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力
(天津市第一商業(yè)學校,天津 300180)
唱與演的藝術化統(tǒng)一
黃 力
(天津市第一商業(yè)學校,天津 300180)
歌曲演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活躍在舞臺上。而舞臺不僅需要有聽覺藝術的審美要求,還需要視覺藝術的審美要求。聲樂表演的最終形式,是歌唱者能夠聲情并茂地在舞臺上進行表演。這就更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只有做到讓演唱技巧和表演完美結合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自身的價值,讓更多的觀眾欣賞、領略聲樂的魅力。
歌唱;情感;臺風
聲樂演唱學習是對發(fā)聲技能的學習,同樣也是表現(xiàn)藝術的學習,而這一能力的體現(xiàn)就是個人在舞臺上淋漓盡致的、完美的對歌曲的詮釋及其表演。舞臺是一個體現(xiàn)自我藝術價值的地方,它既能讓你展示自己長時間對聲樂藝術的磨練,同樣也能讓你對歌曲情感的表達。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平時長時間的刻苦訓練就是為了臺上那輝煌的幾分鐘。那么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完善自己在舞臺表演方面的學習呢?
歌唱者在舞臺上除了聲情并茂地唱歌,應當形神兼?zhèn)涞乇硌?,這才是最完美的歌唱藝術,也是考驗一個歌唱者的重要條件。但是有些人他們卻非常反對形體動作,認為歌唱的好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那些認為自己唱不好是演員才用動作來彌補歌聲中的不足。我覺得這種觀點有些偏激,因為觀眾不僅僅是用耳朵來聆聽和欣賞歌曲,同時還用眼睛來欣賞演唱者的表演。如果一個演唱者站在舞臺上從頭至尾只注重演唱的技巧,而臉無表情,沒有肢體動作,一動不動,就會顯得很呆板,缺乏生動感。所以,美好的歌唱再加上“神形兼?zhèn)洹钡奈枧_形體表演、樂感,才能使歌聲更加傳神,表演更加形象化。
就如我國的國粹——京劇,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fā)展后,形成了許多傳統(tǒng)的舞臺藝術表演方法,不論是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手、眼、口來表現(xiàn),不然,就算心里有再多的東西表現(xiàn)不出來,也沒法演戲。又如果把感情表演出來了動作做的不好看,這也不能叫做藝術,因為藝術和美是分不開的。正是這樣,我覺得有必要研究一下舞臺形體表演方面的問題。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形神兼?zhèn)淠兀?/p>
首先是唱歌時候的姿勢。人們都說:“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fā)聲的源泉?!彼?,在演唱的過程中,正確的演唱姿勢是非常重要的?;蛟S沒有經過訓練的歌唱者就會對演唱姿勢不夠重視,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在演唱過程中,正確的演唱姿勢,它需要全身各個器官的相互協(xié)調,達到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如果演唱姿勢正確,就能夠讓聲音更加具有穿透力,做到事半功倍;如果演唱姿勢不夠準確,往往這樣的聲音就不夠美麗,或許就事倍功半了。
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1、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兩手自然放于體側,兩腿微微站開(女生亦可丁字步站立),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表現(xiàn)。2、頭部保持正直,眼睛平視前方,胸部自然打開,兩肩略下后夾緊,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3、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因此在演唱中眼睛一定要有神,在眼睛里一定要有“內容”。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牙關打開,嘴唇著力、咬字清晰。6、演唱中,下巴自然放下,作打哈欠狀態(tài),讓眉心、脖子、后背和腰成一線,讓氣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順暢,完美運用。
其次就是手勢,在演唱過程中手勢是感情表達的“無聲語言”。 它與歌聲一樣,要發(fā)自內心,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當聲樂演員站在舞臺上演唱的時候,適當?shù)氖謩葜w語言不僅能渲染氣勢,而且能為形體造型。我們對手勢應有了解和認識。在演唱過程中,手勢只是對演唱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者氛圍、氣勢進行烘托,而不是主要表現(xiàn)手段,不能夠“腔鏡”,而是陪襯。手勢必須與所表現(xiàn)歌曲、作品的內容進行吻合,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大體可歸納為“引”、“定”、“開”、“合”、“托”、“錯”幾種手勢。
