3.激活管理監(jiān)督機制
建立受助生調查跟蹤機制,明確資金用途,保證資助金用于學費和基本生活支出。每學年對學生意見大、反響多的受助生進行專門走訪和資格摸查。高??稍O立專門的資助信用網(wǎng)絡信箱,在資助金分配上做好公開透明,為學生情況的反映和作假行為舉報提供溝通平臺,為貧困生甄別工作提供意見,提高貧困生認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具有學生參與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依靠制度建立,能夠規(guī)范受助生的信用行為,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維護資助工作的信用秩序。
4.健全失信懲戒機制
高校應健全資助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將信用情況與學校的綜合素質測評、評獎評優(yōu)、就業(yè)推薦等相結合。對在申領資助金過程中弄虛作假、申領資助金之后高消費等行為,明確懲處標準,出臺懲罰舉措。根據(jù)情形輕重及時懲處,必要時可以在本校范圍內對其情況進行通報批評。對于失信的學生,高校應將現(xiàn)實情況歸入學生檔案,并如實向社會及用人單位提供在校期間的信用記錄。一旦他們申請各類考試及車貸、房貸時因為失信記錄而被拒絕辦理,就會讓學生在守信與失信的利害關系中做出正確選擇,從而通過他律的懲戒機制增強學生的自覺自律。
(二)強化大學生信用教育
信用教育是高校信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校信用機制落地生根的基本途徑。信用由制度變?yōu)楝F(xiàn)實、由理念轉化為實踐,信用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只
有通過信用教育闡釋、價值弘揚,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關于信用的知識,知守信之利、明失信之害,強化“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意識,真正把將信用理念內化于心;只有通過教育熏陶、典型引導,才能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效仿守信典范,時時處處誠實守信,自覺主動擯棄背信失義,真正將信用理念外踐于行。因此,有必要利用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兩個課堂,做到知識學習與實際踐行相結合,進一步疏通教育渠道、強化教育引導,加強受助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和自我約束力。
1.開展信用專題教育
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應把系統(tǒng)教育與信用專題教育相結合。一方面,向學生傳播有關誠實守信的知識,講述古今中外的信用故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被感染;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信用問題的討論,明確是非取舍。與此同時,在校園內邀請歷屆優(yōu)秀貧困畢業(yè)生代表舉辦誠信感恩講座,通過分享自身的親身經(jīng)歷和深刻感觸,提升和感染學生的守信、感恩意識。樹立典型,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榜樣的模范作用和示范效應,讓學生認識到感恩的作用與意義,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著力培養(yǎng)信用品質
信用品質的形成,需要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磨練自己的信用意志。只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信用、理解信用,積極自覺地恪守信用,才能確保信用觀念在其思想深處的“固化”和“內化”。[4]高??赏ㄟ^形式多樣的信用主題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信用是一種無形資產,從而牢固樹立“人無信不立”的意識。多鼓勵大學生特別是受助學生參加校外公益活動,如到敬老院志愿服務,為外來務工子女輔導功課,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3.注重信用法治教育
信用不僅具有道德屬性,同時也具有法律屬性,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失信行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學生未意識到這種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后果。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把法治教育列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在信用教育中,有必要將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為重要內容,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失信懲治法律制度的普及,讓大學生認識到信用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意義和作用,讓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意識到堅持誠實信用原則,自覺守信助學貸款合同,履行還款義務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信用法制觀念。
4.推進信用教育創(chuàng)新
高校應推進信用教育工作走向灌輸與互動、說教與說服并重。培養(yǎng)守信意識,是觸及學生心靈的工作,必須從“心”上下功夫。比如,利用新媒介增強互動性,通過拍攝微電影、建立QQ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輻射效應;“軟化”硬度提高貼近性,深入關注學生的入學狀況和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問題和心理變化,當學生出現(xiàn)不守信的萌芽時,通過發(fā)短信聊天的方式,及時委婉地予以批評、教導??傊瑤еP愛和理解開展信用教育工作,在給予資助的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平等與尊重。[5]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人文教育,把促進德性發(fā)展、人格完善、價值實現(xiàn)作為奮斗目標,激勵大學生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而奮斗。
[1]薛深.論高校貧困生資助的立體化模式構建[J].學術論壇,2011,(11):203.
[2]李海燕 李占存.對大學生開展信用教育與信用管理的研究[J].特區(qū)經(jīng)濟,2004,(9):124.
[3]杜梅.環(huán)境政策實施機制研究——一個制度分析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3,(1):102.
[4]戴恩樑.高校扶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建議[J].管理觀察,2008,(12):85.
[5]于志強.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貧困生資助工作[J].教育與職業(yè),2011,(7):52.
Reflections on Integrating Credit Construction into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College
Ang Ying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China)
Financial assistance is based on credit in College;therefore,credit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financial assistance.The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College should include a process that college students receive credit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ir credit awareness whil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public trust?is promoted.If credit construction is integrated into financial assistance,not only credit mechanism must be gradually improved to make credit management perfect but also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educ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credit;credit construction;financial assistance
G641
A
1672-0547(2015)05-0124-03
2015-07-12
昂 穎(1987-),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