所謂“引”就是一只手向前高高的抬起,另一只手往低的方向前伸。兩手掌心朝上或朝下,食指挑起,跟著眼神向前做伸引狀;在演唱舒緩、寬廣的歌曲時,手勢應做“定格”狀,給觀眾以寬廣、深沉、寧靜的感覺。這就是“定”;“開”的手勢是雙臂張開,多用于氣勢磅礴的歌曲,造成一種恢弘的氣度;手勢有“開”就有“合”,“開”的時候氣勢漸強。相反,“合”的時候氣勢就要漸弱。這就應該根據(jù)歌曲內容的表現(xiàn)來定的;“托”的手勢是雙掌朝上,在胸前往上托舉,如同獻“哈達”一樣;最后要說的“錯”就是雙手應高低不等,錯落有致。
除了形體動作,面部表情有助于嗓音的表現(xiàn),使嗓音更為鮮明而有穿透力。面部表情主要是指眼神、眉毛、嘴、面部肌肉的變化?!耙簧碇畱蛟谟谀?,一臉之戲在于眼”。眼神在形體動作中至關重要,因為“眼睛是心里的窗口”,人們的各種情緒、情感、心里狀態(tài)都可以通過這扇“窗戶”中透露出來。與此同時,眼神也可以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所以,眼神可以根據(jù)作品的內容,時而含情脈脈,時而剛毅逼人。
除了眼睛我們也要善于把歌曲中的感情用恰當?shù)谋砬楸憩F(xiàn)出來,平時有空的時候我們應該對著鏡子練習各種面部表情。這樣為的是使舞臺表演更生動,更富藝術表現(xiàn)力。因此,根據(jù)歌曲內容需要來訓練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員表演的基本功之一。感情和表情是統(tǒng)一的。內心感受不同,所表現(xiàn)在面部的表情也會不同。如:笑的時候,嘴角向上咧開,面部情緒興奮;而哭的時侯,嘴角向下撇,面部表情沉重,肌肉抽搐,痛苦不堪。歌唱演員就應該在表演中大膽運用,這樣會使舞臺表演更加生動、更富有表現(xiàn)力。也有一些歐洲傳統(tǒng)唱法中表情過于夸張,會影響發(fā)音。我認為這也要應人而宜,在基本功扎實的情況下做一些自然、貼切的表情未必是一件壞事。比如說唱《黃河怨》是就應該做出凄涼、痛苦的表情;而唱《帕米爾,我的家鄉(xiāng)多么美》使就要把精神振奮,高興喜悅的表情表現(xiàn)出來。不可以游離出作品表達,否則就缺乏了真實性,對作品就無法真實詮釋,或許就會讓觀眾覺得反感和不適,無法接受。
最讓觀眾賞心悅目的歌聲,肯定是飽含豐富感情的。情感是藝術作品中最能打動觀眾的法寶,所謂“聲情并茂”,就是聲音與情感做到了最完美的結合。
那么我們該如何把握好歌曲的情感,怎樣才能準確的把平時說話時的情感運用到歌曲當中呢?當一首歌曲拿到手時,首先我們應準確的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及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文化現(xiàn)象。再認真的去體會詞作者與曲作者所要賦予歌曲的內容和思想。聲樂的思想感情,是由歌詞語言與旋律共同體現(xiàn)的。我們應理解歌詞的含義與曲子的內涵。并且進行深入的體會,反復的咀嚼,從而消化。并在分析和理解中確立自己心中的音樂形象。用自己的心靈去詮釋作品,認真的想想應該怎樣把作者思想感情,歌曲的內在涵義以及歌曲所要體現(xiàn)的情境充分,準確,有效,清楚的表達給觀眾。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吸引觀眾,讓觀眾體會到美妙的音樂作品。一首歌曲能否達到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與演唱者準確生動地表達感情有直接的作用。
就拿我們演唱熟悉的《鐵蹄下的歌女》這個作品來說,首先要對它的背景做初步的了解。這首歌是許幸之作詞,聶耳作曲。作于1935年,影片《風云兒女》插曲。在當時來講,歌女是當時社會最底層的人物(職業(yè)),是當時社會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生活非常了解,他對那些到處賣唱、到處哀歌、飄無定所的歌女們感到非常的同情,于是就有了這首女聲獨唱曲。這首歌曲從結構上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敘事性的表達和流露出歌女們痛苦生活的表現(xiàn),與此同時也表達出歌女們對生活、對當時的社會的痛苦、憤懣、質問。第二部分是對當時歌女生活的真實寫照,旋律和歌詞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無奈和窘迫。她們“嘗盡了人生的滋味”卻永遠得不到幸福的生活,只能“永遠地漂流”,讓大家對她們更是為之動容。第三部分則是無女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在表達出對社會不公的真實世界中,卻表達出那種無奈、那種無助。整首作品當中,作者通過歌詞、旋律、語調、語氣等音樂要素,并且通過不斷變化,與舞女這一社會人物結合的非常貼切,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出弱者的內心世界。
作品風格的把握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演唱者上臺表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每個不同時期和藝術潮流中,作曲家所表達的感情和闡述的內容就會不同。這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那么演唱者就必須通過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再加上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就拿中國作品(民歌)為例,不同地區(qū)、不同地點就對情感的表達就會不一樣。在北方,在情感表達上就會非常的直接、高亢和粗獷;而在南方,則會非常的委婉細膩、婉約而含蓄。因此演唱者在演唱作品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對不同歌曲風格的了解,再加上不同的表達手法,才能夠對演唱的音色有所區(qū)別。因為有些演唱者只是唱準了音高和節(jié)奏,唱對了歌詞,可是對于觀眾而已沒有任何味道,而遠離了歌曲表達的真實內容和情感。因此,在演唱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把握好作品風格,即使是二度創(chuàng)造、三度創(chuàng)作也不能違背原作的初衷,否則就破壞了歌曲原有的藝術形象。
最后要說的就是臺風。臺風是一個歌唱者綜合素質和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它能夠盡善盡美的、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歌唱者的綜合素質。它是塑造生動形象的重要一環(huán)。演員出場后只一亮相,就已把自己的臺風展露出來,從而給觀眾留下至關重要的第一印象。也就是常說的“好演員一出臺就能攏住觀眾的神兒”。一個人上臺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這么十幾步,如果這十幾步中你走的太快,則會讓人覺得你內心非常的焦慮和緊張;如果你走的太慢,怎會然觀眾覺得你不夠穩(wěn)重,精神不足。因此,一出場時,臉上就應該表現(xiàn)出自信、真誠和熱情。在發(fā)聲之前,最好用眼神跟臺下的觀眾進行交流,這既能表現(xiàn)出演唱者對觀眾的誠意,同樣也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應該是用情感、聲音去表達作品,打動聽眾,而不是嘩眾取寵;當而觀眾掌聲、喝彩聲響起時,演唱者應該鞠躬表示謝意。最后表演結束謝幕時也應該十分注意,一個好的開始就需要一個好的結尾。有些表演者由于在演唱過程中沒有發(fā)揮好,音樂還沒有結束就鞠躬草率走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所以從進入觀眾視線一直到演唱結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在演唱結束后,無論剛才演唱如何、是否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也不管觀眾的反應是否熱烈,演唱者都應該表達出對觀眾的謝意。在謝幕時,我們應該等伴奏音樂結束(如果是現(xiàn)場伴奏,應該有請指揮、或者鋼琴伴奏一起),向觀眾鞠躬感謝。這雖是小事,可是這足以看出演唱者的藝術修養(yǎng)。良好的臺風,不僅能夠將演唱者的氣質與所表演的作品完美吻合,同樣也能讓觀眾更好的聆聽,觀看演出。就算在表演過程中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同樣臺風也能起到掩蓋的作用。在舞臺上,就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形體動作表演,因為你是一個表演者,你的一言一行都將給觀眾產生影響,反過來,也將影響到自己在舞臺上的表演。
在人類的藝術長河中,舞臺表演發(fā)展到今天,表演者通過演出獲得情緒的抒發(fā)與宣泄;欣賞者通過演出獲得美的享受。舞臺上的表演是表演者與欣賞者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與媒介,同時,對人類精神文明的發(fā)展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沈思巖.聲樂講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3]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歌唱的具體方法與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4]方智諾.歌曲分析與寫作[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喻宜萱.聲樂表演藝術文選[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1980.
Artistic Unity of Singing and Performing
HUANG Li
(TianjinTheFirstCommercialSchool,Tianjin, 300180)
singing is an independent art category on stage. The stage requires singing as an art of hearing and a visual art. Singers should be able to perform skillfully with beautiful songs and rich feelings on stage. This is the ultimate form for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We need to train ourselves on this aspect. Only with perfect unity between the singing skills and performing can we realize own values, and attract more audiences to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s; stage manners
2015-04-26
黃力(1982-),女,漢,2005年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大學音樂學,天津市第一商業(yè)學校助理講師,藝術教育。
G718.3
A
1673-582X(2015)06-0079-04